【行走中的思索】旅行,不只是走過風景

【行走中的思索】旅行,不只是走過風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些時刻,我們以為只是偶然走過一段路、經過一個地方,

卻在不經意間,被某種無形的力量觸動了內心深處。

那一刻,我們明白,旅行從來不只是地理上的移動,

旅行,其實是生命在另一個緯度的甦醒。


加拿大學者加博·塞普雷吉,在《頓悟時刻》一書中,提出了六個關鍵的生命頓悟時刻:

  • 真正為自己的人生做出決定之時。
  • 擺脫慣性生活,重新為自己設計人生之時。
  • 遇見能終身追隨的精神燈塔之時。
  • 以異鄉人的身份,在異地用靈魂感受人間煙火之時。
  • 體驗到「此曲只應天上有」的動人瞬間。
  • 深刻感受道德律與星空交會的莊嚴時刻。

raw-image


感謝2020年,這是一場特別的際遇,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我離開習慣的台灣,來到以前都是短暫來去的中國大陸,一待八個月到了年底,協助我司北京、上海、深圳分公司的各項業務。

這讓我得以用「異鄉人在異鄉」的方式,去感受陌生而真實的人間煙火;

也讓我有機會,靜下心來深刻檢視自己的慣性生活, 為自己重新設定,另一種更貼近靈魂的節奏。

年初,一位朋友曾跟我聊起旅行,她笑著說:

「旅行,不過是活膩的人到另一群活膩的人所在的地方去逛逛。」

那時我一笑置之,如今卻越發覺得——

旅行的真正意義,從來不在目的地,也不在景點本身。


旅行,是閱讀。

閱讀風景,也閱讀自己。 閱讀不同文化的煙火氣,也閱讀內心起伏的陰晴圓缺。


旅行,是經驗。

經驗離別與相遇,經驗失落與希望,經驗一個人走過的孤獨與成長。


旅行,是生命本身。

在走過他鄉時,我們才更懂得, 什麼是故鄉;什麼是自己。



願我們在每一段旅程中,

都能真正遇見那個更寬廣、更深刻的自己。


你呢?

在你的旅途中,曾經在哪一刻,感受到靈魂被輕輕叩問?

歡迎留言,分享屬於你的頓悟時刻。

raw-image

(原文發表於2020.11.23,深圳蛇口)

avatar-img
黃同慶的沙龍
14會員
159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空間,我是黃同慶ching: 走在企業管理、人際觀察與各地文化之間,喜歡用一雙觀察的眼睛、一顆好奇的心,記錄生活與理解世界,這裡是我思想的延伸,也是與你交流的空間。 我相信——生活即體驗,分享即連結,希望這個空間,能陪伴你思考、感受與前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同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努力與升職加薪真的有直接關係嗎?從一則網路圖文引發的共鳴出發,帶你一起思考:努力無法看到成果時,是誰該負責?環境與個人心態的影響又是什麼?真正的努力,不是為了升遷或表現,而是源自對自我成長的執著。一起在行走中,重新校準內心的方向。
人類天性中藏著一種微妙的慣性:一旦認定了喜惡,便傾向尋找各種證據來鞏固自己的偏見。從討厭一個人到否定一個國家,月暈效應無聲地操控著我們的判斷。這篇思索,邀你一起重新看見個體與全體之間的細微界線,在偏見與理解之間,留下一點呼吸的空間。
從遠藤周作的《深河》出發,作者反思生活與人生的本質差異。透過書中主角對母親與妻子的回憶,對照自己在BE團隊的對話經驗,重新思索「誰真正走進過我們的生命」。一場關於孤獨與連結的思索,也是一封寫給那些願意真誠對話之人的心意書。
努力與升職加薪真的有直接關係嗎?從一則網路圖文引發的共鳴出發,帶你一起思考:努力無法看到成果時,是誰該負責?環境與個人心態的影響又是什麼?真正的努力,不是為了升遷或表現,而是源自對自我成長的執著。一起在行走中,重新校準內心的方向。
人類天性中藏著一種微妙的慣性:一旦認定了喜惡,便傾向尋找各種證據來鞏固自己的偏見。從討厭一個人到否定一個國家,月暈效應無聲地操控著我們的判斷。這篇思索,邀你一起重新看見個體與全體之間的細微界線,在偏見與理解之間,留下一點呼吸的空間。
從遠藤周作的《深河》出發,作者反思生活與人生的本質差異。透過書中主角對母親與妻子的回憶,對照自己在BE團隊的對話經驗,重新思索「誰真正走進過我們的生命」。一場關於孤獨與連結的思索,也是一封寫給那些願意真誠對話之人的心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