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7月會發生...」沒有根據的「災害預言」正在擴散 日本專家怎麼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2025年4月26日 15時26分NHK新聞


國內各地與香港間的定期航班出現異常

目前,日本各地與香港之間的定期航班出現了異常變化。

剛開航不久的德島航線,從下個月起將減班。仙台、福岡、札幌的航班也有同樣情況。 據說是因為來自香港的旅遊需求減少了。入境旅遊(インバウンド)不是應該很熱門嗎?經過採訪後發現,影響的原因之一,竟然是缺乏科學根據的「災害謠言」


知事主導推動的招商計畫

負責德島縣觀光誘客的課長說:

「原本認為這會成為觀光的重要支柱,因此針對香港和德島的人們進行了宣傳。眼看快要有所成效時卻遇上減班,實在感到遺憾。」

德島縣自去年11月起,開設了與香港之間的定期航班。

這是德島縣知事大力推動的事業,原本寄望能吸引更多觀光客。

但如今宣布,從5月起,將縮減為每週兩班。

raw-image



航空公司:「赴日需求急速減少」

德島航線的營運公司「大灣區航空」表示:

「赴日旅遊需求正在急速下降。」

此外,這家公司也決定將仙台航線從每週4班減至3班。

同樣,香港航空也指出「部分航線的預約情況不佳」,計劃在5月至6月間,減少福岡、中部、新千歲等地的定期航班。



日本對香港人來說一直是最受歡迎的旅遊地

日本一直是香港民眾最喜愛的海外旅遊地點,且有許多回流旅客。

去年,訪日香港人數達到延人數268萬人以上,相當於香港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創下歷史新高。儘管如此,為什麼情況會變成這樣?


在德島機場,NHK訪問了搭乘香港航班的旅客:

raw-image
  • 30多歲夫婦:「7月不會去日本。如果是7月前後的月份,比如8月或9月,還是想去的。」
raw-image
  • 30多歲女性:「平常很常去日本,但這個夏天因為有點擔心,所以改去泰國或台灣。」

香港正在擴散的「災害謠言」

到底發生了什麼?除了世界經濟局勢日益不穩定外,香港正在廣泛流傳「2025年7月5日日本將發生大災難」的謠言。這個謠言的起因,是一部日本漫畫。內容是「夢見日本遭遇巨大海嘯」之類的敘述,被YouTube上的網紅拿來介紹後迅速在香港擴散。


氣象廳:目前科學無法預測地震

然而,這些謠言沒有任何科學根據

氣象廳表示:

「以目前的科學知識,無法預測地震或火山爆發的時間、地點及規模。」


熱愛日本的夫婦也因此放棄赴日

NHK也訪問了一對每年造訪日本3至4次的50多歲夫婦。

raw-image

他們說,因為在網路上看到這些謠言,所以決定暫時不去日本旅行。

香港最近,新聞網站等媒體反覆介紹與這部漫畫相關的資訊,而且日本今年3月重新公布了南海海槽巨大地震的損害預測,這也成為被大幅報導的話題。


風水師在YouTube上煽動不安

在香港,風水文化根深蒂固,日常生活中也常以地形、方位來判斷吉凶。

多位風水師透過YouTube等平台呼籲:

「日本即將發生大災難,應避免赴日。」

  • 妻子 鄭莎莉女士:「Facebook、YouTube、新聞等都在報導可能發生大地震,讓人感到害怕,所以不想去日本了。當然還是希望不要發生。」
  • 丈夫 李仲豪先生:「香港幾乎沒有地震經驗,所以不知道該怎麼應對。旅行途中如果遇到地震,不知道應該去哪裡避難,也沒受過像日本人那樣的避難訓練。」


raw-image



YouTube影片再生次數超過1億次

這個「災害謠言」,最初是在日本,由介紹都市傳說的網紅在YouTube等平台上談論後擴散開來。NHK分析了YouTube上的影片,發現與「2025年7月」相關的日文影片至少有1400部,而且總播放次數超過1億次

這些影片的數量從2023年左右開始增加,進入2025年後迅速激增,僅在4月25日之前,新上架的影片就有超過1000部。

影片內容包含:

  • 「2025年7月隕石墜落」
  • 「南海海槽巨大地震發生」
  • 「火山爆發」
  • 「其他預言者也有同樣的預言」

等等各種說法。

raw-image



TikTok也出現大量相關影片

在TikTok上,也有超過50部以上相關影片,總播放次數超過4000萬次。

raw-image



2024年底開始,在中國語圈快速擴散

從去年(2024年)年底開始,這些缺乏科學根據的謠言也向海外擴散,尤其在香港、台灣等使用繁體字的地區。針對這個主題的繁體字影片,YouTube上確認至少有220部,總播放次數超過5200萬次。

影片內容包括:

  • 當地媒體的影片
  • 風水師呼籲「即使是4月也最好不要去日本」
  • 今年3月緬甸中部地區發生強震後,部分影片又連結到泰國的「預言者」說法

英文、泰文、越南文也在擴散

在TikTok上,也有用英文、泰文、越南文等語言發布的相關影片,其中有些影片播放次數超過200萬次

raw-image



其他國家的網路媒體也開始報導

到了4月,印度、印尼、英國、西班牙等國家的網路媒體也開始以「日本將在2025年7月發生災難」為題進行報導。


香港旅行社:「從未遇過這種狀況」

NHK進一步到香港的旅行社取材,了解實際影響情況。

  • 從今年2月中旬開始,赴日旅遊的預約量開始減少。
  • 到4月21日為止的復活節大型連假期間,日本旅遊團的數量僅為去年的一半。
  • 今年暑假以後的預約也幾乎沒有。
  • 也有不少人改訂去澳洲、杜拜的行程。

香港旅行社常務董事 袁振寧先生說:

「從來沒遇過這樣的狀況,真的很頭痛。有些人把赴日旅遊延期到暑假或秋季,也有人乾脆放棄。」


旅行社推出各種對策,但效果有限

為了挽回旅客,這家旅行社推出了像是:

  • 兒童免費搭乘的促銷
  • 出發前如果發生規模5以上地震,可以全額退款的保險方案

然而,客源仍未明顯回流。

raw-image


袁常務董事表示:

「希望最終什麼事都不會發生,謠言也能逐漸平息,但很擔心這個影響可能會持續整整一年。」


日本政府觀光局的觀察

根據日本政府觀光局資料,2025年3月,訪日的香港旅客人數為約20萬8000人,在所有國家及地區中排名第五。然而,相較於去年同期,減少了9.9%

政府觀光局香港辦事處說明:

  • 去年3月香港有大型連假,但今年連假是在4月,所以部分減少可以解釋。
  • 但未來是否會受到「災害謠言」進一步影響,仍需密切觀察4月以後的趨勢。

為什麼在香港特別容易擴散?專家分析:幾個因素交錯

對亞洲地區資訊流通有深入研究的香港大學 鍛治本正人教授指出:

  • 原本在香港就有「2025年7月」相關的影片、社群貼文、網路文章流傳。
  • 3月末,日本政府發布了「南海海槽地震新損害預測」,進一步提升了對地震的關注。
  • 之後,YouTuber、風水師大量介紹相關內容,使得謠言迅速擴散。

中國大使館的提醒也助長了不安

此外,日本南海海槽巨大地震新損害預測公布後,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在4月發布了注意事項,內容提到:

「建議審慎安排赴日旅遊、留學,不動產購買也需謹慎考量。」

有些香港媒體在報導這則聲明時,將其與先前流傳的謠言聯結起來,加深了社會的不安情緒。


政府官方呼籲

內閣府防災主管強調:

「這次的損害預測,與『7月會發生地震』的說法無關。以現有科學知識,無法預測某月某日發生巨大地震。請避免散布錯誤或虛假資訊。」

防災主管還說:

「這次的損害預測也強調了透過個人防災對策可以大幅減輕損失。希望大家以此為契機,推進南海海槽地震等各種地震的防災準備。」


「災害預言」其實一直以來都存在

回顧歷史,不科學的「災害預言」其實屢見不鮮:

  • 20世紀末的「諾查丹瑪斯大預言」
  • 2012年的「瑪雅預言」

結果人類並未滅絕。

去年夏天,日本曾針對南海海槽巨大地震發布臨時資訊,結果X(前Twitter)上出現了「2024年8月14日會發生巨大地震」的假消息,該帖文被瀏覽超過3500萬次。當時的謠言來源,是自稱「來自未來的人」的帳號。


每天都有假預測

在X平台上,也存在每天都在發布「明天○○地區會發生●級地震」之類預測的帳號。

這些帳號會利用連續貼文的方式,偶爾「猜中」某次事件,藉此宣稱「命中率高」。


結語 - 怎麼看待這波謠言?

東京大學研究災害資訊的關谷直也教授指出:

「這次的謠言和過去的一樣,都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以現在的科學水準,無法預知地震或火山爆發的時間、規模或地點。」

他進一步強調:

「就算真的在7月發生地震,那也不是因為預言準確,而是災害本來就是隨時可能發生的。」

因此,重要的是:

「我們必須在『災害隨時可能發生』這個前提下,持續進行防災準備。」


關谷教授的提醒

關谷教授指出:

  • 散播科學無根據的謠言只會引發社會混亂
  • 目前,能夠推動訊息擴散的,不是科學正確性,而是人們的「情緒」:關心、不安、恐懼。
  • 加上最近日本地震、南海海槽損害預測更新、緬甸大地震等新聞密集報導,災害焦慮加劇。

尤其在SNS普及後,這類謠言比過去更快、更廣地傳播到海外

關谷教授呼籲:

「遇到科學根據不足的訊息時,最重要的是『不要轉傳』。

與其說『不會發生災害所以沒問題』, 更應該打造一個『即使發生災害也能安全應對』的社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彼得潘-avatar-img
2025/04/28
我經歷過好多次的世界末日預言 最知名的是瑪雅曆的2012 我欣賞某哲人的態度:如果明天世界末日 今天我還是做個園丁照顧好花草。
avatar-img
東京裏物語
32.8K會員
250內容數
關注日本新聞、社群營造、台日中美關係的沙龍,偶爾也有一些筆者在日本的生活雜記與場域營造心得。
東京裏物語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台灣2023年出生率僅0.89,低於日本。儘管社會普遍珍惜孩子與孕婦,但教育競爭激烈、照護負擔沉重、家事育兒責任多由女性承擔,加上社會保障制度薄弱,導致年輕人對生育卻步。要解決少子化,台灣需改革教育壓力、建立公共照護體系、改善家庭內性別分工,並強化社會整體對育兒家庭的支持。
2025/04/28
台灣2023年出生率僅0.89,低於日本。儘管社會普遍珍惜孩子與孕婦,但教育競爭激烈、照護負擔沉重、家事育兒責任多由女性承擔,加上社會保障制度薄弱,導致年輕人對生育卻步。要解決少子化,台灣需改革教育壓力、建立公共照護體系、改善家庭內性別分工,並強化社會整體對育兒家庭的支持。
2025/04/28
福井地方法院判決指出,町內會退會者需年繳1萬5000日圓以使用垃圾收集站,首次為地區基礎設施標上價格。隨著居民對隱私、負擔等考量增加,傳統社區組織面臨瓦解,地區服務正從「所有」轉向「付費使用」。此趨勢將重塑都市生活的基礎結構與社區連結方式,引發未來共享型地區運營的新模式。
Thumbnail
2025/04/28
福井地方法院判決指出,町內會退會者需年繳1萬5000日圓以使用垃圾收集站,首次為地區基礎設施標上價格。隨著居民對隱私、負擔等考量增加,傳統社區組織面臨瓦解,地區服務正從「所有」轉向「付費使用」。此趨勢將重塑都市生活的基礎結構與社區連結方式,引發未來共享型地區運營的新模式。
Thumbnail
2025/04/23
關於外國人取得日本土地相關問題, 目前國會中已有聲音認為應該加強管制,首相石破茂也表示:「我們將以問題意識為出發點,主動應對。」
Thumbnail
2025/04/23
關於外國人取得日本土地相關問題, 目前國會中已有聲音認為應該加強管制,首相石破茂也表示:「我們將以問題意識為出發點,主動應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近期,因網路上流傳「2025年7月日本將發生大災難」的謠言,香港等地赴日旅遊需求明顯下滑。這個傳聞起源於一部日本漫畫,被YouTuber、風水師廣泛擴散,至今在YouTube和TikTok上的相關影片播放已破億。儘管氣象廳強調無法預測地震時間與地點,但不安情緒仍蔓延,連旅行社都感受到實際影響。
Thumbnail
近期,因網路上流傳「2025年7月日本將發生大災難」的謠言,香港等地赴日旅遊需求明顯下滑。這個傳聞起源於一部日本漫畫,被YouTuber、風水師廣泛擴散,至今在YouTube和TikTok上的相關影片播放已破億。儘管氣象廳強調無法預測地震時間與地點,但不安情緒仍蔓延,連旅行社都感受到實際影響。
Thumbnail
訂車票、訂房、旅平險、買網路、到實際登日後的觀察,詳細介紹了疫情後日本旅遊的注意事項和新型態,還分享了許多實用的旅遊小技巧。
Thumbnail
訂車票、訂房、旅平險、買網路、到實際登日後的觀察,詳細介紹了疫情後日本旅遊的注意事項和新型態,還分享了許多實用的旅遊小技巧。
Thumbnail
這陣子日圓大貶,對觀光客來說儼然一種「來這裡玩吧!」的無敵信號。(當然,對當地居民來說,生活品質大概也是垂直下滑)前陣子看影片的主持人說,身邊的朋友五個有四個正待在日本,一個在分享之前遊日的照片或心得。 我大概就是剩下的那一個。
Thumbnail
這陣子日圓大貶,對觀光客來說儼然一種「來這裡玩吧!」的無敵信號。(當然,對當地居民來說,生活品質大概也是垂直下滑)前陣子看影片的主持人說,身邊的朋友五個有四個正待在日本,一個在分享之前遊日的照片或心得。 我大概就是剩下的那一個。
Thumbnail
自2013年開始,每年都會前往日本旅行,除了2021-2023年因全球COVID-19疫情未出國。今年終於安排了5月日本名古屋行程。這篇文章有前8次護照出入境記錄,之後想和大家分享,每一趟日本行的細節,包括訂機票、住宿、行程安排、費用以及遊覽過的景點和品嚐的美食。出國旅行真的很簡單、省錢又好玩。
Thumbnail
自2013年開始,每年都會前往日本旅行,除了2021-2023年因全球COVID-19疫情未出國。今年終於安排了5月日本名古屋行程。這篇文章有前8次護照出入境記錄,之後想和大家分享,每一趟日本行的細節,包括訂機票、住宿、行程安排、費用以及遊覽過的景點和品嚐的美食。出國旅行真的很簡單、省錢又好玩。
Thumbnail
對觀光股而言,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目前進入若沒有更大利空就是利多階段,觀光類股重新站上季線 歡迎新作者【谷雨青苔】日本實際訪查國旅與國際旅遊 日幣匯率低下,當地人出國相對較貴,著實影響出國意願。旅日友人表示,在地觀光客的比例,較以往高出不少,周圍總是有許多講日文的遊客,可以說是將近一半都是在地人
Thumbnail
對觀光股而言,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目前進入若沒有更大利空就是利多階段,觀光類股重新站上季線 歡迎新作者【谷雨青苔】日本實際訪查國旅與國際旅遊 日幣匯率低下,當地人出國相對較貴,著實影響出國意願。旅日友人表示,在地觀光客的比例,較以往高出不少,周圍總是有許多講日文的遊客,可以說是將近一半都是在地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