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31, 2020
前幾天才剛和同事聊到「有錢人v.s普通人(或窮人)是怎麼思考同一件事」的話題,過幾天就在臉書上看到一篇相關的好文,實在太幸運!
文中筆者認為有錢人與窮人有三大不同的思維模式:
有錢人思考的是獲得長期(長遠)的效益
窮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或損失
有錢人往往只專注在重要的事上做決策
窮人卻時常在枝微末節的生活瑣事中耗費精力做決定
窮人只願意吃重複的苦

如今處在互聯網時代,手機上一打開搜尋引擎、Instagram、Facebook軟體,信義區哪裡又新開了餐廳、本周星座運勢分析釋出、電商免運期限倒數等,資訊量非常龐大。
而大腦在接收到這些訊息後,又需要耗費精力去篩選、判斷、下決定。除此之外,我們的確容易把精神花費在日常生活中:舉凡今天吃甚麼、穿甚麼、要騎車好還是開車好、下班後去哪裡逛街等。
反過來說,有錢人只將精神投注在高價值的選擇上。
簡言之,就是筆者說的
窮人關注的大多是日常選擇問題,都把精力放在生活細節上了
而富人關注的卻是宏觀的格局和趨勢問題
我很喜歡筆者的其中一個比喻:
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就好比帶寬,是有所限的。帶寬被占用的越多,你的空閒時間、去做重要事情的時間就越少。
而這個觀點,很奇妙地就連回到了第一點:
因為普通人總習慣著眼於眼前的現況何者更有利於自己一些,所以才會產生這些為數眾多卻屬於枝微末節的決定與選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