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接納當下,再尋求讓自己變得更好的環境
這樣的態度,也適用在我們面對挫折的時候。
當困難來臨,我們會想逃避,會感到不安——這是人之常情。
但我們能做的,是學會讓這些念頭靜靜飄過,然後坦然面對現實的存在。
困境並非錯誤,而是生命的一部分,亦可將其視為人生必經的環節,。
與其問「我要怎麼逃避?」,不如問自己:「我能如何從中找出正面價值?」
這讓馬麻想起《我,刀槍不入》一書中的一句話:
「尋求置身於讓自己變得更好的環境。」
如果你是一位優秀的跑者,但因膝蓋受傷無法訓練,那麼這段時間或許正是開始瑜伽練習的契機——它能提升你的柔軟度與肌力,讓你日後更強壯、更不容易受傷。
又或者你是位吉他手,卻因一隻手骨折無法彈奏,那就坐到鋼琴前,用另一隻手探索音樂的可能性,成為更多才多藝的音樂家。
這就是發揮挫折正面價值的最佳體現。
別讓挫折分散你的注意力;也別讓短暫的打擊決定你的方向。
我們唯一該做的,是準備好調整與重新校準,並以某種方式讓自己變得更好。
《捨得,捨不得》一書中,馬麻覺得有句話也說得很好:
「月亮有陰晴圓缺,人也有悲歡離合,沒有絕對的圓滿,懂得接受遺憾,也就是圓滿的開始。」
當我們能夠真正接納當下的自己,就會慢慢放下執念,不再幻想另一個版本的人生。轉而會把想法改變為問自己:「如何透過現在的處境,讓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學習用勇氣去接受結果,用智慧改變原因。而勇敢就是面對、正視它,若只找一個理由逃避問題,那只會是膽小的表現。
但馬麻也不得不承認,「接受」這件事,其實很難。
因為許多人連「接受自己」都還做不到。白話一點來說,就是現在的自己可能並不夠好,但卻不願面對自己的缺點,更別提改變了。
我們一定要先學會接受不夠好的自己,接受自己的缺點並予以改正,這叫做「接受自我」。
然而,成長的起點就是——學會接納現在這樣的自己。
就如《生命中最大寶藏就是你自己》所說:
「當你能全然的接受自己缺點的時候,就能全然的接受這個世界。」
它再也沒有好壞或非黑即白這種二元分法,它就是某個存在、某種特性,沒有正或負,只有你要接受或不接受,你要抗拒或不抗拒。
這個世界,不是要你成為沒有瑕疵的人,而是要你誠實地活出真實的自己。
馬麻希望你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勇敢擁抱不完美,在每一次挫折裡,都能找到變得更好的自己。
------------------------------------------------------------------------------------
參考資料:《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捨得,捨不得》、《給孩子的商業啟蒙》、《我,刀槍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