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钱、权力与信仰之间,谁在主导我们的方向?谁来守住那最初的信仰初心?
## 一通电话的共鸣
有一天,接到老朋友的电话,他一开口就气愤地问:
> 「怎么这样?现在财主都用‘钞能力’说话吗?」
接着,他一股脑地倾诉他教会里的委屈与不公。
我静静听着,心却越沉越深。因为他说的那些现象,我也在经历中。
真的,这个世代的教会,好像变了味。
**谁有“钞能力”,谁就赢了。**
---
## 谁决定课室的使用权?
那天,我礼貌地向某位“财主”打了声招呼,他说他来布置祷告室。
接着,一辆客货车开进教会,一件件家具卸下,他忙前忙后,把祷告室布置得美美的。
---
不久后的会议中,我提出陪读班目前借用我的办公室上课实在不便,请求一间课室作为固定空间。
某位长老提议:
> 「祷告室平时也没在用,不如与陪读班共用一室吧?」
几番讨论后,全体一致通过祷告室与陪读班共用一室。
**当下,“A”并未提出异议。**
但会议后没多久,我就接到 A 的电话,说:
> 「你还是用 B 课室吧,祷告室要保留给人随时祷告用。」
我生气的说——会议不是才刚决定吗?为什么又变了?
是你自己反悔?还是你不敢得罪财主?我只差没说出来。
**原来,在教会里,“在上者”的一句话,就能推翻共识。**
我必须让位,是吗?
---
## 东西原是教会的,却被轻贱
又有一天,A 来到我办公室门口,说:
> 「你陪读班的桌子借祷告室用一下吧,有需要你再买新的。」
理由是——**财主开口了。**
我还有选择的余地吗?
明明是为陪读班所用的教会资源,
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桌子被“借走”。
更令人心寒的是,没多久,财主觉得那张桌子“不合用”,
**又用他的“钞能力”买了新桌,把我们原本的桌子丢弃在角落。**
那画面让我心里发凉——
**一张桌子的命运,在金钱面前都如此卑微,更何况是人。**
---
## PPT 也要“完全照办”
某天,A 又对我说:
> 「财主最近忙,崇拜 PPT 由你接手吧,跟他联系一下交接事宜。」
我点头接下任务。
几星期后,A 对我说:
> 「财主的 PPT 是最舒服、最合适的版本,你就照他的方式做,**不要更动。**」
还加上一句:
> “不是你做得不好,是财主的最好。”
我听着听着,心底泛起一阵无奈——
他不想做,却还要我照着他的方法一步步复制。
不能有改动、不能有调整,连发挥空间都被抹杀。
于是我忍不住怀疑,
**这样处处迁就、事事讨好的举动,
到底是配合?还是已经成了讨好财主的“狗奴才”?**
---
## 是谁在领导教会?
一个又一个的让步,让我越来越困惑:
- 财主有“钞能力”,所以要压下工人实际的需要?
- 财主出钱出力,我们就必须说「感谢主」来掩饰所有的不合理?
- 牧者的职责,难道不是传讲真理、维护公义?
若为了奉献不流失,为了人不离开,就一再妥协——
**那我们所信的,到底还是不是神?**
我太失望了。
原以为教会是最神圣、最光明的地方,
却亲眼见证最黑暗、最卑鄙的操作手段。
---
## 我仍然相信
圣经说:
> 「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
> 又说:「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这让我明白:教会不是完美人的集合,
而是罪人蒙恩的群体。
但即使如此,我仍坚守:
我们不能向黑暗让步,
更不能把信仰交给金钱来左右。
我仍然会选择:
在角落里为孩子付出、为真理据理力争,
**成为耶稣的门徒。**
我仍然要在陪读班那极简的教室里,
**教孩子看见尊严、看见光。**
哪怕没有“钞能力”,
我也要倚靠那永不枯竭的恩典,继续走下去。
✍️ by左口米右
一个教会干事的求生笔记--从被压榨中长出副业的骨气,从委屈中活出创造力。
(本文由作者原创,部分段落经AI润饰与编排。请尊重原创,勿擅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