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內號輕巡洋艦
川內級是日本帝國海軍的輕巡洋艦。有三艘姊妹船:川內號、神通號和那珂號,她們是第三批也是最後一批所謂的5500噸輕型巡洋艦。
▪︎船艦特徵
排水量:5278噸(標準)、5685噸(滿載)
長:162.15公尺(532英尺)
寬:4.8公尺(15英尺9吋)
吃水:8.85公尺(29英尺)
裝置功率:90000馬力(67000千瓦)
動力:4 × 齒輪傳動蒸汽渦輪機(神通號為布朗-柯蒂斯,川內號和那珂號為帕森斯),12台Kampon鍋爐(8台燃油鍋爐和4台燃煤鍋爐);10 × Kampon 燃油鍋爐(1934年後),4 × 軸
航速:35.25節(65.28公里/小時;40.56英哩/小時)
續航力:5000海浬(9300公里;5800英里)航速14節(26公里/小時;16英里/小時)
編制:440人
武器:
川內號:(1924年)7門140公厘(5.5吋)火砲,2 × 8 cm/40 第三型艦炮(防空砲),8 × 610 毫米(24 吋)魚雷發射管(4x2),16 × 610 毫米(24吋)魚雷,56枚水雷
那珂號:(1941年) 7門140公厘(5.5吋)火砲,4 × 96式 25 公釐(0.98吋)防空機關砲(2x2),2 × 13.2 毫米(0.52吋)防空機槍(2x1),8 × 610 毫米(24吋)魚雷發射管(4x2),16 × 610 毫米(24吋)魚雷,一些深水炸彈
神通號:(1943)6 × 140 公釐(5.5吋)火砲,2 × 127 公釐(5吋)/40 雙用途火砲(1x2),10 × 25 毫米(0.98吋)防空飛彈(2x3、2x2),2 × 13.2 毫米(0.52吋)防空機槍(1x2),8 × 610 毫米(24吋)魚雷發射管(4x2),16 × 610 毫米(24吋)93 式魚雷,一些深水炸彈
防護:甲板2.9公分(1.1吋),腰帶6.4 公分(2.5吋)
飛機運載:1 × 輪式戰鬥機,1架水上飛機(1933年)
航空設施:1 ×起飛平台,1 ×彈射器(1933年)

川內級巡洋艦的佈局
|概述
1920年,八八艦隊計畫頒布,授權建造四艘大型巡洋艦(8000噸型)和八艘中型巡洋艦(5500噸型),然而,一旦八八艦隊集結,燃料油的消耗量預計會急劇增加,1921年的一份文件指出「國內重油供應不足」,這表明截至1921年,重油已經供不應求。因此,對於1921年計劃建造的5500噸級船舶,減少了重油鍋爐的數量,而是增加了煤油和煤油鍋的數量,川內級輕巡洋艦就這樣完工了。因此,從天龍級到長良級的輕型巡洋艦(夕張號除外)都配備了三個煙囪,而只有本級擁有四個煙囪,這也是她的主要特點。

那珂號輕巡洋艦
最初計劃建造8艘5500噸級的艦艇,但隨著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訂,八八艦隊計劃被取消,3艘艦艇(川內號、神通號、那珂號)和加古號的建造工作被取消後,建造工作也隨之終止,餘下的巡洋艦按照裁軍條約後的新計劃建造,4艘8000噸級艦艇改裝成4艘妙高級(10000噸)條約型巡洋艦,4艘5500噸級艦艇改裝成2艘古鷹級和2艘青葉級(7100噸)。根據《倫敦條約》計劃建造的最上級和利根級輕巡洋艦實際上是重型巡洋艦,下一艘輕巡洋艦的建造計劃被推遲到1942年竣工的阿賀野級。 由於川內級是日本帝國海軍最新的輕型巡洋艦,直到戰爭期間阿賀野級服役,她們比其他5500噸的輕型巡洋艦優先進行現代化改造。因此,從1933年到太平洋戰爭中期,三艘川內級艦艇一直擔任驅逐艦隊的旗艦。

神通號輕巡洋艦
|船艦類型
總體規劃編號:C-33。與球磨級和長良級(以下稱為常規級)相比,其主要變化如下:
▪︎機構
混合燃料鍋爐的比例從Kuma型和Nagara型開始增加。也就是說,將先前的「六大四小兩重油混燒鍋爐」體制改為「八大四小兩重油混燒鍋爐」。此項設計目的在使該船在僅使用煤炭運行時的最大速度達到14節,巡航速度達到12.5節(之前分別為10節和8節)。該船第二、第三鍋爐房之間安裝了新的橫向煤倉,並將部分重油艙改裝成煤倉,燃油消耗量由370噸增加至570噸,重質燃料油由1260噸減少至1010噸。 這三艘船的鍋爐都將安裝過熱器。此外,三艘川內級船艦中,只有神通號配備了過熱器。 鍋爐房佈局進行了修改,第一和第二鍋爐房各包含兩台混合燃料鍋爐,第三和第四鍋爐房各包含四台大型單燃料鍋爐。因此,煙囪數量增加到四個(之前為三個),前魚雷發射管(井形甲板)的位置移至第一個煙囪的後方(之前位於第一個煙囪的前方),前魚雷發射管的位置也被向後移動,以減少主砲爆炸的影響,最終,艏樓甲板被加長,而艇甲板被縮短,並且需要對倉庫和住宿進行改動。 川內號和那珂號的主發動機是三菱造船設計的高壓衝動式和低壓反作用式渦輪機,而神通號則配備了與鬼怒號一樣的布朗-柯蒂斯渦輪機,也是由川崎造船建造的,並且沒有單獨的巡航渦輪機。

碧藍航線二周年紀念插畫集
▪︎航速
由於增加混合燃料鍋爐數量等發動機變化,計劃增加重量約25噸,再加上採用 61 厘米魚雷、安裝新的飛機運載設施等其他因素,計劃使總重量比球磨級增加95噸。球磨級標準型排水量從5500噸增加到5595噸。這使得計劃吃水深度從「球磨級」的15英尺9英寸增加到原型機的15英尺11英寸。 引擎功率沒有變化,計劃為90000馬力,但排水量的增加導致速度降低0.25節,球磨級的設計速度為36節,但在實際試驗中,川內級達到的速度為34.2至35.5節,因此,根據球摩級35.52節的試驗結果,川內級的設計速度被定為35.25節。
▪︎船型
「C-33」的初步設計圖顯示其船頭為快船型。實際上,該艦是為了避開1號水雷,像過去一樣,採用勺形艦首設計的。該級在關東大地震中受損嚴重,只有那珂號得到重建,其艦首採用與夕張級和古鷹級類似的雙曲形設計,總長增加了一英尺(0.305米)。此外,1927年美保關事件中艦首受損的神通號,在維修時也被換成了雙曲艦首。此外,川內號的結構仍然保持著其完成時的形狀,這使得她與神通號和那珂號相對容易區分。川內號的其他變化包括縮短了 1 號煙囪,並降低了整座艦橋,這是修復工作的一部分,以提高艦船的性能。 船甲板的高度(從上甲板算起)以前是7英尺(2.13公尺),但在這個新版本中是7英尺6英寸(2.29公尺),高度增加了6英寸(0.152公尺)。此外,傳統的單板龍骨被發現不足,因此改為更短、更寬的組合式龍骨。

碧藍航線 那珂、神通、川內
▪︎護甲
裝甲厚度與以前相同,但由於機械艙較長,側面裝甲在兩個方向上都加長了12英尺。
▪︎武器裝備
火砲數量不變,但後主砲由後桅前方的5號和6號砲以及上層建築尾部的7號砲組成,這與先前的配置不同。在這個版本中,7號砲被向前移動,使其與6號砲背靠背,而後桅杆則被移到5號炮和6號炮之間。 由於井型甲板向後降低,且艏樓甲板延伸,因此計劃將 8 厘米高射砲安置在艏樓甲板的尾端,就在井型甲板的前方。竣工後,它將像以前一樣安裝在船甲板的前端,緊鄰井形甲板的後部,三型火砲也計畫安裝在3號和4號煙囪之間。
▪︎其他
其艦橋結構和跑道與長良級基本相同,但艦橋略微擴大,機庫門與拉希級艦橋前部齊平,而長良級的機庫門則向前突出。 前桅杆上的魚雷觀察站是在完成後添加的,但在這一型潛艇上,它是在完成時就安裝的。阿武隈號自竣工時起就設有測量站,但由於關東大地震,竣工時間推遲了約一年。

碧藍航線 綾瀨 同人創作
|武器裝備的變化
▪︎火砲裝備
竣工時配備的2挺三式機槍(口徑6.5毫米),在1933年至1934年的近代化改造中,被47式機槍取代。關於這挺6.5毫米或7.7毫米機槍的位置,許多描述都指出它被安裝在短艇甲板上,但沒有留下任何顯示其安裝位置的照片,因此其確切位置未知。1942年的川內號官方圖紙顯示,兩挺單管機槍安裝在 1 號煙囪後面的進氣管上,這挺7.7毫米機槍似乎在1942年中期被拆除。 在1933年至1934年的現代化改造期間,那珂號在跑道末端安裝了一挺四聯裝 13 毫米九三式機槍,而川內號和神通號則拆除了通道,並在艦橋前安裝了新的機槍架,作為那珂號修復和改進工程的一部分,通道被拆除,機槍也被安裝在與川內號和神通號相同的位置。 1933年至1935年期間,安裝在艇甲板前端的兩門8公分單管防空砲被兩挺九三式雙聯13毫米機槍所取代。1937年至1938年間,這些13公厘機關砲被兩挺九六式雙聯25公厘機槍所取代。 由於缺乏文獻資料,太平洋戰爭期間使用的武器裝備的許多情況仍不為人所知。例如,從1943年3月起,那珂號拆除了其5號主砲,取而代之的是一門12.7厘米雙聯高射砲、兩側各一門雙聯25毫米炮和兩側各一門三聯25毫米炮。此外,她還配備了21型雷達和四台小型發動機。

碧藍航線 神通與赤城
▪︎防空武器
竣工時安裝了通道,用作航空武器裝設,但1931年10月在神通號的防空用通道(從鬼怒號搬來)上安裝了一台長17公尺的吳二式 2 型發射器,並進行了發射實驗。機庫仍在使用中,當時運載的飛機被認為是14型水上飛機。從1933年起,它可能是一架91型水上偵察機。 在1933年至1934年進行的現代化工作期間,三艘船均在原來7號砲的位置安裝了吳二式3型改1型發射器(7號砲被移至上層建築的後端)。後桅杆也裝有一個三腳架和一個井架。第一艘進行現代化改造的「那珂號」保留了通道,但其餘兩艘船的通道都被拆除了。1934年3月友鶴事件後,作為倉促修復和改進工程的一部分,那珂號的防空武器通道也被拆除了。
▪︎魚雷
竣工時,她們與長良級一樣,在四具61厘米雙聯水面魚雷發射管中裝備八門魚雷,但在1940年至1941年改裝期間,神通號和那珂號安裝了四具61厘米雙聯魚雷發射管,只有「川內號」在未經這種改造的情況下參加了太平洋戰爭。有理論認為,神通號也保留了與川內號相同的雙聯61厘米魚雷發射管,但以神通號為旗艦的驅逐艦隊武器消耗記錄顯示,只消耗了九三式氧氣魚雷,從而證實了魚雷發射管已被更換。
▪︎探照燈
這些船竣工時,在前甲板上裝有兩盞 90 厘米探照燈,在後甲板上裝有一盞,但後來又於1933年和1938年改裝了兩次,到了1941年,這三艘船的前甲板上都裝有兩盞 110 厘米探照燈,在後甲板上裝有一盞。
|同級艦
▪︎川內號
▪︎神通號
▪︎那珂號
▪︎綾瀨號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