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拼命幫了所有人,卻沒人問過你累不累

你拼命幫了所有人,卻沒人問過你累不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Wendy,是一位追求完美、凡事一肩扛起的部門領導者,她的能力毋庸置疑,績效報表從不讓人失望,但她的心卻始終處在焦慮與孤獨的邊緣。

身為她的HR諮詢顧問,我曾私下問過她:「你什麼時候會覺得自己值得被肯定?」她沉默很久,只說了一句:「當別人需要我的時候。」


當「有用」成了肯定的條件,努力就變成一場孤單的戰爭


Wendy的成長背景讓她難以自然地表達需求。她的母親也是一位過度努力的女性,將愛變成績效考核,把親密變成責任。面對情感時,Wendy只會逼自己再更努力,想用「被需要」來填補內心的空洞。

在職場裡,她也延續了這種模式:

  • 當同事沒有感謝她時,她會默默加班做到天亮;
  • 當老闆只對她說「做得不夠快」,她會懷疑是不是自己不夠好;
  • 即使身體不適,她仍然撐著開會,因為她擔心一旦鬆手,就會失去價值。


這種模式,曾讓她看起來像個不可或缺的超人,但也讓她逐漸失去了真實的連結與溫度。


當主管只靠「有用」維繫關係,團隊會怎麼看?


有一天,主管Kevin與Wendy作了面談,原因是她部門的一場離職風波。三位核心夥伴短時間內先後提離職,理由不是錢,也不是未來,而是「沒有歸屬感」。

團隊成員對HR說:「主管很強,但我們和她之間像是一場交易。你有貢獻,她就關注你;你低潮時,她就冷處理。我們都好累。」

Wendy將這段話帶進了我和她的諮詢對談。她只問我:「我為什麼這麼努力,大家還是不覺得我在乎他們?」

我輕聲說:「因為你在乎的方式,是努力讓自己『有用』,但他們需要的是你『有溫度』。」

那一刻,她沉默了很久,眼眶泛紅。


孩子不能承擔父母的情感困境,但大人常忘了這件事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是典型的「功能性存在感」困境(Functional worthiness trap)──當一個人從小被灌輸「只有表現好才值得被愛」,就容易長大後將「被需要」當作存在的唯一價值。

「當你試圖用完美包裝自己,尋求認同時,你其實是在拒絕自己。」心理學家布朗(Brené Brown)


主管的三步覺察與修復之路


對於像Wendy一樣的主管,我會建議這三個覺察與修復的練習:


  • 每天記錄「感受」而非「成就」


❌ 舊習慣:寫「今天完成了什麼」。

✅ 新習慣:寫「今天讓我開心/難過的一件事」。

(重新連接自我,而非僅用績效定義價值)

 

  • 把「你做錯了」換成「我有點擔心」 


❌ 舊模式:「這個方案不行,重做。」

✅ 新模式:「我很重視這個環節,你覺得怎麼樣?」

(用情緒語言代替指責,激發團隊責任感)

 

  • 練習在人際中承認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只表達貢獻


❌ 舊模式:「我幫你弄好了,沒事。」

✅ 新模式:「我有點需要你的支持。」

(語言轉換,讓關係從「交易」變「信任」)


你一直以來的努力,並不需要再換取誰的認可


你不需要一直有用,才有價值。

你可以累,也可以脆弱;也可以說「我不行了」。

真正的連結,來自於我們願意卸下那副超人的盔甲,讓別人知道:你不是永遠都撐得住。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66會員
281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職場裡,許多人為了迎合期待,戴著「可以被接受」的面具生活。但真正的高績效團隊,不靠一致性,而是來自每個人都能做自己。主管的一句話,可能讓人選擇掩藏或綻放。你願意成為讓他脫下面具的人嗎?
當你總是壓抑情緒、拚命扮演「好人」,其實可能只是害怕變成那個曾讓你受傷的人。情緒不是敵人,它是提醒你該設下界線、保護自己的訊號。學會覺察、轉譯、表達情緒,不只讓你活得更輕鬆,也能讓職場關係更健康。你已經夠好了,不需要再用壓抑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即使再努力,我們也常忘了問自己一句:「我,好不好?」在職場上,許多人總把自我價值綁在表現上,卻忽略了溫柔對待自己的重要。其實,真正的成熟,不是永無止境地追求更好,而是願意在每個努力之後,對自己說:「其實這樣,已經夠好了。」
在職場裡,許多人為了迎合期待,戴著「可以被接受」的面具生活。但真正的高績效團隊,不靠一致性,而是來自每個人都能做自己。主管的一句話,可能讓人選擇掩藏或綻放。你願意成為讓他脫下面具的人嗎?
當你總是壓抑情緒、拚命扮演「好人」,其實可能只是害怕變成那個曾讓你受傷的人。情緒不是敵人,它是提醒你該設下界線、保護自己的訊號。學會覺察、轉譯、表達情緒,不只讓你活得更輕鬆,也能讓職場關係更健康。你已經夠好了,不需要再用壓抑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即使再努力,我們也常忘了問自己一句:「我,好不好?」在職場上,許多人總把自我價值綁在表現上,卻忽略了溫柔對待自己的重要。其實,真正的成熟,不是永無止境地追求更好,而是願意在每個努力之後,對自己說:「其實這樣,已經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