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自我介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會討厭自我介紹,可能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這些理由往往與個人經驗、性格特質、自我認同、甚至社會文化壓力有關:


🔍 1. 擔心他人評價(社交焦慮)

  • 害怕講得不好、被覺得無趣或奇怪。
  • 對「在眾人面前暴露自己」感到不安。
  • 在意自己的說法是否「夠好」、「夠成功」。

🌀 2. 不知道該怎麼定義自己

  • 「我到底是誰?」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哲學的,許多人其實沒有一個穩定的自我認識。
  • 若你正處於探索、懷疑、或轉變階段,自我介紹會讓你意識到「自己還不確定自己的定位」。

🤖 3. 厭惡公式化與表面化

  • 自我介紹往往需要講出「社會認可」的部分(職業、成就、學歷),讓人覺得無聊或虛假。
  • 你可能更喜歡深度、真誠的交流,而不是「名片式的對話」。

🎭 4. 不喜歡扮演角色感

  • 自我介紹時,彷彿必須戴上某種「面具」或扮演某種「樣子」,讓你覺得不自然。
  • 尤其對那些重視真實感、內在一致性的人來說,這會造成抗拒。

🫥 5. 創傷經驗或過去被否定

  • 曾經在自我介紹後被冷落、取笑或比較,讓你下意識抗拒類似場合。
  • 或者從小就不被允許「大聲說我是誰」,變得習慣壓抑表達自我。

🌱 6. 你其實更在意「被了解」而不是「介紹自己」

  • 喜歡自然互動中被他人發現的樣子,而不是主動「推銷」自己。
  • 這其實是一種更深層的社交方式,不代表不好,只是比較「慢熟」或「真實派」。

🧩 一句總結:

討厭自我介紹,可能不是你有問題,而是你對「自我」這件事比較敏感、誠實,也比較不想隨波逐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芸嬋
26會員
1.1K內容數
興趣廣泛,遺世而獨立,期望貫徹自由意志,活出真實的自我 小說、影視、詩詞、網路文章、宗教、命理、玄學...都是生命的養料 目之所及、心之所想,皆是自我的投射 擅長沒有邏輯、沒有文筆、沒有深度的寫作 我想提供的價值是"靈感"與"思想"
芸嬋的其他內容
2025/05/02
「失根經驗」(rootlessness / uprootedness)是一種心理與文化上的狀態,指的是一個人感覺自己在情感上、文化上、或身份上失去了根基,無法確認自己「屬於哪裡」,或者無法在某個文化、社群、或土地中建立穩定感的狀態。 🌱 什麼是「失根」? 失根可以是物理上的,也可以是心理或靈
2025/05/02
「失根經驗」(rootlessness / uprootedness)是一種心理與文化上的狀態,指的是一個人感覺自己在情感上、文化上、或身份上失去了根基,無法確認自己「屬於哪裡」,或者無法在某個文化、社群、或土地中建立穩定感的狀態。 🌱 什麼是「失根」? 失根可以是物理上的,也可以是心理或靈
2025/05/01
Q:世界上有哪些「BUG」可以說明這個世界是虛擬的? A: 這是一個具有哲學、靈性與意識探索深度的問題。如果我們假設世界是一場模擬,如《駭客任務》或模擬宇宙理論,以下這些現象可能是「系統錯誤」的蛛絲馬跡: 🌀 一、模擬宇宙論中的「世界 BUG」 1. 曼德拉效應(Mandela
2025/05/01
Q:世界上有哪些「BUG」可以說明這個世界是虛擬的? A: 這是一個具有哲學、靈性與意識探索深度的問題。如果我們假設世界是一場模擬,如《駭客任務》或模擬宇宙理論,以下這些現象可能是「系統錯誤」的蛛絲馬跡: 🌀 一、模擬宇宙論中的「世界 BUG」 1. 曼德拉效應(Mandela
2025/04/23
一、專精在某個領域(深度優先) 專精指的是在某一特定領域深入鑽研,成為該領域的專家或權威。例如,一位專注於人工智慧的程式設計師、一位精通心臟手術的外科醫生,或一位研究某段歷史時期的學者。 優點: 專業權威與競爭力 專精者通常在特定領域擁有深厚的知識與技能,能解決複雜問題,具備較高的專業競爭力。
2025/04/23
一、專精在某個領域(深度優先) 專精指的是在某一特定領域深入鑽研,成為該領域的專家或權威。例如,一位專注於人工智慧的程式設計師、一位精通心臟手術的外科醫生,或一位研究某段歷史時期的學者。 優點: 專業權威與競爭力 專精者通常在特定領域擁有深厚的知識與技能,能解決複雜問題,具備較高的專業競爭力。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我討厭為了讓每一個人都能見到我而大聲呼喚,討厭喧鬧的環境,討厭盲目地跟從群體,討厭被無關緊要的事情干擾。有時,我也會討厭對這一切打敗的我,每當我陷入反感,就會試圖去改變、調整,甚至逃避也好,找尋自己喜歡的,我相信終有適合我的部分。
Thumbnail
我討厭為了讓每一個人都能見到我而大聲呼喚,討厭喧鬧的環境,討厭盲目地跟從群體,討厭被無關緊要的事情干擾。有時,我也會討厭對這一切打敗的我,每當我陷入反感,就會試圖去改變、調整,甚至逃避也好,找尋自己喜歡的,我相信終有適合我的部分。
Thumbnail
自我對話中覺得。 沒有人愛我,所以多努力都沒用。
Thumbnail
自我對話中覺得。 沒有人愛我,所以多努力都沒用。
Thumbnail
連寫文章都感到羞恥,因為我好像沒有新的東西可以寫出來給大家看了。
Thumbnail
連寫文章都感到羞恥,因為我好像沒有新的東西可以寫出來給大家看了。
Thumbnail
不要理我  我就是不爽  你要怎麼樣 氣死我了  走著瞧  就是瞧你不順眼  # @+%@&$*& 這些字眼,年輕時經常伴隨著我(羞) 直到有一天~當我又要脫口而出時 忽然間,似乎有一種時間停頓與自我分離 我看見了對方和我面對面,對方破口連罵完後看著我 然後那個小我只是看著對方,對方破口
Thumbnail
不要理我  我就是不爽  你要怎麼樣 氣死我了  走著瞧  就是瞧你不順眼  # @+%@&$*& 這些字眼,年輕時經常伴隨著我(羞) 直到有一天~當我又要脫口而出時 忽然間,似乎有一種時間停頓與自我分離 我看見了對方和我面對面,對方破口連罵完後看著我 然後那個小我只是看著對方,對方破口
Thumbnail
我想追尋的自己,現在還沒能做到。
Thumbnail
我想追尋的自己,現在還沒能做到。
Thumbnail
從孩提時期一路跌跌撞撞攀爬至此,一路上我很少為自己作主,總尋思著我這麼做,別人會怎麼想,深怕別人因此討厭自己。我像是穿了線的木偶,一舉一動皆受他人牽制。我厭惡這樣的自己,似深入骨髓般地厭惡,而這樣的心情是在高三特選後體會到的。
Thumbnail
從孩提時期一路跌跌撞撞攀爬至此,一路上我很少為自己作主,總尋思著我這麼做,別人會怎麼想,深怕別人因此討厭自己。我像是穿了線的木偶,一舉一動皆受他人牽制。我厭惡這樣的自己,似深入骨髓般地厭惡,而這樣的心情是在高三特選後體會到的。
Thumbnail
作為一個高敏人,我經常都會反思自己有沒有做過一些事是令我後悔或者事後回想起會自我懷疑,覺得「為什麼會這樣做?會不會太丟臉了?」這個情況幾乎每天都會發生。有時回顧一些自己出過的舊文章,內心也會覺得「嘩!你咁都可以post出來?」 ⋯⋯ 的確我只是隨心所欲地寫,沒有什麼文筆可言。我想我的優勢是穩定出
Thumbnail
作為一個高敏人,我經常都會反思自己有沒有做過一些事是令我後悔或者事後回想起會自我懷疑,覺得「為什麼會這樣做?會不會太丟臉了?」這個情況幾乎每天都會發生。有時回顧一些自己出過的舊文章,內心也會覺得「嘩!你咁都可以post出來?」 ⋯⋯ 的確我只是隨心所欲地寫,沒有什麼文筆可言。我想我的優勢是穩定出
Thumbnail
我只有憂鬱、焦慮、社恐。
Thumbnail
我只有憂鬱、焦慮、社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