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學習歷程使用AI要完整揭露?如何合理的使用A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那天我在自己的FB寫下

如果學生「誠實揭露」(今年最少有清大要求了,我覺得明年各校都會要求了)自己的學習歷程和自主學習成果都是透過大量預設的GPT 機器人處理出來的,自己又講不出這些機器人是怎麼運作的(設計者說:這個怎麼可以讓你知道,我要賣錢的!)那...口試過得了關?家長賺錢不容易,要好好辨識話術啊!

不過其實我覺得要不要用AI這件事情我覺得並不是重點,重點是你在自我揭露的時候要好好思考你為什麼要用AI?(還有我想告訴你,誠實是上策,千萬不要沒有「誠實」揭露AI的使用,賠上了信任,會得不償失。)

如果你連自己為什麼要用AI都搞不清楚,只是跟隨著別設計好的AI 機器人來完成你的學習歷程,那麼你要怎麼讓審核資料的教授相信你

擁有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

可以規劃自己的學習?

接下來你可能想問,「那我要怎麼確認自己的AI使用是適當的呢?」

若是從比較大的架構來看,其實你跟AI之間的關係大概可以區分為

  1. 你發現某些事情AI更擅長,於是交給AI來增加你的效率(例如數據分析)
  2. 你發現有些事情可以跟AI一起協力來做,得到更好的效果(例如請AI擔任學伴、輔導老師,幫我建構我的鷹架)
  3. 我發現有些事情雖然AI可以做,但是我自己做會更好(雛形構思、草案、省思)


透過這樣子來思考大致上可以區分你的AI之間合作的關係

接下來或許你該思考一下你要做的完整流程(沒有錯,你得要先把自己的流程思考出來),並且寫下在AI協助之前你產生了什麼問題?遇到了什麼挫折?你如何清楚的跟AI提出你要的協助,以及你如何確保在這種協助下不會降低你自己的核心能力,還有AI協助你之後你完成了哪些自己以前無法獨立完成的的作業?後來你有做什麼延伸的學習,這些都可以稍微記錄一下,也可以避免自己「無意識」的使用AI。

如果這樣寫你還是抓不到,好啊!那我提供給你一帖良方

你可以依照這份表單,思考一下AI的應用,如果答不出來,口試被問倒的機會很高喔!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Hoysqgt29pUKckhS_kOCG-UhdvmOClSxMRQKuUPG1a4/edit

這份資料不用收錢,因為我們是高中團,不是營利單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eediao的沙龍
36會員
25內容數
隨便寫的東西,大家加減看。預計2026年8月後改數位遊牧思維,覺得還想繼續看的,就用咖啡贊助吧!
deedia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因為辦活動,我們需要在徵件結束後,快速整理學生的資料,作為成果手冊印刷用。不過要完成這項工作,我們必須找到特定學生上傳的檔案連結,並且將它搜集到個別的資料夾中,才能將它分享給印刷廠商排版處理。 所以我跟AI聊到我的需求,他給我蠻詳細的程式建議,並且寫出適當的程式 function copyMul
2025/04/29
因為辦活動,我們需要在徵件結束後,快速整理學生的資料,作為成果手冊印刷用。不過要完成這項工作,我們必須找到特定學生上傳的檔案連結,並且將它搜集到個別的資料夾中,才能將它分享給印刷廠商排版處理。 所以我跟AI聊到我的需求,他給我蠻詳細的程式建議,並且寫出適當的程式 function copyMul
2025/04/27
前幾天我寫了一篇心得 接下來精進計劃裡面應該都會有SEL,但是會用什麼模式去推廣呢?我問了一個這樣的問題 如果按照以前的推廣模式,應該是... 訓練一大批種子教師,使用公版簡報,照版宣科?然後再建一個平台,徵集一堆難以複製在實際課堂的教案? 還是用線上研習快速達成教師研習時數? 但是或許也
Thumbnail
2025/04/27
前幾天我寫了一篇心得 接下來精進計劃裡面應該都會有SEL,但是會用什麼模式去推廣呢?我問了一個這樣的問題 如果按照以前的推廣模式,應該是... 訓練一大批種子教師,使用公版簡報,照版宣科?然後再建一個平台,徵集一堆難以複製在實際課堂的教案? 還是用線上研習快速達成教師研習時數? 但是或許也
Thumbnail
2025/04/27
我在看雜誌的時候看到了一本書 BCG企畫思考:頂尖顧問教你從無到有, 推出主管和客戶都滿意的提案 根據雜誌頁面的說明,我覺得這本書很適合我。 但是我的書單已經很長了,我真的需要這本書籍嗎?這是我的靈魂提問 我想 這是我有興趣的新領域,而且我想花點時間研究 這是我既有研究領域的延伸,剛好這
Thumbnail
2025/04/27
我在看雜誌的時候看到了一本書 BCG企畫思考:頂尖顧問教你從無到有, 推出主管和客戶都滿意的提案 根據雜誌頁面的說明,我覺得這本書很適合我。 但是我的書單已經很長了,我真的需要這本書籍嗎?這是我的靈魂提問 我想 這是我有興趣的新領域,而且我想花點時間研究 這是我既有研究領域的延伸,剛好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參加者探討AI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及其面臨的挑戰,強調如何與AI共存並提升自我能力,李明峰的分享啟發參與者自我潛力的認識,並在AI圖像生成遊戲環節中,助教幫助學生理解生成過程,展現AI在教學上的無限可能性,這篇文章探討了有效的教學方式和學習者的不同經驗,鼓勵更多人關注生成式AI的應用。
Thumbnail
參加者探討AI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及其面臨的挑戰,強調如何與AI共存並提升自我能力,李明峰的分享啟發參與者自我潛力的認識,並在AI圖像生成遊戲環節中,助教幫助學生理解生成過程,展現AI在教學上的無限可能性,這篇文章探討了有效的教學方式和學習者的不同經驗,鼓勵更多人關注生成式AI的應用。
Thumbnail
我是一位提示工程師 生成式AI的課程,我大概已經上過1,000人次以上,最近更花費重金,在台大霖澤館舉辦一場百人AIBOT設計課程,並在將近10位的助教協助下,完成課程的設定目標。 在生成式AI的領域中,變化實在是非常地迅速,今天表現不佳的ChatGPT,明天可能問題就可以解決。 過去還有想辦
Thumbnail
我是一位提示工程師 生成式AI的課程,我大概已經上過1,000人次以上,最近更花費重金,在台大霖澤館舉辦一場百人AIBOT設計課程,並在將近10位的助教協助下,完成課程的設定目標。 在生成式AI的領域中,變化實在是非常地迅速,今天表現不佳的ChatGPT,明天可能問題就可以解決。 過去還有想辦
Thumbnail
最新的AI趨勢讓人眼花撩亂,不知要如何開始學習?本文介紹了作者對AI的使用和體驗,以及各類AI工具以及推薦的選擇。最後強調了AI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不停止學習,並提出了對健康生活和開心生活的祝福。
Thumbnail
最新的AI趨勢讓人眼花撩亂,不知要如何開始學習?本文介紹了作者對AI的使用和體驗,以及各類AI工具以及推薦的選擇。最後強調了AI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不停止學習,並提出了對健康生活和開心生活的祝福。
Thumbnail
內容探討如何讓學生正確使用AI工具。首先,每個世代的孩子都經歷用過被汙名化的工具,當前的學生則是AI工具。工具的效能取決於使用者的熟練程度。強調不應害怕學生使用AI工具,而應教導他們如何正確使用,尤其是需要進一步考慮到城鄉差距對部分學生的影響。
Thumbnail
內容探討如何讓學生正確使用AI工具。首先,每個世代的孩子都經歷用過被汙名化的工具,當前的學生則是AI工具。工具的效能取決於使用者的熟練程度。強調不應害怕學生使用AI工具,而應教導他們如何正確使用,尤其是需要進一步考慮到城鄉差距對部分學生的影響。
Thumbnail
先寫結論: AI真的很厲害,而且只會愈來愈厲害,但我們人類還是得繼續學習。而且因為AI工具的便利,人類學習將更貼近學習的本質---為了成長和幸福。 以往為了應付工業化進程而必須花大量時間反覆記誦或演練的重複性工作,將大量減少,也不再需要花大量時間學習某些特定目標的應用技能工具,如:『文件繕打
Thumbnail
先寫結論: AI真的很厲害,而且只會愈來愈厲害,但我們人類還是得繼續學習。而且因為AI工具的便利,人類學習將更貼近學習的本質---為了成長和幸福。 以往為了應付工業化進程而必須花大量時間反覆記誦或演練的重複性工作,將大量減少,也不再需要花大量時間學習某些特定目標的應用技能工具,如:『文件繕打
Thumbnail
AI 相關的內容每天都非常多,有聽過很多人因此感覺到焦慮,怕錯過了最新資訊就會趕不上,這篇內容會跟大家詳細的分享我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經驗,並且會在最後分享一些我的學習資訊來源。
Thumbnail
AI 相關的內容每天都非常多,有聽過很多人因此感覺到焦慮,怕錯過了最新資訊就會趕不上,這篇內容會跟大家詳細的分享我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經驗,並且會在最後分享一些我的學習資訊來源。
Thumbnail
AI不僅能生成寫作範文,還能設計出符合教學目標的工作紙,分擔老師日常繁重的工作。
Thumbnail
AI不僅能生成寫作範文,還能設計出符合教學目標的工作紙,分擔老師日常繁重的工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