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爾夫球場命案
初識克莉絲蒂,不是在書頁間,而是在影集裡,一個改編自《一個也不留》的劇情推理影集,緊湊迷人如同一場劇本殺的藝術演出。從那時起,我便開始追尋這位推理女王在小說史上遺留的腳印。今日所談的《高爾夫球場命案》,是克莉絲蒂出版的第二部小說,也讓我看見她在創作初期便已展現的敘事野心與風格。
想像力與講故事的藝術
故事發生在一片寧靜優雅的高爾夫球場,第十七洞的沙坑,卻意外成了命案現場。富豪離奇死亡,留下一連串詭異線索。赫丘勒·白羅奉命展開調查,而每一位嫌疑人似乎都包藏著難以言說的秘密。
《高爾夫球場命案》依然維持克莉絲蒂一貫的敘事節奏與心理布局,她的筆鋒時而輕巧、時而機鋒畢露,總能以好入口的文字,將懸疑與機智交織的令讀者欲罷不能。
赫丘勒·白羅作為故事的靈魂,再次以他那「小小的灰色腦細胞」推理出真相。這位風度翩翩卻性格古怪的比利時偵探,在調查過程中不斷以自信、帶點戲謔的口吻,對搭檔海斯汀的推理進行「友善」糾正。那一句句「喔,我的朋友」、「這可怎麼辦呢...」的經典語調,不只成為角色的標誌,也讓讀者在謎團之外,感受到文字間潛藏的幽默與人味。
情感與反轉的試驗集
不同於克莉絲蒂後期更為洗鍊的作品,這部小說明顯是她對情愛主題的一次創作試驗,情感與殺意糾纏不清,每一次的推理似乎都通往不同的可能結局。
克莉絲蒂彷彿在紙上自問:「愛情中的衝動,能否成為犯罪的引爆點?」從單戀、背叛、慾望到絕望,情感在這裡成為了催化罪行的種子。但也正因如此,劇情顯得略微繁複,彷彿她想一次性容納所有可能性,導致某些推理節奏顯得冗長。整體讀來像是一部對「愛與罪」命題的試驗集,充滿野心,但尚未臻於圓熟。
絕妙說書人
雖然《高爾夫球場命案》不是克莉絲蒂最經典的作品,卻已初步嶄露她作為說書人的潛力與魅力。她能夠將錯綜複雜的情節化為讀者眼中的清晰畫面,讓人捧讀至深夜仍不願闔上書頁。
推薦序中寫道:「通俗是一種功力。」一個好的故事與說得好的故事,其實是兩回事,而克莉絲蒂,正是少數能夠同時兼備這兩種能力的作家,她筆下的白羅、瑪波小姐,至今仍活在讀者心中,宛如經典角色般與現實並存。
當我讀克莉絲蒂的小說時,彷彿看見一位腦中充滿謎題的小女孩,在紙上輕快跳躍,運用無窮的想像力編織出一場場精彩的心智遊戲。我想,推理小說的迷人之處,不僅在於謎題的精巧與複雜,更在於它如何透過層層推理,引領我們重新理解人性。而這,或許正是克莉絲蒂的作品歷久彌新、讓人一讀再讀的原因。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你:
✨加入沙龍,避免錯過任何更新
✨加入IG 沉書 | 分享好書
✨合作或工作邀約請來信:chengsssu@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