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瞭我,但不要判我——讀《親愛的安德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親愛的安德烈

親愛的安德烈

你得從頭學起,你得放空自己。

這是龍應台在書信中對自己說的話,也是寫給每一位願意重新認識孩子的大人。

《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是龍應台與她十八歲的兒子安德烈之間的書信對話,由36封信構成。這些信件橫跨家庭、教育、政治、文化、認同、自由,串起一段跨越世代的真誠對話,也觸動無數家庭深埋心底的情感糾結。


當孩子不再是那個牽著手過馬路的小男孩,當他成為一個有獨立思想、完整人格的年輕人,父母還能用過去的方式來理解他嗎?


問我、瞭我,但不要判我


安德烈說:「媽媽,年輕人比你想像的還要複雜許多。」
又說:「問我,瞭我,但不要判我。」


這句話,是這本書中最令我動容的段落之一,短短一句話,道出世代間最常見也最難解的矛盾 —— 父母總以為自己瞭解孩子,但其實只是套用自己的經驗、信仰、成長背景去詮釋他們,而當這種「詮釋」成為「評價」,溝通就失去了可能。


安德烈用音樂來解釋這份複雜:從二〇年代的爵士、五〇年代的搖滾,以前能以曲風描繪年代的特色,可到今日排行榜上,音樂流派如此多元交錯,顯現年輕人擁有的,不只是更多元的選擇,更是一種不能被簡化的自我,每個人有獨特的品味與生活方式,每個人都在經歷自己的旅程,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其實年輕人,比想像的要複雜許多、許多。


也因此,安德烈說:「問我,瞭我,但不要『判我』。真的。」





「我如此平庸,你會失望嗎?」


「媽媽,你要接受一個事實,就是你有一個極其平庸的兒子。你會失望嗎?」


這是一句讓人心疼的提問,來自一個年輕人對母親深深的自我揭露。

在這封名為〈給河馬刷牙〉的信中,安德烈提到了自己對「平庸」的理解,他沒有成為舞台中央閃閃發光的人,也許將來的生活只是平凡又普通。而這樣的自己,母親還能接受嗎?


我怕你變成畫長頸鹿的提摩,不是因為他沒錢沒名,而是因為他找不到意義。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如果我們不是在跟別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為自己找心靈安適之所在,那麼連「平庸」這個詞都不太有意義了。「平庸」是跟別人比,心靈的安適是跟自己比。我們最終極的負責對象,安德烈,千山萬水走到最後,還是「自己」二字。


龍應台的回應極為溫柔,她並不在意兒子是否耀眼成功,而是更關心他是否有選擇的權利——是否能選擇一種有意義、有尊嚴、有溫度的生活,而不是為了生計被困於某種不得不的勉強裡,因為所謂「平庸」,不過是他人尺度下的比較;而所謂「幸福」,卻是個體內心真正的滿足。





年輕世代的選擇焦慮


我們這個世代,擁有比上一代更多的選擇。從線上資源、海外交流,到職涯規劃與多元身份的可能性,彷彿世界為我們打開了更多扇窗。

但選擇太多,也可能讓人陷入茫然。

當選擇過多,會讓人遲疑該走哪條才是「對的路」;選擇過多,也讓人輕易羨慕起別人看似精彩的人生; 選擇過多,甚至讓人無法安心地承擔一條路的結果。


這並非脆弱,也不是「想太多」,而是一種時代下的真實狀態。

上一代人不一定能理解這樣的焦慮,因為他們走過的是另一種生活經驗,而年輕人也未必懂得如何向父母坦白自己的脆弱與困惑,於是,對話變成了拉鋸,甚至沉默。





放下成見,從頭學起


「你得從頭學起,你得放空自己。」


這句話,不只是龍應台寫給自己的提醒,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銘記。不論是父母、師長,還是未來將成為大人的我們。

不要用自己的框架去簡化他人的人生,尤其是我們最親近的人。

真正的理解,從來不是「我懂你」,而是「我願意花時間去懂你」,是放下主觀、放下評價,回到一張白紙,從頭再來。重新看見那個我們以為早就熟悉的家人、朋友、愛人。





理解從來不容易,但值得


讀完《親愛的安德烈》,我不禁思索這個時代,為我們帶來了父母那一代從未經歷過的豐富體驗, 但是否也讓我們失去了某些未曾體會的單純與安穩? 這些得與失,是否也是一種世代交換的必然?


但無論答案是什麼,有一件事可以確信:

我們需要的,不是爭出對錯、優劣、成敗,而是更有耐心地說話,更誠實地傾聽, 更溫柔地看待彼此的不同。畢竟,真正的理解,從來就不靠猜測,它需要時間、需要信任,也需要一點勇氣。


就像安德烈說的——「問我,瞭我,但不要判我。」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你:

加入沙龍,避免錯過任何更新

加入IG 沉書 | 分享好書

✨合作或工作邀約請來信:chengsssu@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沉書店
4會員
32內容數
一間不存在的獨立書店,蒐羅書評、人文觀察、隨筆雜文 歡迎愛書、喜歡文字的有緣人進來閒晃
沉書店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所有的大人當初都是孩子,只是他們忘了這件事。」 在一片廣袤無人的沙漠,一場飛機失事讓飛行員遇見了來自B612星球的小王子,因緣際會,展開了一段細膩而深刻的對話旅程。
Thumbnail
2025/04/28
「所有的大人當初都是孩子,只是他們忘了這件事。」 在一片廣袤無人的沙漠,一場飛機失事讓飛行員遇見了來自B612星球的小王子,因緣際會,展開了一段細膩而深刻的對話旅程。
Thumbnail
2025/04/28
最危險的,不是錯誤的答案,而是過時的問題。 《逆思維》提醒我們: 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敢於改變自己的起點。
Thumbnail
2025/04/28
最危險的,不是錯誤的答案,而是過時的問題。 《逆思維》提醒我們: 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敢於改變自己的起點。
Thumbnail
2025/04/20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是一部半自傳式的小說,書中主角大庭葉藏(小葉)身上折射出作者對恐懼、痛苦、逃避與放逐的深刻思考。在文字間,太宰以近乎自嘲的筆調,描繪出對人生的失望與渴望,使這部作品在昭和時代的頹廢美學中,成為無賴派文學的代表。
Thumbnail
2025/04/20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是一部半自傳式的小說,書中主角大庭葉藏(小葉)身上折射出作者對恐懼、痛苦、逃避與放逐的深刻思考。在文字間,太宰以近乎自嘲的筆調,描繪出對人生的失望與渴望,使這部作品在昭和時代的頹廢美學中,成為無賴派文學的代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社會中,許多男性表現出「外強內弱」的特徵。他們在公共場合保持堅強形象,卻在親密關係中暴露出內心的脆弱和不安。這種矛盾往往導致他們在家庭中表現出複雜而有害的行為模式。這種模式的危險在於它的代際傳遞性。
Thumbnail
社會中,許多男性表現出「外強內弱」的特徵。他們在公共場合保持堅強形象,卻在親密關係中暴露出內心的脆弱和不安。這種矛盾往往導致他們在家庭中表現出複雜而有害的行為模式。這種模式的危險在於它的代際傳遞性。
Thumbnail
「各自當媽媽與孩子的我們,一起來學作父母與小孩好嗎?」
Thumbnail
「各自當媽媽與孩子的我們,一起來學作父母與小孩好嗎?」
Thumbnail
討論父母與子女之間責任和寬容的文章。
Thumbnail
討論父母與子女之間責任和寬容的文章。
Thumbnail
(摘錄) 當父母的誰不是自以為是用珍惜的心路種下緣分的,只是子女未必當下都能解讀吧,甚至常出現亂碼,理解錯了,以致於塵封幾十年,甚或半個世紀。 #游乾桂 #愛的幸福存摺
Thumbnail
(摘錄) 當父母的誰不是自以為是用珍惜的心路種下緣分的,只是子女未必當下都能解讀吧,甚至常出現亂碼,理解錯了,以致於塵封幾十年,甚或半個世紀。 #游乾桂 #愛的幸福存摺
Thumbnail
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是一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快速翻篇的人。即使青春期的我叛逆又不容世俗,總是衝撞權威又經不起評判,卡在自己的迴圈動彈不得。但母親從沒有放棄與我溝通,在夜深人靜、獨自啜泣的陽台角落,他總在與我爭執後默默伸出手,理性的分析他生氣的原由,教我做人處事
Thumbnail
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是一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快速翻篇的人。即使青春期的我叛逆又不容世俗,總是衝撞權威又經不起評判,卡在自己的迴圈動彈不得。但母親從沒有放棄與我溝通,在夜深人靜、獨自啜泣的陽台角落,他總在與我爭執後默默伸出手,理性的分析他生氣的原由,教我做人處事
Thumbnail
這些人不過是仰賴你做為完人的品質,著實是欺善怕惡的孝順版本而已。
Thumbnail
這些人不過是仰賴你做為完人的品質,著實是欺善怕惡的孝順版本而已。
Thumbnail
myfone2023行動創作獎「故事接龍」二階續完試寫── 主題一:關於同志vs.親情的設定
Thumbnail
myfone2023行動創作獎「故事接龍」二階續完試寫── 主題一:關於同志vs.親情的設定
Thumbnail
對於親情,小心呵護唯恐摔碎 對於母親,不敢稍移目光只為討好 對於女兒,盡力的教養便自以為適職 ........................................ 如此這般的規矩,或說是具有高尚的教養 但是卻讓親情一詞,顯得荒謬不已
Thumbnail
對於親情,小心呵護唯恐摔碎 對於母親,不敢稍移目光只為討好 對於女兒,盡力的教養便自以為適職 ........................................ 如此這般的規矩,或說是具有高尚的教養 但是卻讓親情一詞,顯得荒謬不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