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23, 2022
I commit to the practice of seeing the good in all things.
一個多月前我開始進行「感恩練習」。從前我實在對這件事不是很上心,也沒有察覺到它的必要性。
每天睡前我花 5 分鐘做簡單的伸展,幫助入睡,再花 5 分鐘靜心冥想。
冥想一開始,我先練習呼吸(透過呼吸訓練專注力我參考了熊仁謙的這部影片),接著在心中回想今天發生的三件值得感謝的小事。
經過一個多月的實驗,有一些小心得 。
- 「匱乏感」漸趨緩和,「幸福感」些微提升
在每天感恩的片刻,我確實感受到些微的喜悅,以及「我其實已經擁有」的實感。也驗證了這篇文章所說的,開心的情緒只要在心中回放,就能感到愉悅。
- 「快樂」需要有被有意識地訓練
在熊仁謙的某個頻道中聽到「黑狗與白狗」的寓言故事,以及「快樂懸崖」理論。

一個弟子問智者:「智者,請問你的內心有甚麼?」
智者:「我的內心有一隻黑狗和一隻白狗。」
弟子:「這兩隻狗會打架嗎?」
智者:「會的,牠們會打架。」
弟子:「那麼這兩隻狗打架誰會贏?」
智者:「我餵養的比較多的那隻。」
故事裡,黑狗代表的是負面、不快樂的力量。白狗則代表正面、快樂的力量。
而「快樂懸崖」理論說的是:
我們總以為我們必須「到達某個階段、目標」才能 「開始」快樂,或是我們必須「做了某件事、獲得某個東西」才能「得到」快樂。
換言之,我們下意識地把快樂放在「未來」(懸崖邊),而不是在「當下」。我們忽略了手上擁有的,並且努力去追求未來的某個東西。
事實上,快樂不是一個「定點」(在未來的某個當下),而是一個「狀態」。
熊仁謙說:「現代社會努力讓我們無法珍惜當下。
因為只有人類追求未來,生產力才會增長、社會才會進步。
至於為甚麼不活在當下是糟糕的?
因為當你不活在當下,你的感知能力會減低、對於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會減低;
相反的,你對於損失感的感受也會更加敏感。
而當你所想的未來真的到來的時候,你也感覺不到、覺得不過爾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