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艮第王朝的興起
1360年,法蘭西國王讓二世(Jean II)分封諸子,次子路易一世(Louis I)獲封安茹公爵、三子讓(Jean)獲封貝里公爵、四子「勇敢的」菲利普二世(Philippe II le Hardi)獲封圖賴訥公爵。1363年,「勇敢的」菲利普徙封至勃艮第公國,從此開啟了叱吒風雲的勃艮第王朝。成為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二世除了在1368年透過與瑪格麗特三世‧德‧當皮埃爾(Marguerite III de Dampierre)的婚姻,取得法蘭德斯伯國、訥韋爾伯國、雷泰爾伯國、阿圖瓦伯國等位於尼德蘭地區的邦國,並因此成為勃艮第宮廷伯爵,從而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封臣。此後,歷經其子「無畏的」讓(Jean sans Peur)與孫「好人」菲利普三世(Philippe III le Bon)的努力,勃艮第王朝逐漸在尼德蘭與勃艮第地區擴大疆域,成為位於德意志與法蘭西之間的強大王朝。

「莽勇的」查理的擴張
為了達成夢想,勃艮第公爵「莽勇的」查理先是在1469年,自奧地利大公西吉斯蒙德(Sigismond)手上購買上亞爾薩斯地區的費雷特伯國,並於1473年獲得海爾德公國。隨後「莽勇的」查理便趁著勒內二世(René II)方繼承洛林公爵大位,威信未立之機,對勒內二世進行威逼,明著是雙方聯合防範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一世(Louis XI)的威脅,事實上卻是迫使其允許查理的軍隊自由通行其領土,並讓他可以在洛林公國建立要塞、駐扎軍隊,以維持其領地的聯繫。由於此時查理才剛與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一世議和,因此洛林公爵勒內二世難以取得外援,只得屈從於勃艮第公爵查理的淫威之下。

隨著勃艮第軍入駐洛林,洛林居民與勃艮第軍的磨擦也層出不窮,加深了勒內二世對查理的不滿,於是他開始暗中向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一世靠攏,並與同樣受到查理威脅的瑞士聯盟,及受勃艮第侵害自治權力的上阿爾薩斯自治城市秘密結盟,以準備對抗勃艮第公爵查理對他們的侵害。

1473年,勃艮第公爵查理試圖就建立「勃艮第王國」取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雷德里希三世(Friedrich III)的同意,而前往特里爾與之協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雷德里希三世則期盼促成其子馬克西米連一世(Maximilian I)與查理之女瑪麗(Marie)的婚約。這次的磋商已經有所進展,但最終弗雷德里希三世卻在為查理加冕的最後一刻,顧慮到選侯們對哈布斯堡王朝實力增張的擔憂,及帝國西疆將因此產生一個強大的王國,而決定臨時抽手,悄悄地自特里爾離開,從而使得查理加冕為王的意圖落空。
謀奪王位的計畫失敗後,查理又在次年遭受一次重大的挫敗。在其統治下的上亞爾薩斯因不滿其執政官彼德‧馮‧哈根巴赫(Peter von Hagenbach),而發起叛亂。彼德‧馮‧哈根巴赫為變民執殺,使其對上亞爾薩斯的控制力出現鬆動。與此同時,一直伺機而動的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一世為了孤立勃艮第,因此於1474年10月與瑞士邦聯結盟,接著又於12月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雷德里希三世締約,此後又在1475年8月29日與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四世(Edward IV)簽署《皮基尼條約》,拆散英格蘭-勃艮第同盟。於是勃艮第公爵查理就這樣一步步走相孤立。
鑑於勃艮第公爵查理陷入外交孤立的局面,飽受侵壓的洛林公爵勒內二世便在參與反勃艮第包圍網後,隨即於1475年5月9日向勃艮第發起戰爭。勃艮第公爵查理為了打破僵局,並強化自身領土的安全,因此先是主動與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一世議和,隨後便於1475年秋季揮師入侵洛林公國。洛林公爵勒內二世經過一個月的抵抗,接連喪失要邑後,自知無法獨力對抗勃艮第公爵查理,於是主動放棄首都南錫,逃往儒安維爾躲避。勒內二世流亡後,洛林公國大體落入勃艮第公爵查理之手,於是他便在洛林人的支持下,自行登上洛林公爵之位。
南錫戰役
洛林公爵勒內二世隨後與瑞士人聯手,瑞士邦聯正因勃艮第公爵查理征服上亞爾薩斯,對其產生嚴重威脅,而亟欲將之擊敗,因此他們很快便接受勒內二世的結盟建議。另一方面,勃艮第公爵查理鑑於瑞士人已與勒內二世聯手,為先發制人,於是他便主動出擊,意圖在其他勢力匯流之前,先行擊敗瑞士人,不料勃艮第公爵查理的軍隊卻先後於格朗松、穆爾滕遭到失敗,勃艮第軍損失慘重,火炮也丟失殆盡。

勃艮第公爵查理接連失敗的消息傳來,使民心未附的洛林又再次騷動起來。洛林公爵勒內二世於是率領瑞士傭兵發動反攻,一路勢如破竹,很快便推進至南錫城下。勒內二世隨即包圍南錫,並斷絕城內通信。經歷兩個月的圍困後,守軍在不明友軍何時會前來救援的情況下,迫使守將讓‧德‧呂邦普雷(Jean de Rubempré)於10月7日開城出降。
另一方面,勃艮第公爵查理自穆爾滕兵敗後,便一直在第戎重整軍隊,以圖重掌洛林公國,並解除南錫之圍。至9月底,勃艮第公爵查理終於整備出1萬大軍,開始朝南錫方面進發。10月8日,勃艮第公爵查理在進軍南錫的途中,得知南錫城已失的消息,於是加緊行軍,朝南錫逼進。而得知勃艮第軍已迫近的消息,洛林公爵勒內二世也於次日率部前往摩澤爾河東岸,阻止其渡河。然而並未貿然強渡,而是沿著西岸前往圖爾,與坎波巴索伯爵尼古拉‧皮特拉瓦勒‧迪‧蒙福爾特(Nicola Pietravalle di Monforte)會合。

10月16日,勃艮第公爵查理與坎波巴索伯爵尼古拉‧皮特拉瓦勒‧迪‧蒙福爾特率部渡過摩澤爾河,洛林公爵勒內二世立即率部阻止,但未能得手,勃艮第軍依然順利渡河,洛林軍只好退回聖尼古拉渡口。19日,洛林公爵勒內二世確信南錫能夠承受兩個月的圍困,於是便前往亞爾薩斯與瑞士尋求援助。
10月22日,勃艮第公爵查理開始圍攻南錫,勃艮第的將領們建議他解除對南錫的圍攻,先將蓬阿穆松或梅斯等要邑奪下,待到春季再行恢復攻勢,不過這個建議卻遭到查理否決。隨著冬季降臨,補給與士氣逐漸對勃艮第軍造成困擾,逃兵也日益增加。甚至連坎波巴索伯爵尼古拉‧皮特拉瓦勒‧迪‧蒙福爾特率領所部傭兵開小差。
前往瑞士的洛林公爵勒內二世雖然沒能說服瑞士邦聯參戰,但他們卻允許勒內可以在其境內招募傭兵為之作戰。於是勒內二世在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一世的贊助下僱請9000名傭兵,連同他在亞爾薩斯招募到的8000名士兵,浩浩蕩蕩地重返南錫。
1477年1月2日,勃艮第偵查隊發現進逼而來的洛林軍,大感驚訝。1月4日,坎波巴索伯爵尼古拉‧皮特拉瓦勒‧迪‧蒙福爾特及其部隊也倒戈加入洛林公爵勒內二世的陣營。勃艮第公爵查理此時麾下只剩下3000-4000人,這下不得不面對比他們多得多的敵軍。
得知洛林公爵勒內二世的軍隊即將到來,勃艮第公爵查理立即率領手下為數不多的軍隊,前往賈維爾附近的一座山丘上立陣。儘管有他的部下曾提醒他前次在穆爾滕就是因為側翼缺乏保護,而為敵軍擊破,但他仍舊無視這個建議,而加強右翼的防衛力量。

1月5日,黎明前夕,洛林公爵勒內二世率部離開聖尼古拉渡口,開始朝南錫方面挺進。洛林軍進軍的同時,也一路掃除勃艮第軍的偵查部隊,使勃艮第公爵查理無從得知洛林軍的逼進。勒內二世根據偵察兵的報告,決定迂迴繞過索魯普特森林,自勃艮第軍的從側翼發起進擊,並為此派出一支別動部隊從南錫前往聖尼古拉。
儘管勃艮第軍順利擊退第一波進攻,但仍遭到洛林軍自側翼突襲,霎時軍隊一片混亂,很快就陷於崩潰。勃艮第公爵查理雖力圖組織軍隊反擊,但其兵力既少又已全面潰散,完全不受控制,大批勃艮第軍將領戰死或被俘。南錫守軍見勃艮第軍全面潰敗,立即開城出擊,徹底摧毀勃艮第軍的營地。

戰後,勃艮第公爵查理生死不明,直到兩天後,才在其侍從巴蒂斯特‧科隆納(Baptiste Colonna)的指認下,於聖讓池附近發現勃艮第公爵查理已經面目全非、一絲不掛的屍體,在其身旁的還有讓‧德‧呂邦普雷的遺體。

終局
勃艮第公爵查理死後,其女瑪麗繼承其地位。但當其死訊傳開後,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一世便毫不客氣地奪取其領有的勃艮第公國、皮卡第公國、阿圖瓦公國與法蘭德斯伯國等地。瑪麗為了避免進一步喪失其領地,因此於1477年8月嫁給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雷德里希三世之子馬克西米連一世。然而,此舉並無法阻止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一世,勃艮第繼承戰爭隨即引爆,此後雖然瓦盧瓦王朝與哈布斯堡王朝通過條約,以分割勃艮第王朝領地結束戰爭,但卻從此開啟法蘭西王國與哈布斯堡王朝間的長期鬥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