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光靠死薪水,還想翻身?
在這個連物價都不講道理的時代,單靠一份收入,真的撐不久了。 但說到創業,你可能會想:「我又沒資本,也不想辭職,怎麼創業?」「平常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累都累死了,哪有機會創業?」
這本《自宅創業聖經》,就是寫給像你我這樣的上班族:沒資源、沒時間、卻不想一輩子困在月光族輪迴裡。它不談華麗口號,只給你一條不離職也能啟動的創業路線圖。
💡自宅創業三大基礎:商品、標的、通路
一、商品:你要賣什麼?自己的、別人的、還是聯名的?
創業第一步,不是想怎麼賣,而是想「你到底在賣什麼」。這本書拆解出三種創業商品類型,打破「一定要自己生出產品」的迷思:
- 自己的商品:像是你自己設計的課程、寫的電子書、手作商品,利潤高但開發期長。
- 別人的商品:代理、經銷或聯盟行銷,適合沒資源的新手快速入場。
- 合作商品:與他人聯名開發,優勢是可以互補資源,風險與利潤共享。
📌 拆書觀點:書中提醒,別急著自己做產品,而是先找出市場要什麼、你能提供什麼,再決定用哪種模式切入。
二、標的:你賣的是「東西」,還是「服務」?
很多上班族創業失敗,是因為一開始就搞錯了「標的」類型。
書中把創業標的分為兩類:
- 具體商品:實體、可以摸得到、看的到的商品像是實體產品、電子書、線上課程,有形可交付。
- 服務項目:像是顧問、教學、寫文案、剪影片,看不見但有價值。
這兩種標的有不同的挑戰與機會:
- 賣商品,你要會行銷與物流。
- 賣服務,你要會包裝自己、建立信任。
📌 拆書觀點:如果你時間少、資金緊,建議從服務型標的開始,只要你有專長,就能用最少的成本啟動。
三、通路:不只是在哪裡賣,而是怎麼讓人買單
通路不是只有「上架電商平台」這麼簡單。書中點出四種通路模式:
- 網路販售:像是個人網站、社群平台、Shopee、蝦皮、Pinkoi 等。
- 實體販售:像是擺攤、合作店鋪、寄賣。
- 自己販售:自己經營管道、面對顧客、累積名單。
- 委託販售:交給平台或通路商賣,省時但利潤較低。
通路的選擇,會決定你創業的「時間成本」與「掌控權」。
📌 拆書觀點:書中強調,沒有最好的通路,只有最適合你現在狀態的選擇。別急著做多,不如先做好一條。
🧐個人心得
這篇文章,我拆解了《自宅創業聖經》裡最核心的三大創業元素:商品、標的與通路。但其實,書的第一章才是作者的整體戰略地圖,裡面提到創業之前要先釐清的四件事,幾乎決定了你做這條路會不會半途而廢。
下一篇,我會專拆第一章,帶你一次盤點「創業起手式」應該先想清楚什麼。
✍️ 作者小檔案|佐藤傳(Den Sato)
佐藤傳是日本知名的創業導師,也是「自宅創業」這個概念的推廣者。他一路從零起步,靠著簡單實用的方法,幫助上班族、自由工作者打造自己的小事業。他的作品不走心靈雞湯路線,而是主打「可以馬上做」的行動指南。
代表作包含《自宅創業聖經》、《一人事業成功學》、《顧客會說我要買的技術》等,都是針對沒資源、沒背景的創業新手,教你用最少的風險,打造自己的收入模式。
如果你也想創業,現在腦中浮現的是什麼?歡迎留言,我超喜歡聽別人的創意點子,也許能一起發想出實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