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做的事就別做
不想見的人就別見
不想聽的話就別聽
恣意一點也沒什麼不好
悶出病來那才不好

▉那些我們撐著的「應該」,正在悄悄讓人窒息
你應該努力上班,
你應該多體諒家人,
你應該配合別人期望,
你應該成熟點、有禮貌點、大度點。
但沒人告訴你:
那些「應該」,如果沒有界線,
它會一點一滴磨光你的情緒、
吞掉你的自我。
然後有一天,你在洗澡時突然落淚,
在人群中想逃,在獨處時無聲地崩潰。
「你不是太玻璃心,
你只是太久沒對自己溫柔。」
▉不是你太任性,是你終於開始對自己誠實
「不想做的事就別做,
不想見的人就別見,
不想聽的話就別聽。」
這不過是人生最基本的界線,
但我們卻常把這些當成「任性」的代名詞。
其實,真正的任性不是你拒絕,
而是別人習慣了你不拒絕。
當你開始說「不」時,
也許會有人不習慣你改變,
但那是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你太好說話。
「界線不是牆,
是篩選誰值得靠近的門。」
▉社會習慣要你忍耐,卻忘了告訴你情緒也會生病
很多人把隱忍當成成熟,
把沉默當成理性。
但沉默太久,就會失聲;
忍耐太久,就會內耗。
心理學上有一個現象叫「情緒壓抑性疾病」,
常見於那些過度取悅別人、不敢拒絕、
總壓抑情緒的人身上。
他們不是沒問題,
而是太久都沒說出問題。
「委屈久了不是懂事,
是身心開始悄悄崩壞。」

▉恣意不是自私,是一種健康的自我保護
所謂「恣意」,
不是為所欲為,
也不是傷害他人,
而是願意尊重自己的聲音。
如果你今天累了,
你可以說「我想休息」;
如果這場聚會讓你感到不舒服,
你可以說「我先離開」。
這不叫逃避,這叫照顧。
「你要先成為自己的避風港,
才能走進別人的海洋。」
▉你不需要「討好全世界」,才值得被喜歡
很多人把「被喜歡」當成人生指標,
但你不是一顆糖,沒必要人人喜歡。
有些人無論你怎麼遷就,
他還是嫌你太多;
有些人,即使你做了自己,
他還是喜歡你原本的樣子。
人生不該用討好換來存在感,
而是用真實換來平靜。
「當你不再迎合誰的期待,
你才會遇見真正欣賞你的人。」

▉從時事看見壓抑的代價:壓力是如何累積崩潰的
近幾年韓國演藝圈接連傳出
幾位知名演員與偶像
因為心理壓力過大而選擇離世。
他們在外人眼中閃閃發光、笑容溫柔,
卻在關掉聚光燈後一點一滴崩潰。
有人問:「為什麼他們都不說?」
但真正的問題是:「我們有給人說出來的空間嗎?」
「世界太吵了,有時一個人選擇沉默,
是因為沒人真心想聽他說。」
▉那些敢於說「不」的人,人生才真正開始
說「不」,是一種勇敢。
那是你告訴這個世界:
「我也有選擇的權利」。
你不欠誰一直忍耐,
不需要對誰解釋每一個拒絕。
當你學會誠實地說「我不願意」,
你會驚訝:那些真正喜歡你的人,
其實從來沒有要求你委屈自己。
「拒絕不是冒犯,
是一種認真對待自己的方式。」
▉你可以選擇不見、不聽、不做:放過自己,也是愛自己
那種硬撐著去應酬、
不想聽卻裝出笑容、
不想做卻說「好啊」的日子,
你過得夠久了。
是時候問問自己:
「你真正想過的生活,長什麼樣子?」
世界會說你「冷漠」、「難搞」,
但真正會說「謝謝你保護自己」的,
是未來的你。
「悶出病來才是真的不好,
做自己從來都不丟臉。」
▉悶出病來沒人替你吃藥,請活得率性而溫柔
這個世界很大,
但不是每個地方都值得你耗盡心力。
有些聚會能不去就不去,
有些話能不聽就不聽,
有些人能不見就不見。
你不是為了滿足誰才存在,
而是為了過好這一生。
你可以溫柔,但請別一味忍讓;
你可以體貼,但請別丟了自己。
「真正的體面,是不委屈自己也能活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