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1. 原文
惟戊午,王次于河朔,群后以師畢會。王乃徇師而誓曰:「嗚呼!西土有眾,咸聽朕言。
我聞吉人為善,惟日不足。凶人為不善,亦惟日不足。今商王受,力行無度,播棄犁老,暱比罪人。淫酗肆虐,臣下化之,朋家作仇,脅權相滅。無辜籲天,穢德彰聞。
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國。天乃佑命成湯,降黜夏命。惟受罪浮于桀。剝喪元良,賊虐諫輔。謂己有天命,謂敬不足行,謂祭無益,謂暴無傷。厥監惟不遠,在彼夏王。天其以予乂民,朕夢協朕卜,襲于休祥,戎商必克。
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雖有周親,不如仁人。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百姓有過,在予一人,今朕必往。我武維揚,侵于之疆,取彼凶殘。我伐用張,于湯有光。勖哉夫子!罔或無畏,寧執非敵。百姓懍懍,若崩厥角。嗚呼!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2. 注釋
1. 次于河朔:駐紮在黃河南岸(今河南孟津北)。
2. 徇師而誓:巡行軍隊並宣布誓詞。
3. 播棄犁老:驅逐有德有功的老臣。
4. 暱比罪人:親近罪人。
5. 賊虐諫輔:殘害勸諫和輔佐之臣。
6. 厥監惟不遠:其失敗的前車之鑑不遠(即夏桀)。
7. 離心離德:心不齊,志不合。
8. 雖有周親,不如仁人:即使是親族,也不如有仁德的人可用。
9. 百姓懍懍,若崩厥角:百姓驚恐如屋角將崩。
10. 惟克永世:只有戰勝才能保有長治久安。
3. 白話文
在戊午日,武王駐軍於黃河南岸,諸侯聯軍也已會合完畢。武王巡視軍隊並宣誓說:「唉!西方諸國的將士們,請聽我說話。
我聽說善人行善,連一天都嫌不夠;惡人行惡,也是一刻不停。如今商王受,行為無法無天,放逐年長賢能的老臣,親近有罪之人;沉湎酒色、暴虐橫行,下屬也跟著學壞,甚至家族互相仇殺,互相脅迫,互相毀滅。無辜百姓向天哀號,他的醜行天下皆知。
上天是憐憫百姓的,君主應順從天意。夏桀無法承擔天命,殘害百姓,上天便輔佐成湯,廢除夏朝。如今商受的罪比夏桀更甚。他殘害賢良,打壓進諫之臣,還自稱擁有天命,說敬天無用、祭祀無益、暴行無害。他不知夏王的敗亡就在眼前。如今上天選我來治理百姓,我的夢與卜兆都吉祥,征伐商必定成功。
商王雖有千萬民眾,卻人心渙散;我雖僅有十名臣子,卻同心同德。親屬關係比不上仁德之人。天以百姓的眼睛為眼、耳朵為耳。百姓若有過錯,責任在我一人。我必定出征。我武力正盛,將深入敵國,消滅兇殘之人。我的討伐將如成湯一樣光耀祖先。
諸位勇士啊!不要畏懼,要勇敢作戰,即使對手不敵也不可放鬆。百姓驚惶不安,就像屋角將崩。唉!只有齊心協力,才能成就大功,並讓王道永遠長存。」
4. 總結
武王於河朔誓師,痛斥商紂罪行,宣示討伐正當性,強調民意即天意、德勝於勢,並訴諸忠義合心以成大業,展現了領袖氣度與道義正當性。
啟示
領導者當以德行感召,民心即天命
政權更替源於暴政與失德
團結一致、仁德用人才能成大業
成功之戰需時機、道義、民心三者兼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