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泰誓上

雷冥-avatar-img
發佈於尚書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1. 原文


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師渡孟津,作《泰誓》三篇。


2. 注釋


1. 十有一年:指周武王即位的第十一年。

2. 武王:周文王之子,名姬發,開創周朝的君王。

3. 伐殷:出兵討伐殷商。

4. 一月戊午:周曆一月戊午日,為出兵孟津之日。

5. 師渡孟津:「師」指軍隊,「渡」指渡河,孟津是黃河的重要渡口。

6. 泰誓:是周武王誓師討伐殷商前的誓言,共三篇,記述其決心、理由與正當性。


3. 白話文


在武王即位的第十一年,一月的戊午這一天,周軍從孟津渡過黃河,準備進攻殷商。武王在這時發表誓言,寫成《泰誓》三篇,用來激勵軍心、昭告天命。


4. 總結


這句記錄了周武王決戰殷商的重要歷史節點與誓師之舉,標誌著商周政權更替的開端。


啟示


天命有時,人須果決應時而動


出師問罪需合乎道義,誓言乃民心之本


一場正義之戰,始於對暴政的反抗與對民生的承擔





一、


1. 原文


惟十有三年春,大會于孟津。王曰:「嗟!我友邦塚君越我御事庶士,明聽誓。

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但聰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災下民。沈湎冒色,敢行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宮室、台榭、陂池、侈服,以殘害于爾萬姓。焚炙忠良,刳剔孕婦。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肅將天威,大勳未集。

肆予小子發,以爾友邦塚君,觀政于商。惟受罔有悛心,乃夷居,弗事上帝神祇,遺厥先宗廟弗祀。犧牲粢盛,既于凶盜。乃曰:『吾有民有命!』罔懲其侮。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有罪無罪,予曷敢有越厥志?

同力,度德;同德,度義。受有臣億萬,惟億萬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商罪貫盈,天命誅之。予弗順天,厥罪惟鈞。

予小子夙夜祗懼,受命文考,類于上帝,宜于塚土,以爾有眾,厎天之罰。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爾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時哉弗可失!」


2. 注釋


1. 十有三年春:指武王即位第十三年春。

2. 孚命文考:承接先父(文王)之天命。

3. 沈湎冒色:沉溺酒色。

4. 罪人以族:一人犯罪株連全家。

5. 官人以世:任官不論賢能,而看家世。

6. 焚炙忠良,刳剔孕婦:殘酷迫害忠臣良士,甚至剖腹孕婦。

7. 観政于商:觀察商朝政局。

8. 同力度德;同德度義:以力量衡量德行,以德行衡量正義。

9. 貫盈:罪惡滿貫。

10. 厎天之罰:實行上天懲罰。

11. 時哉弗可失:時機難得,不可錯失。


3. 白話文


在武王即位第十三年春,他在孟津召開諸侯大會,對大家說:「唉!我的友邦諸侯、各級官員,請仔細聽我的誓言。天地是萬物的父母,而人是萬物之靈。擁有聰明智慧的人,就應成為君主,君主應如父母般治理人民。但現在商王紂不尊敬上天,反而使災難降臨百姓。他沉溺於酒色,橫行暴虐,動輒滅族;任官只看出身。興建宮殿池台、穿著奢華衣服,以此剝削百姓。他焚燒忠臣,甚至剖腹孕婦。上天震怒,命我的父親文王嚴肅執行天命,但大業尚未完成。

我(武王)這小子奉命帶領諸侯觀察商政,看到商王毫無悔意,安坐宮中,不敬天地鬼神,不祭祖先,甚至讓賊人竊取祭品。他還說:『我有百姓與天命!』絲毫未加警惕。

上天輔助百姓,設立君主和師長,是為了輔佐上天治理天下。誰有罪誰無罪,我怎敢違背天命?

如果能齊心協力,就看誰更有德行;若能志同道合,就看誰更有義理。商王有萬千臣民,卻各懷私心;我只有三千臣子,卻同心一志。商的罪行已經滿盈,上天要懲罰他。我若不順從天命,就等於同樣犯罪。

我晝夜警惕,承繼父命,舉行祭天之禮,並率領你們懲罰商王。天憐百姓,百姓所欲,上天必順從。請各位輔助我一人,永遠平定天下。這正是不可錯失的時機!」


4. 總結


此段為周武王誓師出征殷商的重要演說,指出商紂的暴行與天命已轉的必然性,強調王道以民為本,合德為義,宣示討伐的正當與時機的關鍵。


啟示


天命視民心而轉移,君主必須順天應人


君道應以德為本,恃勢者終敗


團結一心,才能成就大業


時機不常有,為義必乘勢而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雷冥的沙龍
16會員
628內容數
雷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8
1. 原文 殷既錯天命,微子作誥父師、少師。 2. 注釋 1. 殷既錯天命:「錯」作「錯失」解,指殷商王朝已經違背並喪失了上天所賦的天命。 2. 微子:商紂王之兄,名啟,號微子,是有德之臣,後歸周。 3. 誥:告誡、勸諫的文辭。 4. 父師、少師:皆為王室中的重要輔佐官員,分
2025/05/08
1. 原文 殷既錯天命,微子作誥父師、少師。 2. 注釋 1. 殷既錯天命:「錯」作「錯失」解,指殷商王朝已經違背並喪失了上天所賦的天命。 2. 微子:商紂王之兄,名啟,號微子,是有德之臣,後歸周。 3. 誥:告誡、勸諫的文辭。 4. 父師、少師:皆為王室中的重要輔佐官員,分
2025/05/08
1. 原文 殷始咎周,周人乘黎。祖伊恐,奔告于受,作《西伯戡黎》。 2. 注釋 1. 殷始咎周:殷王開始責怪周人。 2. 周人乘黎:「乘」有討伐、征伐之意;黎,指黎國,是商朝的諸侯國。周人征伐黎國。 3. 祖伊:商朝的重臣與謀士。 4. 奔告于受:「受」即帝乙之子商紂王,祖伊
2025/05/08
1. 原文 殷始咎周,周人乘黎。祖伊恐,奔告于受,作《西伯戡黎》。 2. 注釋 1. 殷始咎周:殷王開始責怪周人。 2. 周人乘黎:「乘」有討伐、征伐之意;黎,指黎國,是商朝的諸侯國。周人征伐黎國。 3. 祖伊:商朝的重臣與謀士。 4. 奔告于受:「受」即帝乙之子商紂王,祖伊
2025/05/08
1. 原文 高宗祭成湯,有飛雉升鼎耳而雊,祖己訓諸王,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訓》。 2. 注釋 1. 高宗:商王武丁的廟號。 2. 成湯:商朝的開國君王,商湯。 3. 飛雉:野雞,象徵吉兆。 4. 鼎耳:鼎的兩側提手部分。 5. 雊:鳥鳴叫。 6. 祖己:武丁的叔父,擔
2025/05/08
1. 原文 高宗祭成湯,有飛雉升鼎耳而雊,祖己訓諸王,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訓》。 2. 注釋 1. 高宗:商王武丁的廟號。 2. 成湯:商朝的開國君王,商湯。 3. 飛雉:野雞,象徵吉兆。 4. 鼎耳:鼎的兩側提手部分。 5. 雊:鳥鳴叫。 6. 祖己:武丁的叔父,擔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了武則天的預言後,不知如何面對,聽完李淳風的分析後,決定臣服於命運,扮演好皇帝的角色,順其自然。
Thumbnail
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了武則天的預言後,不知如何面對,聽完李淳風的分析後,決定臣服於命運,扮演好皇帝的角色,順其自然。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Thumbnail
武德六年,八月。 東南道行臺僕射輔公祏據丹陽反,僭稱宋王。 李淵將要安排一場「真正」的內部平定戰役。
Thumbnail
武德六年,八月。 東南道行臺僕射輔公祏據丹陽反,僭稱宋王。 李淵將要安排一場「真正」的內部平定戰役。
Thumbnail
五霸患洪流,頃刻決堤泛千里!
Thumbnail
五霸患洪流,頃刻決堤泛千里!
Thumbnail
武王伐紂辛,東周都鎬京。
Thumbnail
武王伐紂辛,東周都鎬京。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Thumbnail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為政第二)。 一世有三十年,十世就是三百年,百世就是三千年。『損』和『益』都是易經中的卦象。孔子晚年專注于注釋《易經》,相傳《易經》中的《易傳》即為孔子
Thumbnail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為政第二)。 一世有三十年,十世就是三百年,百世就是三千年。『損』和『益』都是易經中的卦象。孔子晚年專注于注釋《易經》,相傳《易經》中的《易傳》即為孔子
Thumbnail
從周平王晚年打算削減鄭莊公的權力以來,到周桓王執政的第五年,終於任命虢公忌父為卿士。鄭莊公自然知道桓王想以虢公來取代自己,同年,鄭莊公就引領齊僖公一起朝覲天子了。
Thumbnail
從周平王晚年打算削減鄭莊公的權力以來,到周桓王執政的第五年,終於任命虢公忌父為卿士。鄭莊公自然知道桓王想以虢公來取代自己,同年,鄭莊公就引領齊僖公一起朝覲天子了。
Thumbnail
周平王晚年打算把鄭莊公的部份權力分給西虢公,這引起鄭國的不滿,於是周王室和鄭國各自交換人質。
Thumbnail
周平王晚年打算把鄭莊公的部份權力分給西虢公,這引起鄭國的不滿,於是周王室和鄭國各自交換人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