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50,我決定離家出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來源:金石堂

圖片來源:金石堂


23歲跟見面兩次的陌生男子步入婚姻,原以為可以從此逃離原生家庭的孤寂與冷漠,沒想到迎來的卻是無底深淵,因為丈夫對自己長期的管控與暴力,讓她得到了重度憂鬱症,但終於在56歲的時候,下定決心拋下所有家庭的責任,獨自駕駛一輛小車,踏上尋找自我的旅程。

這是蘇敏的故事,也是許多女性的縮影,幾乎終其一生都為了他人而活,完全沒有任何閒暇的時間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更從未思考過其實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總認為自己應該為家庭犧牲奉獻,更害怕太為自己著想會被冠上「自私」的標籤。

原以為關於「出走」的故事多半大同小異,直到看了《年過50,我決定離家出走》 這本書才發現所謂的「出走」在女性身上所代表的意義非凡,並不單純只是暫時從職場生涯中登出,更多的是如何能擺脫社會賦予女性的諸多家庭義務。

蘇敏從童年時期便肩負起照顧弟弟們的責任,更因為父母重男輕女而放棄學業投入工作,在早早步入婚姻之後又忙著照料丈夫與女兒,甚至當了外婆還得協助幫忙照顧孫子,彷彿有無止盡的義務等著她去做。

相信多女性都有類似的經歷,無論是主動或被動,時常把許多責任攬在自己身上,也認為自己「不得不」去做,雖然這些女性非常懂得愛別人,卻總是忘了怎麼愛自己,當然也從未思考過自己理想的生活是什麼模樣?

我特別喜歡書名並不以浪漫的「出走」為題,而是更加貼切地加上「離家」來形容逃離婚姻的枷鎖及家庭義務的牢籠,光是讀著蘇敏被丈夫在金錢上苛刻及不合理的控制便著實感到心疼,實在難以想像需要多大的意志力才能日復一日在同個屋簷下生活?而隱忍了三十年的歲月,又如何醞釀了這一場沒有目的地的自駕之旅?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期望在他人身上得到自我肯定,當不可得的時候便否定自己,就如同蘇敏從小到大都從未體會過什麼叫做「愛」與「尊重」,所以她學會討好,結果只是讓自己離期望更遠,其實只要先學會傾聽自己的內心,照顧自己的需求,根本不需要仰賴任何人,就能做自己最忠實的依靠,而這個道理,蘇敏過了半輩子才逐漸領悟,也因此鼓舞了許多仍舊在生活中掙扎的人們。

蘇敏的這趟旅程籌備了兩年,絕非恣意妄為的任性決定,而是學習重新掌握人生方向盤的自由之旅,也希望所有的讀者在看了蘇敏的故事之後,能找到讓自己感到舒適的生活方式,別讓自己的生命都為了他人而燃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wew-avatar-img
2025/05/08
//bit.ly/3GMQlef //bit.ly/4m5YTNl //bit.ly/4ka3axy //bit.ly/43keiCl //bit.ly/438Z4PC //bit.ly/44vfkfZ //surl.li/vajiil //bit.ly/4m8jZdY //bit.ly/44ZS4a4
BBG-avatar-img
2025/05/08
//bit.ly/3RVbEN3 //bit.ly/3F03sbq //bit.ly/42Nqv2n //bit.ly/4dbTgJx //bit.ly/4m8O5Ou //bit.ly/3GNVQtd
BBG-avatar-img
2025/05/08
//bit.ly/4kd8eBn //bit.ly/4k2RkFA //bit.ly/3F08g0w //bit.ly/43hSCH7 //bit.ly/3GH9zSJ
avatar-img
射手媽咪婷婷的沙龍
210會員
1.2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2025/05/05
相信許多父母都希望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無奈孩子一開始總是沒有耐心,畢竟當每個字都需要拼注音的時候,自然閱讀的速度會相對緩慢,倘若故事情節太複雜又不夠吸引人,很容易讓孩子在初次接觸的時候就決定放棄。 所以,我認為讓孩子閱讀的第一套橋樑書便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我很幸運自己找到這套《黑魔
Thumbnail
2025/05/05
相信許多父母都希望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無奈孩子一開始總是沒有耐心,畢竟當每個字都需要拼注音的時候,自然閱讀的速度會相對緩慢,倘若故事情節太複雜又不夠吸引人,很容易讓孩子在初次接觸的時候就決定放棄。 所以,我認為讓孩子閱讀的第一套橋樑書便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我很幸運自己找到這套《黑魔
Thumbnail
2025/05/02
年輕時候的煩惱,多半是聚焦於自身的人際關係或課業煩惱,直到出了社會步入婚姻之後才了解正是考驗的開始。 怎麼會這麼說呢?難道繁重的課業壓力及操勞的職場環境還不夠苦嗎?原來當我們有了子女之後又多一份甜蜜的負荷,加上體力也大不如前,卻仍舊要繼續為生計奮鬥,在大感吃不消的同時,又面臨父母年邁所緊接
Thumbnail
2025/05/02
年輕時候的煩惱,多半是聚焦於自身的人際關係或課業煩惱,直到出了社會步入婚姻之後才了解正是考驗的開始。 怎麼會這麼說呢?難道繁重的課業壓力及操勞的職場環境還不夠苦嗎?原來當我們有了子女之後又多一份甜蜜的負荷,加上體力也大不如前,卻仍舊要繼續為生計奮鬥,在大感吃不消的同時,又面臨父母年邁所緊接
Thumbnail
2025/05/01
你能想像一位破產又無家可歸的單親爸爸,在面臨女兒離家的多重打擊之下,會做出什麼決定讓自己有重新活下去的動力? 《萬里苦行》的作者克里斯蒂安‧路易斯在萬念俱灰之下,決定邁開自己的步伐,展開一段尋找自我的徒步之旅。 長達六年並橫跨三萬公里的跋涉,面對極端氣候與地理環境的考驗,讓他了解到自
Thumbnail
2025/05/01
你能想像一位破產又無家可歸的單親爸爸,在面臨女兒離家的多重打擊之下,會做出什麼決定讓自己有重新活下去的動力? 《萬里苦行》的作者克里斯蒂安‧路易斯在萬念俱灰之下,決定邁開自己的步伐,展開一段尋找自我的徒步之旅。 長達六年並橫跨三萬公里的跋涉,面對極端氣候與地理環境的考驗,讓他了解到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像是個情境題,看完後你能比較同理誰呢? 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A在離職後的3月,又與論及婚嫁的同居男友分手,身在異地,頓時沒了去處,家裡整天吵吵鬧鬧的母親更不是她的避風港,令她完全不想回家投靠父母,她馬上想到了爸媽的大學同窗好友邱阿姨也住在這城市,每年逢年過節都有去拜訪,小時也都喊乾爸乾媽長
Thumbnail
這像是個情境題,看完後你能比較同理誰呢? 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A在離職後的3月,又與論及婚嫁的同居男友分手,身在異地,頓時沒了去處,家裡整天吵吵鬧鬧的母親更不是她的避風港,令她完全不想回家投靠父母,她馬上想到了爸媽的大學同窗好友邱阿姨也住在這城市,每年逢年過節都有去拜訪,小時也都喊乾爸乾媽長
Thumbnail
我的人生旅程,遇見一個匆匆相遇,但我匆匆和她告別的旅客。
Thumbnail
我的人生旅程,遇見一個匆匆相遇,但我匆匆和她告別的旅客。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50歲女性開始獨自旅行的故事,分享了她的感受以及遇到的不同看法,是一篇關於自我尋找與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50歲女性開始獨自旅行的故事,分享了她的感受以及遇到的不同看法,是一篇關於自我尋找與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落魄的退休男精神有些狀況,目前希望到院裡安置 女主的媽媽目前住在院裡,說了一段故事~~~ 我叫黃曉,回首過去的三十年,那是一段浸滿淚水與痛苦的歲月。 曾經,我也像許多懷揣夢想的年輕女孩一樣,對愛情充滿了美好的憧憬。當我遇到他時,被他的甜言蜜語所迷惑,堅信他會為我
Thumbnail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落魄的退休男精神有些狀況,目前希望到院裡安置 女主的媽媽目前住在院裡,說了一段故事~~~ 我叫黃曉,回首過去的三十年,那是一段浸滿淚水與痛苦的歲月。 曾經,我也像許多懷揣夢想的年輕女孩一樣,對愛情充滿了美好的憧憬。當我遇到他時,被他的甜言蜜語所迷惑,堅信他會為我
Thumbnail
當離開舒適的工作環境,踏上一段新的旅程,我感受到了一股混合著興奮和不安的情緒。作為一個33歲的女子,決定離開臺灣一陣子,飛往美國(其實是為了找男友)。這不僅是一次跨越國界的旅行,更是一場心靈的冒險,要調整到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當離開舒適的工作環境,踏上一段新的旅程,我感受到了一股混合著興奮和不安的情緒。作為一個33歲的女子,決定離開臺灣一陣子,飛往美國(其實是為了找男友)。這不僅是一次跨越國界的旅行,更是一場心靈的冒險,要調整到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我出生時,奶奶70歲,正是退休遊山玩水的日子; 我三歲時,奶奶73歲,正式接替我母親的照顧角色; 我七歲時,奶奶77歲,因我一句我會想你,拒絕了旅遊團,從此不再外出遊歷; 我畢業時,奶奶90歲,她終於鬆懈放下責任,記憶也一起放下。
Thumbnail
我出生時,奶奶70歲,正是退休遊山玩水的日子; 我三歲時,奶奶73歲,正式接替我母親的照顧角色; 我七歲時,奶奶77歲,因我一句我會想你,拒絕了旅遊團,從此不再外出遊歷; 我畢業時,奶奶90歲,她終於鬆懈放下責任,記憶也一起放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