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書名
不敢當壞人,永遠被當濫好人:遠離道德騷擾、退貨走偏的人際關係
■ 觀點
不戰鬥才是躲避攻擊最佳辦法
本書所要告訴大家的,既不是與對方爭鬥的方法,也不是打贏對方的方法,更不是讓對方突然停止攻擊的「魔法般的一句話」。而是藉由改變「對方怎麼看自己,讓對方的攻擊欲逐漸委靡下去」的方法。
只要能當「壞人」,就不會產生出罪惡感
有意識地「當個壞人去與對方相處」、去實踐所有步驟,其實就是將總是被攻擊的狀況朝和平轉變的重要關鍵。對方把你看成了是「軟弱」或「有害」,捏造某些理由而攻擊你的做法,其實非常巧妙。可是他本人在做這件事時幾乎是無自覺的。即便想和對方講道理,讓他停止,是行不通的。正因如此,我們才必須「讓自己在對方眼裡看來既不軟弱,也不有害」,而非「想讓對方理解自己」。「壞人」就是貫穿本書方法整體的關鍵字。在所有步驟中,都請貫徹始終「刻意當個壞人」這點。依循著步驟,各位將會更深入理解其效果與重要性。
■ 解方
不要「忍耐」,要「漠不關心」
我們要做的是「漠不關心」,而非「忍耐」。我們不是要忍耐「會成為阻礙的情緒」,而是雖生出了會成為絆腳石的情緒,也得對對方漠不關心。話說回來,憎惡、認同欲求、罪惡感,都是因為在意對方才產生的。
不被看見情緒,才能不被控制
減少反應、隱藏你的個性有兩種意思。
- 其一是隱藏你的個性不讓對方看到以守護之。
- 另一則是因隱藏起個性,你自己本身就會營造出好像藏著什麼的「莫名恐怖氣氛」。
總結為一句話就是,對攻擊者「一貫擺出淡漠的態度」。
保持沉默,發言要「簡短、沉穩、果斷」
基本上就是積極營造「沉默」。此外,不得不說話時有三個訣竅如下。
- 首先,說出口的話要達到最低限度,因此要「簡短」。
- 並且為了不營造出敵對的氣氛,要說得「平穩」。
- 最後是結尾時要「果斷」。
真正的人生是從攻擊結束後開始
實踐這些方法的目的是為打造和平,活出你的人生。
捨去「依賴心」,以「個體」的身分而活
脫離對方的影響,不再依賴對方,作為一個人而活,所以請做好心理準備,作為個體而活。
遠離攻擊的步驟
- STEP1 與對方接觸時當「壞人」
- STEP2 不關心對方
- STEP3 減少反應
- STEP4 減少說話次數
- STEP5 減少接觸機會
- STEP6 繼續
- STEP7 發出冰冷的壓迫感
- STEP8 悄悄行動
■ 評論
本書與《維持心靈怠速,擺脫生存痛苦》同一作者,另有相關著作《擺脫被操控的人生》。在經典作品《情緒勒索》中點出了情緒勒索的三大關鍵:恐懼、責任與罪惡感。而這本書則別出心裁地指出:只要能當「壞人」,就不會產生出罪惡感。
事實上,從家庭、學校到職場,亞洲社會的成長歷程不斷灌輸恐懼、責任與罪惡感。當人無力承擔這些期待時,最終只得退守自嘲的姿態:我就爛、不要了、做不到。這種「承認」的反撲,反而成為卸下內在壓力與擺脫情緒勒索的一種出路。
我曾思考過,許多情緒勒索的手法,常可在黑暗三角人格的行為中看見其原型;而反過來說,對抗情緒勒索的解方,也能從他們身上學習。但將這樣的觀點寫書的,還是非常少見,除了此書作者作品,印象中還有:奸的好人系列叢書、凱文.達頓的《非典型力量:暗黑人格的正向發揮,不受束縛的心理超人》、《不正常成功心理學》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