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創痛,昇華人性:探討路易絲.布爾喬亞的藝術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蹲伏的蜘蛛   攝於「路易絲.布爾喬亞:剛從地獄回來,順便說一句,太精采了」 富邦美術館

蹲伏的蜘蛛 攝於「路易絲.布爾喬亞:剛從地獄回來,順便說一句,太精采了」 富邦美術館



看完富邦美術館舉辦的「路易絲.布爾喬亞:剛從地獄回來,順便說一句,太精采了」(LouiseBourgeois: / Have been to hell and back. And let me tell you, it was wonderful.)的展覽,對於路易絲.布爾喬亞無謂畏的直面人生創痛,並運用當時代的顯學精神分析來深度解讀自己的人生經歷,昇華至藝術創作,把個人的情感轉譯成普世皆能共鳴的人性層面,感到非常敬佩,也不由自主想回溯藝術的本質是什麼?


針對何謂藝術這個永恆的議題,藝術史界在各個不同時期都有提出解釋;像是柏拉圖提出的藝術模仿論,認為藝術是真實世界的再現。或是把藝術當成遊戲般,具有想像創造意圖的遊戲論,抑或是表現創作者情感世界的表現論,也可以是純粹聚焦在創作模式的形式論,還有近代理論家亞瑟.丹托提出的藝術終結的概念,無一不是希望能清楚的釐清藝術本質為何。在路易絲.布爾喬亞的創作裡,我看到了藝術影響的廣泛性;藝術心理學的精神療育、反映創作者身處時代的哲學觀、描繪大時代的社會動盪,能夠在藝術品裡展現個人特質又能體現時代性是路易絲.布爾喬亞跨越時間仍能與觀眾對話的力量。


作為一名女性路易絲.布爾喬亞擁有多重身份,她是女兒、妻子、母親、是藝術家、也是職業婦女,每個身份都帶給她不同的考驗,最終都變成創作的泉源。身為女兒路易絲.布爾喬亞必須承受父親的陰蟄不定,還有對於家庭的不忠,幼年便面對失職的父親、孱弱的母親,讓修復情感依附變成路易絲.布爾喬亞終身的議題,而帶著原生家庭給的創傷,她走入了婚姻,愛情、情人、伴侶、夫妻變成路易絲.布爾喬亞的新課題,她的許多作品也是關於這類主題,情侶間從生到死的羈絆,夫妻與家庭的開始與各種結束。母親更是她終其一生探討的主題,對於自己母親的念想,自己成為孩子母親的母愛連結,凝結成母性的形象。在做為藝術家的路上,她嘗試許多不同媒介創作,她勇於剖析自己,向內凝視成長中的創傷,化作藝術向陽之花,盛放在每個曾遭遇同樣經歷的觀眾心中。


展覽一開始的一座像是電話亭的壁櫥裡,上方吊掛著一顆側面示人的粉色頭顱,其名為「隱藏的過去」,是路易絲.布爾喬亞2004年創作的作品,這件作品給人一種強烈而直白的自我揭露感,沒有其他開口的壁櫥形成狹小封閉的室內空間,彷彿是藝術家內心城堡裡其中一個深埋的空間,空間裡面藏著過去的不好經歷,那個經歷是什麼呢?裡面吊掛的頭顱或許是答案,那個佈滿縫線,太陽穴附近有一個中空洞的頭顱,可能是從小帶給她惡夢的父親,可能是保護著她也需要她保護的母親,也可能是她不想面對的過去事物的總和,具象化為一顆怪誕突兀的頭顱懸吊其內,透露出藝術家的內心世界。

隱藏的過去  攝於「路易絲.布爾喬亞:剛從地獄回來,順便說一句,太精采了」 富邦美術館

隱藏的過去 攝於「路易絲.布爾喬亞:剛從地獄回來,順便說一句,太精采了」 富邦美術館


另一件作品「罪魁禍首二號」是用數扇厚重的門圍出一個封閉空間,只留一面給觀眾看見裡面的擺設,裡面只有一張課堂使用的課椅面對著巨門擺放,一張化妝鏡對著課椅,巨門上方被幾隻箭羽射中。沉默的作品被渲染出高張力的窒息與無助感,似乎看到一位小女孩孤獨面對不願對她敞開的巨門,關閉的大門上只有一面鏡子強迫映照椅子上的身影,像是逼迫女孩直視自己的傷口。厚重的門的後或許是父母對女孩的傷害,或許是世界帶給女孩的不安,筆者覺得更像是女孩封閉的內心,門的後面是深深的悲痛與害怕,只能將自己包裹於門的裡面,默默對者鏡中的自己安撫傷口,守著大門門口,門上的箭羽代表外界的傷害,掛在門上的燈則是對心靈的警示燈,一但燈亮起或許最後一道門也會關起來吧。

罪魁禍首二號   攝於「路易絲.布爾喬亞:剛從地獄回來,順便說一句,太精采了」 富邦美術館

罪魁禍首二號 攝於「路易絲.布爾喬亞:剛從地獄回來,順便說一句,太精采了」 富邦美術館

罪魁禍首二號   攝於「路易絲.布爾喬亞:剛從地獄回來,順便說一句,太精采了」 富邦美術館

罪魁禍首二號 攝於「路易絲.布爾喬亞:剛從地獄回來,順便說一句,太精采了」 富邦美術館


這兩件作品表達的,也是路易絲.布爾喬亞一生不斷重複的創作主題;童年帶給她的創傷。


沙特(Jean-Paul Sartre)曾說“We are our choices.”1,恰似印證路易絲.布爾喬亞勇敢直面自己的人生;流離的歲月,破碎的童年,戰爭的摧殘,像火鉗般烙印在精神上,但人之所以為人,之所以存在而為自由個體,便是人有自由選擇的意志。


他有一切行動的自由,他的存在即在選擇行動之自由2


路易絲.布爾喬亞選擇力掌船舵,駛向她要去的方向。


存在主義發展自19世紀末到兩次世界大戰間,戰爭中無差別的破壞,沒有希望的未來,使人失去生存鬥志,對於現實的不滿、無處宣洩的壓力,以及對政治、國家的悲觀、精神上的飄泊不安,使人開始轉向尋求內在的本質,以及人類存在的意義。於是有了尼采的的上帝已死、沙特的存在先於本質、海德格的向死而生,路易絲.布爾喬亞則是用創作實踐了存在主義探討的人在面對生存境遇的荒誕3、離散、被拋棄、否定等遭遇時,用自由意志下的選擇,以藝術自證己身之存在,並且積極超越環境的束縛,創造生命進取的意義。


“Man is condemned to be free; because once thrown into the world, he is responsible for everything he does.It is up to you to give [life] a meaning.”
― Jean-Paul Sartre4


回顧路易絲.布爾喬亞的創作歷程,雖然童年創傷是其創作一大主軸,晚年的作品卻可以看出她已找到生命的平靜,像是1996年的「剛從地獄回來(i have been to hell and back)」手帕,尤具代表性,讓觀眾看到藝術家的幽默與對命運的釋懷,2007年的「上午10點是你來找我的時間」,已40張組圖描繪助手高羅維與藝術家自己的互動,在長期建立的友誼中看出,超越親情與愛情的情感,給予了穩定的支持力量。在反覆不斷挖掘過去與內心的歷程中,路易絲.布爾喬亞已不再為過去的回憶所困,而是從不斷的內在追問中釋放了靈魂。

無題(剛從地獄回來)    攝於「路易絲.布爾喬亞:剛從地獄回來,順便說一句,太精采了」 富邦美術館

無題(剛從地獄回來) 攝於「路易絲.布爾喬亞:剛從地獄回來,順便說一句,太精采了」 富邦美術館

上午10點是你來找我的時間    翻攝「路易絲.布爾喬亞:剛從地獄回來,順便說一句,太精采了」展覽手冊  富邦美術館

上午10點是你來找我的時間 翻攝「路易絲.布爾喬亞:剛從地獄回來,順便說一句,太精采了」展覽手冊 富邦美術館


回到最初的提問藝術的本質是什麼呢?路易絲.布爾喬亞一生的際遇與創作或許可做些許印證。


“You are -- your life, and nothing else.”
― Jean-Paul Sartre, No Exit5





引用資料:

1.goodreads< Jean-Paul Sartre  Quotes> :https://www.goodreads.com/author/quotes/1466.Jean_Paul_Sartre 

2.教育百科<詞條名稱:存在主義>:「..............意即人並不持有存在,他本身就是自己的存在。人並不持有自由,人本身就是他的自由。個人被無端的拋棄在世界上,世界對他冷漠無情,他是孤獨無助的。因為他與世界並無必然關聯,他有一切行動的自由,他的存在即在選擇行動之自由。.............」

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WikiContent?title=%E5%AD%98%E5%9C%A8%E4%B8%BB%E7%BE%A9&search=%E5%AD%98%E5%9C%A8%E4%B8%BB%E7%BE%A9

3.文化研究關鍵詞 汪民安 麥田出版 P.156

4.goodreads< Jean-Paul Sartre  Quotes> :https://www.goodreads.com/author/quotes/1466.Jean_Paul_Sartre

5. goodreads< Jean-Paul Sartre  Quotes> :https://www.goodreads.com/author/quotes/1466.Jean_Paul_Sartre


參考資料: 

1.EDU EXAM NOTE

 <https://edu-exam-note.blogspot.com/2012/03/existentialism.html>

2. goodreads,< Jean-Paul Sartre  Quotes> :https://www.goodreads.com/author/quotes/1466.Jean_Paul_Sartre 

3.教育百科 ;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WikiContent?title=%E5%AD%98%E5%9C%A8%E4%B8%BB%E7%BE%A9&search=%E5%AD%98%E5%9C%A8%E4%B8%BB%E7%BE%A9 

4. 文化研究關鍵詞 汪民安 麥田出版 P.156

5. JohnMcDonald,  LouiseBourgeois, Published December 11, 2023

<https://www.johnmcdonald.net.au/2023/louise-bourgeois/>

6. 哲學新媒體,藝術作品可以不美嗎?到底什麼是藝術,陳康寧,06/25/2018

<https://philomedium.com/blog/8042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邊界療癒
2會員
9內容數
書寫創傷經驗、心理察覺,從藝術、人文、展覽中發現美感、內在重建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的靈感來源是喬凡尼·巴提斯塔·莫羅尼的《紅衣女士》,這幅畫作中的女性形象,可能讓作者聯想到那雙充滿洞察力的眼睛,以及貴族生活中的壓抑與矛盾,從而創作出這封深情的信件,既反映了藝術作品的影響,也表達了對人物命運的深思。
Thumbnail
這篇文章的靈感來源是喬凡尼·巴提斯塔·莫羅尼的《紅衣女士》,這幅畫作中的女性形象,可能讓作者聯想到那雙充滿洞察力的眼睛,以及貴族生活中的壓抑與矛盾,從而創作出這封深情的信件,既反映了藝術作品的影響,也表達了對人物命運的深思。
Thumbnail
泰勒絲在事業低潮期,持續放大自己的優勢,同時嘗試轉化她的弱勢點,透過經歷公關危機後的強勢回歸,擁抱黑暗,再次以創作轉化過去所接收到的惡意攻擊。
Thumbnail
泰勒絲在事業低潮期,持續放大自己的優勢,同時嘗試轉化她的弱勢點,透過經歷公關危機後的強勢回歸,擁抱黑暗,再次以創作轉化過去所接收到的惡意攻擊。
Thumbnail
在一個黃昏的柔和光線中,珍發現自己站在古老的遺跡中,她的身影在破碎的石塊上投下了長長的影子。空氣中充滿了野草的香氣和遠處海風的微鹹。當她張開雙臂,擁抱周圍廣闊的空間時,她感受到了與過去的深刻聯繫。
Thumbnail
在一個黃昏的柔和光線中,珍發現自己站在古老的遺跡中,她的身影在破碎的石塊上投下了長長的影子。空氣中充滿了野草的香氣和遠處海風的微鹹。當她張開雙臂,擁抱周圍廣闊的空間時,她感受到了與過去的深刻聯繫。
Thumbnail
在一個喧囂城市的安靜角落,珍在一間滿是黃色和紅色的小藝術工作室裡,找到了自己在顏色和情感的迷失。她面前的畫布是她內心動盪的見證,一場充滿激情的筆觸和抽象形態的風暴,似乎同時碰撞和舞蹈。珍一直相信她的藝術是她靈魂的反映,是她無法用言語表達情感的出口。
Thumbnail
在一個喧囂城市的安靜角落,珍在一間滿是黃色和紅色的小藝術工作室裡,找到了自己在顏色和情感的迷失。她面前的畫布是她內心動盪的見證,一場充滿激情的筆觸和抽象形態的風暴,似乎同時碰撞和舞蹈。珍一直相信她的藝術是她靈魂的反映,是她無法用言語表達情感的出口。
Thumbnail
一位作家的生活和事業都在蓬勃發展,但她選擇遠離舊朋友和熟悉的地方。她的新家在一個新開發的地區,有一個巨大的文化中心。然而,她的生活在一次意外中被打亂。
Thumbnail
一位作家的生活和事業都在蓬勃發展,但她選擇遠離舊朋友和熟悉的地方。她的新家在一個新開發的地區,有一個巨大的文化中心。然而,她的生活在一次意外中被打亂。
Thumbnail
一連幾篇寫齊米雷絲卡,這個月一點點回顧了她這20年大部份的作品,前面重點介紹了《布魯卡的日記》跟《時間的四個方向》,前一篇則試著把她的作品分類,例如多部通過形狀聯想(例如《會思考的鉛筆》、《又有麻煩了!》等)、以書跟紙的特性去考慮(翻頁製造效果,例如《眼睛》的洞、《這樣折起來》的摺疊效果)
Thumbnail
一連幾篇寫齊米雷絲卡,這個月一點點回顧了她這20年大部份的作品,前面重點介紹了《布魯卡的日記》跟《時間的四個方向》,前一篇則試著把她的作品分類,例如多部通過形狀聯想(例如《會思考的鉛筆》、《又有麻煩了!》等)、以書跟紙的特性去考慮(翻頁製造效果,例如《眼睛》的洞、《這樣折起來》的摺疊效果)
Thumbnail
這幅肖像畫描繪了一位年輕女護士的側面,眼神中飽含著疲憊和無助。她的面容透露出一股沉重的憂傷,使人無法忽視她內心的創痛。 讓我們歷歷描述這幅畫中女子的故事。 李雪是一名勤奮向上的護理人員,在市醫院的加護病房工作。她對這份高強度且責任重大的職業懷著無比的熱忱和使命感。可是,繁重的工作和長
Thumbnail
這幅肖像畫描繪了一位年輕女護士的側面,眼神中飽含著疲憊和無助。她的面容透露出一股沉重的憂傷,使人無法忽視她內心的創痛。 讓我們歷歷描述這幅畫中女子的故事。 李雪是一名勤奮向上的護理人員,在市醫院的加護病房工作。她對這份高強度且責任重大的職業懷著無比的熱忱和使命感。可是,繁重的工作和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