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好幾位繪本作家很是神奇,他們的作品,大人說看不懂,但孩子卻喜愛得不得了!朗朗家長熟悉的荒井良二 是其一,而長期以來,被稱為「無厘頭之神」的長新太 更是其中的最佳代表。

孩子喜愛,大人不懂的長新太作品,終於又在台灣重出江湖了,致敬勇敢的出版社!
這麼多年來,我親眼見到許多孩子愛上長新太的繪本,一讀再讀咀嚼再三不忍放下,時而露出不思議的表情,時而安靜微笑,只能說這位大叔實在太神奇。究竟,長新太是如何擄獲孩子們的心的呢?先和大家分享我的兩點觀察:
如孩子般「活在當下」,和驚喜不期而遇
相信許多大人都以為受過專業訓練的畫家必先經過縝密的構思才開始創作的吧!然而繪本研究人吳文君老師曾直言長新太「在創作時,線條和色彩的風格轉變並非長新太刻意為之,而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讓創作『自然而然』發生。」(吳文君「從感覺出發,不被成人世界束縛的自由創作者──長新太的繪本王國」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7109)
如果你曾仔細觀察正在作畫的孩子,會發現他們在畫畫過程中,不時伴隨著口裡的喃喃自語,說著如「XX在XX,後來遇見了XX,他們就一起XXX⋯⋯,結果XX說⋯⋯」,在訴說的同時,一點一滴將腦海裡產生的影像與想法在手下呈現,直到作品完成,我們才得以窺見故事的全貌。我很享受看著孩子作畫的過程,沒有預設,不刻意掌控,得以自由自在,腦洞大開,更得以讓許多意外驚喜隨時出現,這種淋漓盡致的快感只有曾身處其中的人才深深懂得啊!
難怪長新太曾說過『我自己的線條誕生了......我很珍惜即將到來的一切。』這樣的話。無獨有偶的,村上春樹也曾在受訪中直言,自己在創作時也常不清楚結局會是何如。而正是欣然擁抱未知的態度,使者即便是作者自己,也能產生對作品的無限期待。這種欣喜,在共讀《#獅子變變變》和《#高麗菜弟弟》時最能體會,孩子們那閃閃發亮的慧黠雙眼,彷彿「接下來會出現/變成什麼呢?」
喚起身體的感覺,生理的愉悅
另外,在吳文君老師還提到「長新太還特別看重『生理上的舒適感』,他說,『如果我能創造出讓讀者在生理上感到愉悅的東西,某種程度來說,我就能與他們分享這種感覺。』」
觀察不同世代孩子閱讀《橡皮頭蹦太郎》是很愉悅的經驗。因為,那忍不住四處踫撞的橡樹之子,根本就是每個人家裡充滿不思議彈性,天天「以身試物」小小孩的最佳寫照。讀者跟著橡皮頭的放飛奇遇,想像著被棒球的大球棒、打排球的大手、踢足球的腳Y子⋯⋯等K到的話會是什麼滋味。在作者的貼心安排下,橡皮頭靠著飛翔的特異功能,一一躲過了那些令人身體發麻並且可能受傷的糟遇,最後回到媽媽溫暖的懷抱。而讀者呢,也在沒受半點傷的情況下,體驗一場豐富的觸覺旅程。所以,用身體認識世界,却又常常被告知「不可以!」的孩子會喜歡這書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我的蠟筆》裡,大象就如多數的孩子般一拿起蠟筆,便忍不住大筆揮灑,畫出一大片一大片美麗的色彩:清涼如水的藍色竟讓青蛙誤以為是池塘而縱身一躍;鮮艷如火的紅色則讓動物們以為失火而大舉逃離。這些色彩不僅豐富孩子的直觀感受,動物們直覺而誇張的反應更令人忍俊不住,是會讓孩子綻放出笑容的愉悅共讀哦。

長新太故事的神奇不只如此,請靜待下回分曉!
https://vocus.cc/article/6823f62bfd897800014f4e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