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在不同時間有不同定義,最遠可以追溯古希臘,當時透過力學——「靜力學」和「動力學」發現數學上的規律。
由這本書提及,科學可以分為「經驗式」或「實證性」。我認為現代科學透過不斷試驗建立龐資料庫,而在科學史上自然現象的產生則影響人對科學的看法,包括為何地球為何是圓——這個問題。
19世紀時,一些哲學家(特別是德國觀念論)用「純思辨」的方式寫了一些「自然哲學」理論,相信它們是自然的真理。這種做法讓透過觀察與實驗的經驗科學家感到不滿,當時中世紀的「科學」觀念已不再有任何影響力。那時候,到底是「自然哲學」談論科學,抑或透過「觀察」和「實驗」所得的才算科學,各有爭議。
在書中其一個印象深刻,提及代占卜學對人來說已經是科學,到了現代,這些超自然東西就變成不科學。比馬雅文化的占卜學。
另外一點書中,有探討「神」或「基督教」:中世紀時期,基督教神學與亞里斯多德哲學體系結合,形成特殊的知識分類架構。
最後,我覺得「自然哲學」對現代科學的確帶來貢獻,正確與否,沒有一定答案。而這本書可以整理科學發展史上,人對事物的看法或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