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的脊梁》談做個頂天立地的人

Kuan Ju Lee-avatar-img
發佈於文學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一位校長 #兩年執政(蔡英文第一任期的第二年) #三任部長(換了三位教育部長:潘文忠、吳茂昆和葉俊榮) #四權追殺(行政、立法、司法、監察) #從拔管案到林智堅論文抄襲案_再到近日檢調搜所國民黨各地方黨部及陸委會要求繳交大陸除籍證明案(大陸地區人民不是外國人不適用國籍法而是適用兩岸條例) #國家機器動得很厲害

#一位校長 #兩年執政(蔡英文第一任期的第二年) #三任部長(換了三位教育部長:潘文忠、吳茂昆和葉俊榮) #四權追殺(行政、立法、司法、監察) #從拔管案到林智堅論文抄襲案_再到近日檢調搜所國民黨各地方黨部及陸委會要求繳交大陸除籍證明案(大陸地區人民不是外國人不適用國籍法而是適用兩岸條例) #國家機器動得很厲害


  先喚起大家對拔管案的背景:2018年(狗年),總統蔡英文,副總統陳建仁,行政院長賴清德,那年,基本工資每小時為140元、發生0206花蓮地震(17人罹難)、普悠瑪號列車出軌事故(18人死亡)、年底縣市長選舉,多明尼加、布吉納法索、薩爾瓦多與中華民國斷交(邦交國剩17國)。在眾多國事下,唯一貫穿全年、作為年度代表的,非拔管案莫屬。


拔管案大事記:

1. 經治校理念報告、遴選委員會面談、學生會「校長給問嗎?」、校務會議投票(五位候選人通過三分之一門檻)。2018.01.05,遴選委員會選出管中閔為臺大第12任校長,原訂02.01就職。

2. 01.24立法委員柯建銘要管中閔「自行婉拒聘任」,「不然不死也半條命」。

3. 01.25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現任教育部次長)、何欣純(現任立委)、蘇巧慧(現任立委)舉行記者會,控管中閔論文抄襲。臺大誠信辦公室調查後聲明:「此論文並非已經完成知政事論文,非屬臺大『違反送審教師規定及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之規範或處理對象,故決議不予立案調查」(事實是,研究生將其指導教授陳建良與管中閔聯名發表的論文拿去引用)。

4. 03.24臺大臨時校務會議,物理系主任張顏暉主張:在選舉結果未公布前就討論選舉過程是否適當,是違反民主制度的做法。五項提案均遭校務會議表決「擱置」(不應該成案)。

5. 04.10教育部第一次跨部會會議:討論管中閔赴大陸地區從事學術交流等活動適法性疑義。參加者包括法務部次長蔡碧仲(其女兒蔡舒景現任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現任陸委會主委)、副人事長蘇俊榮(現任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學者:吳茂昆(後成為最短命教育部長)、周志宏(原臺北教育大學教授,2020年任考試院銓敘部部長)、賴鼎銘(現任監察委員)。

6. 04.14教育部長潘文忠辭職,兩天後行政院宣布由吳茂昆接任。

7. 04.25教育部第二次跨部會會議:轉為討論遴選程序是否違法。

8. 04.27教育部駁回臺大遴選結果,要求「重新回到校長候選人推薦資格初審階段,並依序完成三階段程序」。

9. 04.27~29「中華民國國立大學校院協會」聲明:「基於大學自治精神,政府不應干預遴選結果」。臺大學生發起「黃絲帶運動」。「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聲明:「臺大校長遴選爭議的負面發展,是大學自治有史以來最黑暗的時刻。本會對於教育部就本案未能依法行政,不尊重大學自主的舉措,實難認同」。

10. 05.04臺大新五四運動。

11. 05.12臺大臨時校務會議決議:「教育部應依《大學法》等規定,處理本校之校長遴選結果,盡速發聘」。

12. 05.29吳茂昆辭職,在任僅四十天。

13. 06.04~05臺大和管中閔先後向教育部提起訴願。

14. 07.16葉俊榮就任教育部長。

15. 12.24葉俊榮宣布「勉予同意」臺大校長聘任案,並於隔日辭職。

16. 2019.01.08就任臺大校長。

17. 01.15監察院通過彈劾。

18. 09.02 司法院公懲會判決「申誡」一次。

  拔官案的主要爭議有,擔任獨董時,遴選委員蔡明興為副董事長,遴選投票時未利益迴避。赴陸兼職。學術誠信。兼職寫稿。甚至還被民眾檢舉九案,最後,耗時近三年,2020.11.03,地檢署以「經查均與事實不符,無犯罪嫌疑」,全數「簽准結案」。換言之,出動國家機器(府、院、黨),最終僅有公懲會不痛不癢的「申誡」一次,除耗費無數社會資源、犧牲學生權益與高教發展外,更造成社會分裂、對立與不信任(政府)。

  若用一句話形容管校長的遭遇,我會說他是「還活著的蘇啟誠」(2018年,時任駐大阪辦事處處長的蘇啟誠,因網軍汙衊而輕生)。拔管案,挺住的不只是管中閔(初期因惡意抹黑,氣到無法躺下,一躺下彷彿有顆火球在胸口燒,只能坐著休息,半睡半醒,直到天亮。02.12因禍得福的因眼疾開刀住院一個月,才得以避開外界眾多莫須有的指控)。挺住的還有家人及所有遴選委員,尤其是遴選委員會召集人陳維昭(蔡英文、葉俊榮都找過他),曾當面對葉俊榮說:「作為一個知識份子,不能只問目的,不問是非。」

  最令我吃驚的是,當時教育部竟援引《自由時報》的報導,去函臺大,要求臺大正式回覆。先不說假新聞滿天飛的時代,媒體報導怎能成為證據?那當事人每天忙著回覆澄清就飽了,且誰不知道「三民自」是民進黨的宣傳工具?事實上,教育部派了三名代表(包含次長)擔任遴選委員,從頭到尾參與整個遴選過程(包含慶功宴),有問題直接問自己人即可。

  「從三月二十四日臺大校務會議中,那些使用民進黨最擅長的議事規則、臨時動議,試圖干擾會議進行的學生,到五四那一場精心籌劃的反管戲碼,『臺大自掐哥』的精算演出,不少臺大教授都可以看得出來,反管策劃的背後,一定有『更高』的上層人物在籌謀劃策,才能同時指揮臺大學生、老師、媒體、電視,以及行政院的跨部門會議。」

  依法論法,公立大學校長遴選後由教育部「聘任」,教育部並無「核定」之權,私立大學校長才是在遴選後由教育部「核定聘任」。之所以拿雞毛當令箭,當然不是一個小小的教育部決定的(潘文忠原先想聘任,但被擋下),而是背後有來自更上層的壓力(獨派)。然而,為何政府使用「洪荒之力」也要拔管?

  「對一般人而言,實在難很難想像民選縣市首長,泛藍的勝利,會被視為『門戶洞開』的國安危機,而反對黨的政治首長,都變成『內外交逼的邪惡』。這已不是民主政治、政黨競爭的常態,而是正邪不兩立、敵我矛盾、你死我活的鬥爭。以這樣的臺獨基本教義派思維,去看待臺大校長遴選這樣尋常的校園,並且升高為無限上綱的『國足保衛戰』與『敵我矛盾』,對管中閔懷著這樣深重的恨意,就不是令人意外的事了。」

  如同現在有權者搞大罷免,明明是雙少數總統(僅獲四成選票及國會未過半),不思與多數合作,反而將多數視為「中共同路人」,更動用國家機器反監督與制衡。如去年三讀通過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條文,先由行政院經總統賴清德核可,提出覆議失敗後,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總統賴清德、行政院、監察院均以法案牴觸《憲法》為由,申請釋憲。

  「1990年代的民主化時期,一直是以『秉持知識良知,獨立思考,站在權力對立面』而自持。」

  民主的精神在於監督與制衡,監督與制衡當然是監督、制衡有權的一方,而非有權的一方反監督、制衡無權的在野黨,若沒有監督與制衡,那與獨裁有何異?一意孤行的結果,只會持續撕裂、分化臺灣,淪為意識形態的選擇(升官發財請選擇民進黨),而喪失理性討論的空間。引發寒蟬效應、成為「一言堂」的社會,如同馬丁路德金恩所言:「最終極的悲劇不是壞人的壓迫與殘酷,而是好人對比的沉默。」

  「面對臺大,我們仍相信,大學是一個維護更高、更長遠的價值之所在。這裡,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氣,這是『大學的脊梁』。而脊梁要靠大學自主精神建立起來,才能獨立於權力之上,成為一代又一代共同的恆常價值。朝代可以更迭,權力難免輸替,唯有堅持獨立思考,理性判斷,護持人性尊嚴,不能成為任何政治權力所斫喪。」

  脊梁不只是大學,而是所有人都該有的東西。「人」從字面上看,是頂天立地的,是有脊梁、有人格、有尊嚴、有信譽、有骨氣的人。基於選舉的政治利益是短暫的,而「做人」則是一輩子的。拔管案距今已七年,慶幸的是,多數人民仍然相信正道、永恆、普遍的價值與精神。如中研院院士王德威所言,歷經354天的拔管案,深文周納、指鹿為馬、請君入甕、羅織構陷、三人成虎、為虎作倀、沆瀣一氣、狼狽為奸、首鼠兩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成為現代版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

  最後,臺大前校長孫鎮在拔管案期間的新年團拜時說到:「權力者這兩年來『每件事都傷害很多人』;這群權力者一次又一次傷害了這些、那些社會群體,但有沒有真正追求什麼『正義』?有沒有真正追求什麼真正的『公共性』?有沒有真正追求什麼真正的『臺灣價值』?沒有。臺灣只是變得更崩壞、價值更混亂;人們不只看不見希望,更擔憂腳下迅速流失安身立命的社會土壤。」如今,賴政府上任將滿一年,這一年來又追求了什麼正義、公共性與臺灣價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54會員
593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2/11
  《消逝的德國人》(Kopfgeburten oder Die Deutschen sterben aus)出版於1980年。作者為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鈞特・威廉・葛拉軾(Günter Wilhelm Grass,1927—2015)。   1980年代,那是個東西德尚未統一的年代
Thumbnail
2025/02/11
  《消逝的德國人》(Kopfgeburten oder Die Deutschen sterben aus)出版於1980年。作者為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鈞特・威廉・葛拉軾(Günter Wilhelm Grass,1927—2015)。   1980年代,那是個東西德尚未統一的年代
Thumbnail
2025/01/25
音樂請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Z1_hoNgZ8 「不論夜有多,深腳步多沉重,有人在等你回家。」   這首歌多少首體現了,去年下半年平日晚上上德文課(臺北歌德學院),回到家常已近十一點的情境。感謝內人始終為我留一盞燈。   年
Thumbnail
2025/01/25
音樂請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Z1_hoNgZ8 「不論夜有多,深腳步多沉重,有人在等你回家。」   這首歌多少首體現了,去年下半年平日晚上上德文課(臺北歌德學院),回到家常已近十一點的情境。感謝內人始終為我留一盞燈。   年
Thumbnail
2025/01/21
  昨日(20)結束了為期三天的學科能力測驗(GSAT,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下稱學測),先辛苦所有監場員、考生、學校及家長,並預祝所有考生金榜題名、寒假愉快。   筆者第一次擔任學測的監試委員(監試?監視?覺得這名稱不太優雅,考選部主辦的考試稱
Thumbnail
2025/01/21
  昨日(20)結束了為期三天的學科能力測驗(GSAT,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下稱學測),先辛苦所有監場員、考生、學校及家長,並預祝所有考生金榜題名、寒假愉快。   筆者第一次擔任學測的監試委員(監試?監視?覺得這名稱不太優雅,考選部主辦的考試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試著融合臺灣現況、經濟發展與自我的使命,居然發現能一以貫之的邏輯,在無以回報的感激涕零裡,再試著將其分享出來。
Thumbnail
試著融合臺灣現況、經濟發展與自我的使命,居然發現能一以貫之的邏輯,在無以回報的感激涕零裡,再試著將其分享出來。
Thumbnail
台灣政治的觀察隨筆
Thumbnail
台灣政治的觀察隨筆
Thumbnail
中華民國正式迎來第十六任總統副總統的時代,名為蔡英文的八年面帶微笑地揮揮手和大家道別。 八年來台灣有了很多改變,尤其山林政策,是我想要給蔡英文政府一個大大掌聲的部分。謝謝你們為台灣的山、登山人做了這麼多事與改變。當然,這八年裡也有許多未竟甚至未成之士等待著承諾,如交通、如原住民轉型正義。
Thumbnail
中華民國正式迎來第十六任總統副總統的時代,名為蔡英文的八年面帶微笑地揮揮手和大家道別。 八年來台灣有了很多改變,尤其山林政策,是我想要給蔡英文政府一個大大掌聲的部分。謝謝你們為台灣的山、登山人做了這麼多事與改變。當然,這八年裡也有許多未竟甚至未成之士等待著承諾,如交通、如原住民轉型正義。
Thumbnail
筆記一下在脆上寫過的新聞和民進黨記者會重點摘要! 🗓2024/3/29 《民進黨記者會》 📌無「樑」市長無心市政 好康都給自己人包!
Thumbnail
筆記一下在脆上寫過的新聞和民進黨記者會重點摘要! 🗓2024/3/29 《民進黨記者會》 📌無「樑」市長無心市政 好康都給自己人包!
Thumbnail
「下台!」─5/11陳時中視察北榮遭嗆 「早上有沒有人去排隊啊?有沒有搶購啊?中午打來問現在賣了多少?」─5/18張惇涵上Yahoo TV《齊有此理》表示蔡總統狂call幕僚詢問快篩 「晉惠帝何不食肉糜,蔡惠帝有人排隊嗎?蔡總統你竟然昏庸到問幕僚說有人在排隊嗎?」─5/19《飛碟
Thumbnail
「下台!」─5/11陳時中視察北榮遭嗆 「早上有沒有人去排隊啊?有沒有搶購啊?中午打來問現在賣了多少?」─5/18張惇涵上Yahoo TV《齊有此理》表示蔡總統狂call幕僚詢問快篩 「晉惠帝何不食肉糜,蔡惠帝有人排隊嗎?蔡總統你竟然昏庸到問幕僚說有人在排隊嗎?」─5/19《飛碟
Thumbnail
  去年清明連假,功德院院長到「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以下簡稱園區)現勘,作為桃園文化局與客委會窗口的我,特別寫了一篇〈小孑孓の周記#11─政院視察側寫〉(詳下方連結)。今年園區4月20日開園,除了市長、客委會主委、文化部次長、桃園客家局局長、文化局局長出席外,最重量級的來賓當屬總統。讓我這
Thumbnail
  去年清明連假,功德院院長到「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以下簡稱園區)現勘,作為桃園文化局與客委會窗口的我,特別寫了一篇〈小孑孓の周記#11─政院視察側寫〉(詳下方連結)。今年園區4月20日開園,除了市長、客委會主委、文化部次長、桃園客家局局長、文化局局長出席外,最重量級的來賓當屬總統。讓我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