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記憶,不只是過去的片段,更是現在的你
回憶就像一段段儲存在腦海裡的的影片,除了隨時可以回放重播外,
其實,他更像一次次的「重新剪輯」。
當你在回想某件事時,是用什麼樣的心情、什麼樣的角度想?
那一瞬間的畫面,是讓你開心,還是憤怒,亦或是讓你釋懷?
而這個角度,會悄悄影響你怎麼看待自己,
決定了你如何活在現在
。1. 記憶,是用想像力重建的情緒畫面
小嵐一直記得前幾天跟媽媽大吵一架的事情,那天媽媽講話刺耳、語氣冷淡,而他自己則是滿肚委屈什麼也說不出口。
事隔幾天,他才從爸爸口中得知,媽媽因為自己的妹妹出車禍,情緒混亂所以口氣也不是很好。
那一刻他才明白——
自己當時根本沒有力氣好好溝通,媽媽也不是不想聽,而是情緒太亂,無心再去傾聽與理解任何人。
與他人吵架的畫面,你可能只會記得對方的語氣很傷人、自己很委屈難過。
但若換個角度回想——
也許當時的你或他,正在經歷一段混亂期,而我們,其實只是沒有學會好好表達
。
有些過去,或許我們無法更改既然無法更改事實,但你可以選擇重新定義與溫柔看待它。
2. 別讓不好的記憶,定義你的一生
小花總說自己不值得被愛,因為她曾在一段感情裡受過傷害,之後即便遇到她認為不錯的對象,也不願意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她害怕又會再被傷害一次。
直到某一天,她在好友的婚禮上,看到雙方幸福的樣子,不禁留下眼淚。
此刻,她才意識到——
原來自己一直被過去那段傷給困著,其實自己的內心還是渴望著愛情。
不好的記憶就像沙子一樣,你握的越緊,越是像內心一樣糾結成一團。
有些事情,確實是發生了,但不代表它會決定你此刻或未來的樣子。
下次,可以改問自己,
那個事件,真的只能用這樣悲傷來解釋嗎?
如果用更成熟的視角去看,是否能重新賦予它意義
。
回憶,不該是讓你困住的牢籠。
應該是你自我對話和藉此轉變的契機
。
3. 情緒內化後,是選擇而非執著
小明總是忘不了和朋友大吵一架後絕交的事。過了好幾年,只要想起這件事,依舊還是心有不甘與憤怒。
有一天,他開始把這件事情,當成日記記錄下來,寫著寫著,他開始重新審視當初的情境,才發現原來當時雙方都有錯,只是沒人願意先低頭。
最後,他把日記本收起來,決定不再讓這件心煩意亂的事,每天佔據他的心。
當你每次想起一件事,都仍會痛、仍會氣、仍會羞愧,表示那段記憶還沒被消化。
有些情緒,不一定要「忘記」,但要學會如何放下——
理解當時的自己,已經努力過了,我們都應該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
不是逃避,是主動選擇用什麼樣的版本,來繼續過下去
。
困住你的都是那份執著,我們也能有選擇放過自己的勇氣。
放下不是原諒對方,而是願意善待自己。
總結:選擇留下什麼記憶,決定了你是什麼樣的人
我們無法重寫過去,但能選擇如何詮釋它。
你不必否認過去的痛,但也不必永遠被那份痛而絆著。
記憶是由無數的情緒交織著的畫面,
當你願意把每次回憶,當作一次「重建」的機會,
過去才會不再只是過去,而是能夠支持你活得更好的根基。
只要願意用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就能賦予它新的意義。
「如何面對過去的自己,就怎麼成就現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