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傳來Dcard 一篇文章,內容大致是說一個媽媽生完小孩卻完全不愛小孩的心情。據說這類的文章在Dcard非常多,我沒有再進一步搜尋,大概是因為這類文章看完心情都有點沈重。最後我只淡淡的回了一句說:我想我的煩惱應該是這個媽媽的另一邊極端吧。
母愛是天生內建還是後天學習的
雖然我沒有去搜尋其他相關文章,但是底下的回應我倒是認真的滑了一輪。底下好多人回應說母愛不是天生內建的而是慢慢學習的。這部分我倒是蠻認同的。
生產後「無感」狀態
我本身是自然產。理論上應該會很有實體感才對?我整個待產時間54小時,生產完後我還是無法實體感受到我生了一個孩子。生理上只有傷口痛是真的,但是心理上真的一點感覺都沒有。生產完後入住月中將近兩個多禮拜時間,我依然沒有太多的實體感。
現在回頭思考,當時沒有感覺似乎蠻正常的。在月中的時候我只有晚上的時候才讓寶寶推進來同室,快要出住月中最後幾天才有整天同室的體驗。坦白說每天晚上推進來一下,那種感覺跟我去朋友家玩人家小孩的心情是一樣的;加上新生兒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睡覺,寶寶推進來後我的任務只有餵奶,餵完奶拍完嗝,娃基本上已經半昏迷。寶寶睡覺的時候怎麼看都像是天使;而且就算有無法勝任的事,一通電話打給嬰兒室,立刻會有人來幫我甚至直接推回嬰兒室,我幾乎不用想辦法理解我的孩子。
24/7的照顧,母愛的種子在發芽
我從出住月中的那一刻,我才有和我孩子24小時的相處的體驗。所謂的母愛大概是從這時候開始的吧。
照顧她的過程說真的非常辛苦,因為她是百分之百生活無法自理的狀態,甚至我覺得想睡就可以睡的能力,在新生兒卻是連睡著都需要人家哄睡才有辦法入眠。
有時候寶寶沒來由的哭鬧,加上睡眠不足,情緒真的快要崩潰,有一次我不耐煩的唸了她,表情也不是平常的笑臉;不知為何她好像意識到什麼,她立刻把頭轉過去,同時偷偷看我兩眼。當下我真的一秒覺得很抱歉,立刻抱起來哄兩下。
那一次之後我真正意識到她極其需要我,她無法說話只能用哭來表達;她肌肉還沒長好,無法翻身;甚至連含奶嘴都含不好,需要我幫忙撿奶嘴給她。
對她來說,我就是她的全世界。
而且有沒有可能,她是無條件愛我的。
是犧牲?還是選擇?
記得剛結婚的時候,我跟大部分女子煩惱一樣,如果有一天我有自己的孩子,
那我的工作怎麼辦?
我是不是不能自由自在的出國玩?
我的時間是不是都會被小孩綁住
可能懷孕的過程有點艱辛,在我最後確定懷上寶寶的那一刻,我是真心感到期待和喜悅的。
正因為懷孕的過程很辛苦,透過備孕深刻檢視自己的健康狀態、工作、身心壓力如何影響健康。
過去身體多多少少有一些微恙,但我總不放在心上,一直到備孕的時刻才發現,身體其實已經開始出現問題。
經歷了這些,再次思考是否我對工作的態度、對於壓力的控管,都需要重新檢視調整。
過去即便身體不舒服還是撐著來應付工作,現在的自己可能已經有不一樣的想法。
心甘情願的旅程
孩子出生後,我更深刻體會計劃趕不上變化,也驗證了人生有些煩惱是多餘的。
我很確定,我決定開始備孕一直到生下孩子,是我心甘情願的選擇,的確我不再像單身一樣自由自在隨處可去,但我已經下定決心,接下來的旅程不再只有我或是我和爸爸,而是有妳的一家三口了。因為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是爸爸帶我出去旅行帶我探索這個世界,我希望我可以繼承這個陳家傳統,用旅行一起探索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