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是用身體力行的方式告訴我,情境如下:
我們單位有運動空間,下班後可以和同事一起打球。蠻多來打球的同事都有請教練練習,推崇打好基本功或以打比賽為目標。在這樣的狀況下,只想打休閒的、過程中也不太跑動,似乎不妥,讓我隱隱有點不安。
可是後來遇到有一位,他直接表明自己就是只想打休閒的、懶得動,但和別人對打還是想贏,所以會練一些比較偏的球,讓對方不好接。我才發現原來這樣也可以,原來有人是這麼活著——可以如此坦誠地做自己,但好像也不會侵犯到他人!後來有幾次有機會一起練習,他就指出他觀察後的強弱項在現狀基礎下可以怎麼調整,讓我深有收穫。
其他面向:可能是因為終於意識到了,後續在生活其他面向也有所感悟。
- 性格內向:在工作上或許我不能像某些前輩一樣,但我可以有自己的做法,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地。(也有部分受到另一位啟發:另一位話不多,但該說的時候不會怯場,而且內容很有質量,給人感覺溫和內斂並堅定、充滿力量。)
因緣際會剛好看到:內向者的職場心法:不用裝外向,安靜也能閃閃發光 ft. 張瀞仁(INFJ)|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
- 運動:這是最近的感悟。但仔細回想,其實一直以來有幾位體育老師都說過類似的話——從你現在做得到的開始!
每個人身體素質不同,不該用同樣的標準看待,也不是每個人都想成為選手。但身體會跟自己到老,若不好好照顧,除了病痛纏身,很多你想做的事可能也沒辦法做了。所以建議在自身條件下逐步養成運動習慣。
如果肌肉長期過於緊繃、僵硬,那麼第一步是從伸展、調整姿勢開始,而不是勉強自己動起來,這樣反而會受傷。此外結合下一點,相信自己是做得到的,當身體狀況已經調整、準備好了,就可以鼓起勇氣邁出第一步開始運動 (可以從很小的一步開始。)
其實《國王排名》波吉的故事,也在傳達同一個道理。
題外話
- 【相關文章推薦】沒有可不可以,只是接下來你要怎麼做的問題。
- 【相關文章推薦】有些事情其實不難,只是因為你完全沒有接觸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