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分享是:Benjamin Hubert - 技術與美學精神緊密結合的最前線設計師!
🌟 誰是 Benjamin Hubert?
Benjamin Hubert 出生於英國,畢業於 Loughborough University(拉夫堡大學),主修 Industrial Design and Technology(工業設計與技術)。
專業能力與強大的初始思索設計,帶領他走上一條跨領域創新的道路。他從傳統家具設計起步,日後與精品符號與智慧技術結合,最終於 2015 年成立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 LAYER,致力於以人為本的系統性創新。
🌐 設計理念
以人為中心 (human-centered design)
把複雜技術簡化,變成直覺有魅力的體驗
考慮社會與環境影響
👉 必看代表作:
GO Wheelchair: 個性化智慧車椅,經由 3D 列印技術製作,根據用戶體型與使用需求設計,提升行動自由性
Trova Home: 智能私人保險箱,簡素而有現代感,搭配秘密控制系統,完美保護用戶資產
Airbnb定義未來的家: 與 Airbnb 合作,採用潮流性設計,針對未來移動社會的家形態進行探索
Samsung Bot Care: 與 Samsung 合作,設計了發展性家用智能育健機器人,支持健康管理與生活關懷
🔬 領導策略
Hubert 將研究、設計、工程與商業結合,設計系統化的組織機制,領導 LAYER 成為一個特別重視社會色彩與專注用戶體驗的創新之地。

via https://images.surfacemag.com/app/uploads/2021/08/21131646/benjamin-hubert-studio-visit-andreu-world-conversations-about-work-01.jpg
🎨 結論
如果想看技術與美學如何無縫融合,Benjamin Hubert 是一個不可錯過的榜樣!
🎯 Chris Granneberg:打造產品靈魂的設計翻譯者
在這個產品遍地、品牌喧囂的時代,Chris Granneberg 卻以極簡、直覺與「設計語言的精準翻譯」聞名。他不只是一位工業設計師,更像是一位「產品溝通者」,總能在形式與功能之間,找到屬於用戶與品牌的共通語彙。
👨💻 設計背景與合作對象
Chris Granneberg 出身美國,2004畢業於Pratt Institute,隨即進入Karim Rashid's 紐約工作室,2009也擔任該工作室總監,帶領許多專案,Samsung, LG, Asus, 3M, Unilever, Coca-Cola, Alessi 等,設計涵蓋耳機、音響、家用電器、到孩童玩具與居家用品,展現極高的設計跨度與適應力。
2016年,他所創立的 Chris Granneberg Studio 坐落於洛杉磯,專注於產品設計、品牌策略與包裝體驗。這個工作室儘管規模不大,卻以「用戶為中心」的深度設計流程,讓每一個專案都精準而有靈魂。
🧠 設計哲學:讓產品會說話
Chris 的設計語言可以用一句話總結:「讓產品自己說話。」他相信每個產品不該只是美觀或創新,而是要有一種不需說明書就能懂的直覺感受。這不只是造型的問題,而是牽涉到使用情境、手感、聲音、包裝打開的那一瞬間——他稱之為「產品的第一印象心理學」。
此外,他十分重視「包容性設計(Inclusive Design)」,認為好的產品不只是為某些人設計,而是讓更多人自然地融入使用體驗中。例如他為身障族群設計的握持器具、容易開啟的包裝設計,都是從同理心出發,讓設計回到生活的核心。
✨ 代表風格與作品特色
極簡而不冰冷:產品外型線條乾淨俐落,卻總有一個微妙的轉折、角度或材質,提升人機互動的溫度。
擅長「轉譯品牌個性」:他善於將品牌抽象價值(如信賴、創新、速度)轉化為產品語言。
高完成度的設計敘事:從外觀、觸感、包裝到開箱體驗,每個設計都有一套清晰的「劇本」。
他同時也開始涉足設計顧問與創業品牌育成,幫助新創公司用設計說故事,縮短產品與市場之間的距離。

via https://images.squarespace-cdn.com/content/v1/56b145c762cd94bcac96e02e/dffa0978-3031-4849-85a0-640adc147fda/211210_Chris_Granneberg_Portrait_Color_LR.jpg
🧭 結語:溝通,是設計最基本的功能
Chris Granneberg 的設計不是為了炫技,而是為了解決溝通斷層——在品牌與使用者之間,在工程與感性之間。他提醒我們:設計的核心不是創新形式,而是用最直覺的方式,讓物品說出它存在的價值。
在這個語意過載的時代,他的作品彷彿是一種沉靜的對話:簡單,卻無比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