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築學教程:設計原理》談建築就是生活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這本赫曼‧赫茨伯格(Herman Hertzberger)的《建築學教程:設計原理》是當年念建築系大二時修的ㄧ門系上選修課「建築案例分析(一)」所用的課本。說實話,大部分建築系上課是沒有課本的,有的話,也只是在考前的時候翻一翻,看看考試範圍而已。要說有沒有哪一本課本從頭到尾看過一遍的,以我個人而言,沒有。不過當初留下的債,現在還是要還的。


這本《建築學教程:設計原理》系列其實有兩本,第二集是《建築學教程:空間與建築師》,但是繁體版的只有第一集,希望未來能出版繁體版(聽說簡體版的翻得不太好)。本書作者赫曼‧赫茨伯格(1932~)是一位荷蘭建築師,經由他實際參與建築的實務經驗,做為該書理論體系的一個基礎。畢竟學校教育的限制在於,很難想像或者預見使用者在實際空間上的應用與感覺,而在建築師有經驗的帶領之下,讓學生、讀者發現真實的問題,而如何解決真實的問題或者設計出發生各種使用價值的可能,便是本書所想要探討的主要課題。


在當前「自造者」的時代,人人都可以是Maker,同一個空間,在不同人為的使用下,會有不同的使用方式與活動發生。所以,當「改變空間」的使用做為設計空間的前提時,建築師如何拿捏在現有空間量下創造容許最多種價值發生的空間,便顯得至關重要。


但是,建築師在使用者沒有限制與限制使用的空間自由之間,如何判斷孰優孰劣呢?在是否賦予使用者使用的空間自由之前,或許一個更根本的問題是,建築師真的能夠控制或者設計空間「被使用的自由」嗎?


「一個真正屬於大家的地方,一個為每一個人所控制、管理,並為每一個人服務的世界,應該是小尺度的,不能超越一個人所能面對及他個人所能照料的範圍。」


「小尺度」是一種概念,簡單說就是一個人類所使用的空間,應該以人類做為模矩、以人類的尺度做為使用的單位。而「照料的範圍」則是指,人類有限制的範圍,人因為是人,就有生理上的限制與為了生存而產生的行為上的限制。這裡衍伸出另一個有趣的問題是,假設一支斧頭在任何人的手裡,斧頭便會自然的拿來「砍」東西,不會拿來當椅子坐或者當鉛筆寫等非斧頭本身功能的事務。而不同環境中不同的人們,似乎存在著用不同的方式作著同樣的事情,或用相同的方式做著不同的事情。在因應不同環境產生不同的居住空間中,雖然從事相同的食衣住行,但是其背後卻因為不同的文化而產生多元的意義。一個好的建築,即便在限制的自由之下,適應、框限各種使用者的使用方式,但是其使用背後的意義卻都是不相同的。


行為發生背後的脈絡一定存在著因果關係嗎?我們又如何找出決定性的原因呢?這類問題已經牽涉到認知科學、心理學、哲學等非空間專業能夠解決的問題了。我只能說,當建築師無法描繪人類行為背後動機時,建築師只能夠盡量地利用自己的「想像力」創造最多元、最自由的空間,而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尺度、形式和材料的選擇,來試圖滿足未來使用者其使用的可能。


本書另外談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建築師一方面在設計一個有較強的多價性,蘊含著個人理解和表達潛力的空間的同時,回頭看使用者在使用空間所考量的條件,其實不單單是空間是否具有吸引使用者使用的暗示或機會,而是有可能依附在某種「權力」關係之下的。例如:辦公空間,受到主管或者公司對於員工的權力限制所影響,空間的使用自由,便取決於公司主管願意賦予低層的個體使用者多少使用空間的責任。


或許建築師永遠沒辦法設計真正多價性的空間,這就好比一個表示「中立」的空間,是永遠不存在的,空間必然至少帶有某種成見與價值,而建築師的工作就是不斷的反思與自問,我們的空間條件是否平等分配,以及我們的設計成果是否有意無意地從空間層次上確認了那些已經被社會懷疑的東西。唯有不斷懷疑與改善,不斷追求好而沒有最好,才能夠打破建築設計的框限,創造空間使用的可能。例如:當創造良好的鄰里互動成為主流價值,除了考量促使鄰里互動的可能原因(住宅大小、質量、經濟條件等關係),是否該思考,何謂互動呢?互動是指共同完成一件事情、亦或眼神上的交流呢?虛擬互動也能成為一種鄰里互動嗎?而為何鄰里需要互動呢?是為了滿足某種需求、或者價值上的交換?


「整部建築歷史是一個正立面的歷史,建築物似乎根本沒有背面。」作者不斷提醒我們,看待建築的方式應該是多元的,從業者的角度、使用者的角度、營建的角度、環境的角度再到建築師做價值判斷的角度,這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建築的存在,從來就不是建築師一個人的事情,人人皆有追求更好居住環境的權利,如果在建築之路上有什麼終極價值是值得我一輩子去追求的,那就是打破建築專業與一般民眾的界線,讓人人都有自由與權利創造屬於自己的空間。

2016/6/11

    7會員
    530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防曬產品係數測試報告彙整(2024年)從2014年起,自己對於市售防曬產品的效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當時候發現不少產品的防曬係數其實標示是有問題的,像是原本應該是人體測試的SPF與PA數值,實際上沒有做,只用機器測試的數據來充當,但這兩者卻有很大的差異。像是防曬係數其實有強度、廣度與平均度三個面向需要一起判斷,但多數廠商並沒有完整標示
    Thumbnail
    avatar
    邱品齊皮膚科醫師
    2023-04-27
    安納 Podcast EP13 死亡或許不是我們想的那樣|從《活著這件事》到《莊子》這集節目將探討未知的死亡,從克里希那穆提《活著這件事》II、III 部和《莊子》談及死亡的三個故事,讓我們重新感受死亡。準備好咖啡,讓我們輕鬆地談天說地吧~
    Thumbnail
    avatar
    喬安納
    2024-03-02
    [桃園旅遊]桃園市歷史建築壢小故事森林,走過百年時光、從小學校教師宿舍到觀光與多功能利用場域​ 現在舊日式建築在台灣各地當今不斷開發大樓之下,越來越稀有。除非舊日式建築是被刻意保留住、不然舊日式建築對於越來越年輕人可能只剩下照片才能看到。壢小故事森林作為桃園市歷史建築就是刻意被保留下來。 壢小故事森林相關資訊:: ​地址: 桃園市中壢區博愛路52號 ​營業時間: PM10:00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3-10-06
    邪教讓人著迷?從《咒》、《薩滿》、《哭聲》看見內心的執著與黑暗其實,很多經典的鬼片,不是只有嚇人橋段,也有許多發人深省的議題藏在一個個故事裡。 近期很喜歡的恐怖片作品不少,其中有些探討的是邪教,這是一個相當深奧又耐人尋味的層面。為什麼邪教也會有廣大的信徒呢?為什麼明明深知哪裡怪怪的卻還是義無反顧陷入其中?
    Thumbnail
    avatar
    妮可媽媽
    2023-05-27
    【跟著凱西看】從《人選之人-造浪者》看見幕僚的價值近日火紅的話題之一,不外乎是「你看人選之人了嗎?」 劇中深入的點出政治、性別、職場、家庭等議題, 每一個層面都有著不同且很棒的反思和感受, 網路上也有很多深入人心的心得和金句摘要, 今天凱西想分享面向,是這部戲中也很重要的一個觀點—「幕僚的價值」。 (以下感想有微微小雷,看完劇會更有感❤️)
    Thumbnail
    avatar
    煙花製造所🎆凱西多曼多(Cathy)
    2023-05-21
    從《超出建築》看建築與生活《超出建築》的理想,或許需要由非建築生產領域的一般民眾參與其中,一同感受生活中理所當然存在的建物,經過展覽的編排,是如何融洽地與生命產生連結。此展的藝術家不帶有高高在上的作態,反而是將生活的赤忱剖開,邀請觀眾一同踏於其上。
    Thumbnail
    avatar
    Tammy
    2023-04-25
    [桃園旅遊]桃園市立古蹟文昌宮、仿似澎湖縣澎湖天后宮的建築工法,從推廣教育建造到成為學子考試安心廟宇文昌宮台灣許多學子必定拜拜廟宇,文昌宮祭祀神明為文昌帝君。台灣各地有不少文昌宮、桃園市也有文昌宮,桃園市文昌宮又名桃園市指南宮。位於桃園市桃園區文昌公園內。二十幾年前文昌公園,公園內當時後流鶯不少、是許多老桃園人負面印象之地。由於文昌宮位於桃園市桃園區文昌公園內經過數此整修後一併整修文昌廟,整修後外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3-04-14
    《S週報#40》美股月報-躺著獲利14000倍的關鍵/ 我從讀書會得到的3個收穫/ 如何進入金錢的聖人模式一篇文章、一則金句、一個小觀念大改變,透過文字啟發你的一週,幫助你持續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avatar
    Mr.S
    2022-10-09
    從建築師到教育家:鄭宇駿的故事2宇駿是芬蘭世界教育創新獎得主,有四個寶貝。為了愛孩子,從建築師的身份一躍而成建築美感教育的推動者,陪孩子一起成長。這是個能讓所有父母參考的例子,您,也可以成為孩子生命的的導師!聽聽世界教育創新獎得主如何把自己的工作融合教育,成為自己四個孩子到一群孩子的貴人。
    Thumbnail
    avatar
    公益出版平台
    2021-10-16
    從建築看新竹公會堂 新竹公會堂興建於日治時期 1921(大正 10)年,是日本人統治臺灣後,在政治經濟趨於穩定後第一批在各地民間興建的正式集會場所,為當時新竹街民眾重要的集會空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歷經了不同機關入駐辦公,現今為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所在地。能在人口稠密、寸土寸金的新竹市區中,留下這棟百年建築並不容易。
    Thumbnail
    avatar
    見域Citilens
    2021-09-28
    【與焦慮和解】我們要學著,如何褪下完美與凝結強迫,讓焦慮從滾燙漸進冷卻。人生中無一處不讓人感到不焦慮的時刻與環境從幼稚園到高齡、從私領域到公領域,社交到禮儀, 從各式樣社會環境到各式樣原生家庭,從世界快速更迭的科技資訊到 社會階級的分類顯著,蒙上追趕著一種共同價值觀的風氣,而引起的個人焦慮或群體焦慮,最嚴重的是,這些焦慮感幾乎幾乎就要被硬生生地忽略了。
    Thumbnail
    avatar
    FisHome
    20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