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GIP 在心血管腎臟代謝症候群 (CKM) 中的應用
演講介紹了 GLP-1 與 GIP 這兩種腸泌素在 CKM 管理中的重要性,並提及研究者因此獲得了常被視為諾貝爾前奏的拉斯克獎。內源性 GLP-1 容易被 DPP-4 酵素快速分解,透過結構修飾,科學家開發出半衰期更長、作用更強的 GLP-1 類似物,其注射後濃度可達內源性的 100 倍。GLP-1 受體廣泛分布在血管內皮、心肌、動脈,顯示其直接的心血管作用。CKM 的挑戰與 GLP-1 的多重效益
CKM 是一個系統性疾病,而糖尿病合併心臟衰竭 (HF) 是最嚴重的組合。GLP-1 類藥物已證明能降低 CKM 患者的風險。
在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 (ASCVD) 的證據:
- 多項研究顯示,注射型與口服型 Semaglutide 皆可顯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降幅約在 14% 至 26%,主要來自動脈粥狀硬化事件的減少。
- SELECT 研究針對非糖尿病、有 ASCVD 病史且肥胖 (BMI>27/30) 的病患,證實 Semaglutide 可降低 MACE 約 20%。研究發現效益在非常早期 (約 20 天) 就開始顯現,遠早於體重達到最大降幅,顯示效益不完全依賴體重減輕。其他機制包括顯著降低發炎指標 hs-CRP (約 40-50%)。基線 CRP 越高者,獲益可能越大。
- GLP-1 對周邊動脈疾病 (PAD) 也有益,可增加行走距離。
在糖尿病腎臟病 (DKD) 的證據:
- FLOW 研究證實 Semaglutide 可降低腎臟複合終點事件 24%。
- 演講強調 GLP-1 與 SGLT2i 是 DKD 管理中重要的獨立支柱,應考慮合併使用。
在心臟衰竭 (HFpEF) 的證據:
- STEP HFpEF 研究針對肥胖非糖尿病 HFpEF 患者,證實 Semaglutide 能顯著改善病患症狀 (KCCQ 分數) 與生活品質。
- 治療帶來約 10-15.5% 的體重減輕、BNP/NT-proBNP 降低,並改善心臟結構與功能 (如左心房容積減少)。體重減輕越多,症狀改善越明顯。
- 與 SGLT2i 相比,GLP-1 在改善 HFpEF 病患症狀及體重減輕方面可能更具優勢。
肥胖作為 CKM 的核心風險因子:
- 演講者認為肥胖可能是最重要的風險因子,貫穿 CKM 的各個面向。在亞洲族群,腰圍或腰臀比比 BMI 更能反映風險,因高內臟脂肪具代謝活性且可能早於血糖變化導致血管病變。
- GLP-1 藥物不僅減重,還能改善血壓與發炎指標。
- 這是歷史上唯一透過藥物減重同時能減少心血管事件的方法。
臨床應用考量 (問答整理):
- 口服與注射型 GLP-1 比較:目前注射型因生物利用度高且有更廣泛的臨床試驗證據 (ASCVD, DKD, HFpEF, 非糖尿病肥胖) 而應用更廣。口服劑量尚低,主要用於糖尿病。
- 多藥物合併:SGLT2i 和 GLP-1 作用機轉獨立,應考慮合併使用以達最大效益,尤其在心衰竭患者,因效果非常快速。
- 特殊族群:對於肌少性肥胖患者,減重需謹慎緩慢,應增加蛋白質攝取並進行肌力訓練,並注意藥物可能導致的肌肉流失。
- 說服患者使用注射劑:透過個人經驗分享、護理師協助或親自示範注射技巧,可提高患者接受度。
總結: GLP-1 類藥物是心血管代謝領域繼 SGLT2i 之後的重大進展,對 CKM 領域 (ASCVD, DKD, HFpEF, 肥胖) 顯示出廣泛而一致的效益,其心血管保護效益不完全依賴於體重減輕,預計將對未來的治療指引產生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