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是一份吃力又不討好的工作。我總想著:「孩子,我能給你什麼呢?不過是盼望你有辨別好壞和獨立生存的能力罷了。」
撰文 / 利亞
銜著手機出生的i世代,他們的生活就像月亮繞著地球打轉,孩子的雙眼也依著此迴圈,整日繞著3C產品轉動。當媽媽每次呼喊:「放下手機、關掉電視」,就像引燃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氣氛瞬間充滿焦躁不安的怒氣,兩軍對峙,戰爭一觸即發。
自從認識電腦和手機,兒子學會打遊戲、畫圖、打字,最受歡迎的功能莫過於上網,連上網路的那一瞬間,就像打開哆啦A夢的任意門,隨心所欲,想去哪就能去哪。
還記得第一次進入YouTube首頁,兒子像劉姥姥逛大觀園般驚呼連連,眼鏡後的那雙眼睛瞪得如瞳鈴般大,學會「搜尋」功能後,YouTube成了他的阿拉丁神燈,只要鍵入關鍵字,銀幕的那一端就會迸出五花八門的影片訊息,讓他流連忘返,直到媽媽的怒吼聲響起…
「媽媽,我要交換一次玩手機的時間。」
「好,一次15分鐘,剩下五分鐘時我會提醒你,請遵守遊戲規則喔!」
功課、家事都完成後,兒子可以用平日累積的點數交換遊戲時間,既然無法阻擋孩子走向網路世界,至少,起步時要先建立好自律的好習慣。經過一兩次討論,我們建立了手機使用規範,並由兒子親筆寫在日記本上,白紙黑字,誰都不許耍賴。
「兒子,再5分鐘喔!」我拋出預告的鈴聲,兒子頭也沒抬地打著手機遊戲,連個「知道了」或「嗯」都沒有回應。
「時間到了,手機還我。」沉迷在遊戲中,兒子對我的話充耳不聞,反而稍微側身,並將手機握得更緊。
等待三分鐘後,我走到兒子面前,他像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熱氣不斷向上竄升,大聲地嚷嚷著:「還沒結束,等一下啦!」
「我已經預先提醒你,現在超過約定時間了,我要拿走手機。」我冷靜地預告接下來的行動,隨即抽走手機,兒子氣得發出尖銳的怒吼,緊接著起身用力跺腳,深怕我不理解他的痛苦似,惡狠狠地瞪著我,那眼神就像一把銳利的劍,我雖理解他的憤怒,卻仍躲避不及…
儘管已事先約法三章,每次結束仍舊是煙火彌漫,我知道10歲孩子身心成熟度不足,但屢次爭執實在心煩,更像是母子關係中的一枚地雷。
順勢操作必定容易些,討好、順從孩子總是輕鬆一點,親子關係也少了摩擦、衝突。然而,手機和網路成癮症已是人盡皆知的文明病,身為孩子的媽,我無法坐視不管,即便在這個盡責的過程中,會招來孩子的抱怨和憤怒,我依舊不留情面、踩定界線,不容逾矩。
《管教的勇氣》書中提到:「只要是人,永遠只會嫌自己的利益不夠,好處太少;而只要是孩子,永遠只會嫌樂趣太少,責任太多;嫌自由不夠,限制太多!」
管教,就是這樣吃力又不討好的工作。
我總想著:「孩子,我能給你什麼呢?不過是盼望你有辨別好壞和獨立生存的能力罷了。」每次爭執過後,我都得調整眼光,把注意力從孩子的情緒和抗爭中挪開,再次檢視規矩是否合情合理…
教養路上我也是忐忐忑忑,下決定前得先搜尋前人的經驗和看法,踩踏著無數破碎慈母心和眼淚鋪成的道路往前,說「管教」太過嚴厲,只是不願你走偏了路,願能將一個正直、清潔的心放入你生命裡,一日一日地澆灌,直到枝繁葉茂,成為一顆遮風避雨的大樹。
晚飯過後,我想起手機APP的停歇時間設定,也許,少了我的介入,讓手機替我擔任警衛角色,成效更好,急忙將每款遊戲APP都設定單次限時15分鐘,必須輸入密碼才能再取得許可權。
管教的原則不能任意改變,然而,方法卻可以變化,或者柔軟。
找來兩個兒子,告知往後我不再提醒他們,而是由手機自行掌控時間,也再次申明,限制是為了保護他們的眼睛,也是自律的表現,兒子興沖沖地問:「我事情完成後,晚上可以玩15分鐘嗎?」我倒吸了一口氣,這麼快就要挑戰新規則,APP被迫中止後,會是怎樣的局面呢?
果不其然,兒子怒火沖天,烈火之猛有過之而無不及,我急忙搶過手機,以免被他摔到地上,兒子氣呼呼地吼叫:「怎麼可能!15分鐘哪有這麼快?」、「臭手機,我還沒打完耶!」、「一定是手機壞掉了,你再給我5分鐘啦!」
為了玩樂,孩子總會使用各種手段試圖衝破防線,然而,這回面對的是鐵面無私的手機計時器,15分鐘一到,APP就被強制切換成「時間已到,請輸入密碼」的畫面,儘管火大,孩子也奈何不了。
我想起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的經典名言:「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當我口裡對兒子叨叨念念,自己的行為也應該如出一轍,於是,我跟著在自己手機設下定時器。當孩子氣得跳腳時候,我也聳了聳肩說:「唉…我的手機也鎖住了耶!」
一次又一次堅守立場,兩周過後,極具毀滅性的火山不再噴發,先前彌漫的火山灰反成了滋潤關係的養分。兒子學會了接受現實,當手機跳出停止畫面,縱然不甘願,他仍迅速交出手機說:「好吧!下次再玩!」
親子作家彭菊先曾說:「該管就要管,你要幫孩子變得更好。」
管教,不是出自為人父母的權利,而是一份職責,如同牧羊犬透過聲響和追逐將羊群趕回籬笆裡,以免遭受野狼攻擊。父母同樣要幫孩子建立辨別的智慧、自律的能力,只要出於愛,放心管教吧!
歡迎追蹤+ 拾愛日常Facebook 粉絲專頁、LINE社群、IG,好文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