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界能迴小向大嗎?---《藤森照信的茶室學:日本的極小空間之謎》的聯想

Kang-Ywe Lyau-avatar-img
發佈於藝術生活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很多此間茶界耆宿看到書名副題的「極小空間」,再翻翻裡面提到兩疊大小的茶室,就高潮了!甚且自詡遠祧彼岸茶道,邯鄲學步,樂此不疲。就我看來:是天大的誤會!


藤森照信直指千利休的茶道是「小乘茶道」的頂點。但小乘也者,在北傳佛教傳統裡是斥之為焦芽敗種的,這點藤森當然清楚。要理解他的評價,我覺得不妨參考與他共同創設「路上觀察學會」的赤瀨川原平所寫的《千利休:無言的前衛》,以及其與勅使河原宏合著劇本的《利休》電影。彼等筆下的千利休及其承繼並發揚的草庵茶,是睥睨流俗、傲視公卿、唯我獨尊的前衛美學體現。利休之終以身殉,直接原因雖非違拒當道,然其灰身滅智的下場,與其倡導殘缺之美的弟子古田織部雷同,這裏又不能不令我聯想強烈伸張悲情至死不悔的三島由紀夫。總之,赤瀨川與藤森心目中的利休,是前衛的革命者,殞命亦為不得不然的最上結局,就當代的現實而言,不宜也不能重複,勢屬必然。


書院茶也好,草庵茶也好,煎茶道也好,特色之一是濃縮人文、藝術、宗教的教養於茶室與茶會,聚焦於茶人。這是日本歷史的演變結果。這個背景不見於其他文化。此間若干風範教學的大師與流派動輒自居茶人、立派結黨、成立團夥、甚且遠颺域外,竟也風行草偃,卻不得不乞靈於日本文化與古舊的美學,實是不得已的舉措。等而下者,則將茶會做成茶主人的表演藝術,而習茶者徵逐於名器不輟。我每次看見兩岸茶人穿戴素衣、鄭重其事擺設茶巾、茶具,手揮指顧斟茶換盞,總覺得是拜物教(Fetishism)的演示。試問陶庵夢憶裡的茶人閔老子與張宗子等的交誼如此自然,何以今日兩岸效顰東瀛的茶人也者非要如此聳然不可呢?


藤森照信非常了然這種茶人文化是非常個人中心的。但是不是真正的個性主義呢?至少他認為古典的這套已經流於形式,變成他說的「維持主義」,簡單說就是凍結過去的自我博物館櫥窗化。櫥窗裡的主角,所謂茶人、宗家也者,兢兢於維繫己身的優位。這不就是所謂的「自了漢」嗎?所以藤森設計的茶室,乃至茶室的使用須知,是茶主與茶客的平等的環境。而今日兩岸的茶會、茶空間,卻是沿襲藤森揚棄的,過時的哲學,令人匪夷所思。


我很好奇其他現當代名家的茶室設計與藤森的比較。磯崎新、隈研吾的作品我暫未得見,但是重森三玲「好刻庵」、杉本博司的「江之浦測候所」我則略知一二。簡單地說:重森的茶室,是庭園延伸入屋的頓點,遊觀園林的暫棲屋宇,格局一仍舊貫,只有現代裝飾紙門彩繪與裝潢等用以連結呼應庭園的情趣;「江之浦測候所」則是杉本博司的視覺藝術觀念的立體實踐。外觀、室內、窗欞、家具、景物,其色調、材質、比例的呈現,跟他的攝影作品無二無別。至於森万里子的茶道展演,我是看過直播與影像紀錄。感覺上就是她近年沈迷的神道教元素的現代視覺藝術詮釋。看她對於白色、對鏡面、對圓形玻璃/壓克力的反覆使用便能舉一反三。觀察彼等的作品,有助於我們深入了解藤森茶屋的特色,而不是站在華山文創的望北茶亭柱下仰望就能心領神會的。更重要的是:任何的創作,必然是植基於己身長期的薰陶與訓練,也必然發軔於己身專業的主張。剪下貼上之類的剽襲,即令不被看破,也是沒有生命力,無法成長茁壯的。


藤森設計的茶室縱有創新,他還是繼承千利休的狹小空間、躙口、火的投入、自然素材等元素。除了民族意識與歷史情懷的躍動,我認為他在追求的,還是一個另類、他方、彼岸空間與氛圍。或許他還是傾心於小劇場設計核心的茶室營造。他自己都說:要體驗者攀緊張爬高梯鑽過極小躙口後,來到狹小空間,抬頭眺望窗外美景,這種刻意塑造極致反差以磨礪茶客感官的構想,實在也是二元對立的哲學。以佛教來說:如同厭離娑婆世界,欣羨彼岸涅槃的聲聞乘,與大乘道的人間淨土、真俗雙運、輪涅無別的精神頗為隔膜。更淺顯地說:非得緣梯而上的封閉空間,不正代表其不接地氣,物我無法相融相忘嗎?茶藝界「迴小向大」,開展出當代的,植根於本身文化的土壤的新風格、新哲學,應該是所有愛茶人、好藝者理直氣壯的殷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ang-Ywe Lyau的沙龍
24會員
129內容數
「藝術生活」發掘生活中的藝術,將藝術導入生活,富厚生計,充實生趣的諸般面向。綜合感性與理性深入藝術生態鏈與創作鑒賞收藏。期望能不落入現今藝評與新聞報導的俗套,坦誠面對作品,展覽,市場,以及最重要的,人性。
Kang-Ywe Lya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12
事出必有因。但如某主辦單位核心協力人士的那種怨天尤人又吞吞吐吐什麽「其他因素」導致年年被追問是不是末代台北藝博,我實在不能不聯想起明崇禎皇帝自縊前的千古幹話:「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搞到訪查業績與展商反饋的例行公事都無人聞問的草草了事,還要怪別人,我也是五體投地自嘆不如了!
Thumbnail
2025/05/12
事出必有因。但如某主辦單位核心協力人士的那種怨天尤人又吞吞吐吐什麽「其他因素」導致年年被追問是不是末代台北藝博,我實在不能不聯想起明崇禎皇帝自縊前的千古幹話:「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搞到訪查業績與展商反饋的例行公事都無人聞問的草草了事,還要怪別人,我也是五體投地自嘆不如了!
Thumbnail
2025/05/02
記得小時候沒市場沒那麽多舶來的山珍海味,攤位可都是當季生鮮。因此,主中饋者不能不絞盡腦汁精進廚藝來處理可能經常重複的食材。但也因此,我們潛移默化也多少打下了品鑑飲食的基礎能力。嫌貨才是買貨人或不盡然,但我深信:挑剔且手到心到的食客,才是餐飲業進步的最大動力。
Thumbnail
2025/05/02
記得小時候沒市場沒那麽多舶來的山珍海味,攤位可都是當季生鮮。因此,主中饋者不能不絞盡腦汁精進廚藝來處理可能經常重複的食材。但也因此,我們潛移默化也多少打下了品鑑飲食的基礎能力。嫌貨才是買貨人或不盡然,但我深信:挑剔且手到心到的食客,才是餐飲業進步的最大動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成真咖啡是一家位於桃園77藝文町的咖啡廳,以京都日式建築為風格,提供多樣化且豐富的餐點。店內環境充滿日本氛圍,是享受日式美食和當地文化的好去處。
Thumbnail
成真咖啡是一家位於桃園77藝文町的咖啡廳,以京都日式建築為風格,提供多樣化且豐富的餐點。店內環境充滿日本氛圍,是享受日式美食和當地文化的好去處。
Thumbnail
到了國外,連鎖咖啡廳有個好處,全球標準統一,吃的喝的跟本地感受的落差不大,有時融入了在地特色,由知名建築師操刀設計,就能引發不少話題。建築師巧手設計後,連鎖咖啡門市有時甚至能融入當地景色,成功改變城市的天際線。
Thumbnail
到了國外,連鎖咖啡廳有個好處,全球標準統一,吃的喝的跟本地感受的落差不大,有時融入了在地特色,由知名建築師操刀設計,就能引發不少話題。建築師巧手設計後,連鎖咖啡門市有時甚至能融入當地景色,成功改變城市的天際線。
Thumbnail
幾年前去了一趟京都,咖啡文化極為盛行,留下深刻印象。回國後在圖書館,無意間在架上看到一本書,講的是傳承三代的咖啡故事,書裡的一個別冊,記載了幾家台北市的咖啡店,引發我的好奇,展開一場按圖索驥、台北老咖啡店家散步之旅。
Thumbnail
幾年前去了一趟京都,咖啡文化極為盛行,留下深刻印象。回國後在圖書館,無意間在架上看到一本書,講的是傳承三代的咖啡故事,書裡的一個別冊,記載了幾家台北市的咖啡店,引發我的好奇,展開一場按圖索驥、台北老咖啡店家散步之旅。
Thumbnail
我的咖啡札記 29 プチフレーズ PETITS FRAISES 日期: 2019年5月1日 地址: 日本秋田県仙北市角館町大風呂2 這次來到了日本東北的角館~ 行過了武家屋敷通り, 到了桧木内川堤, 逛過了櫻花祭的露店, 是時候坐下來休息一下, 喝杯咖啡~ 這家店就在桧木内川堤櫻並
Thumbnail
我的咖啡札記 29 プチフレーズ PETITS FRAISES 日期: 2019年5月1日 地址: 日本秋田県仙北市角館町大風呂2 這次來到了日本東北的角館~ 行過了武家屋敷通り, 到了桧木内川堤, 逛過了櫻花祭的露店, 是時候坐下來休息一下, 喝杯咖啡~ 這家店就在桧木内川堤櫻並
Thumbnail
品項以現場為準,外帶飲品還會有7折優惠喔 ♦純喫茶(H/I) 重焙礦韻港口茶NT. 200 花果蜜韻東方美人茶NT. 220 醇熟果韻阿里山紅茶NT. 220 芳馥阿里山珠露烏龍NT. 220 焙香果韻鐵觀音NT. 240 花香清甜文山包種NT. 240 佛手柑文山包種NT. 240
Thumbnail
品項以現場為準,外帶飲品還會有7折優惠喔 ♦純喫茶(H/I) 重焙礦韻港口茶NT. 200 花果蜜韻東方美人茶NT. 220 醇熟果韻阿里山紅茶NT. 220 芳馥阿里山珠露烏龍NT. 220 焙香果韻鐵觀音NT. 240 花香清甜文山包種NT. 240 佛手柑文山包種NT. 240
Thumbnail
位於南港的薈福村茶,是間以台灣茶為主題的小茶屋。 說是小茶屋,但沒在走侘寂、茶道這一派的啦,輕鬆自在,比較像是以茶為主題的療癒小咖啡店。
Thumbnail
位於南港的薈福村茶,是間以台灣茶為主題的小茶屋。 說是小茶屋,但沒在走侘寂、茶道這一派的啦,輕鬆自在,比較像是以茶為主題的療癒小咖啡店。
Thumbnail
這幅插畫作品充滿茶器、茶點和我們,豐富細節的畫面讓人近距離欣賞紅林的大作,也想享認識他本人。 2023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逐岸流」邀請薈福村茶參與,我們的店成為南港「畫中的街景」之一。
Thumbnail
這幅插畫作品充滿茶器、茶點和我們,豐富細節的畫面讓人近距離欣賞紅林的大作,也想享認識他本人。 2023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逐岸流」邀請薈福村茶參與,我們的店成為南港「畫中的街景」之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