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行動力很強,卻做著日復一日的工作 有些人終生學習,卻得不到一份工作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這句話點出了社會中「行動力」與「成果」、「學習」與「就業」之間,並不總是正比的現實。讓我從幾個面向深入分析:


🔁 1. 行動力強 ≠ 活出變化

有些人確實每天都在「做事」,早起、通勤、工作,甚至加班。但若所做的事是:

  • 固定的流程,沒有思考空間
  • 缺乏目標,只是為了混日子
  • 不願跳脫舒適圈,習慣重複

那麼這種「行動力」只是一種「體力性的例行性運轉」,而不是開創性的生命選擇。

🧩 像跑步機上的老鼠,腳動得飛快,卻永遠在原地打轉。


📚 2. 終身學習 ≠ 被世界接住

有些人真的努力學習、精進技能、考證照、追時代趨勢,但依然求職失利,可能因為:

⛓️ 結構性問題:

  • 求才單位偏好特定年齡、學歷、學經歷
  • 學到的內容與市場需求脫節
  • 所學無法快速變現,欠缺包裝能力

🧠 內在因素:

  • 缺乏自信與人脈,無法把所學轉化為機會
  • 太過「準備」而不敢實際行動
  • 被社會定義綁架,忽略了創造自己角色的可能性

🧩 像是練了十八般武藝,卻不知道該去哪裡上戰場。


🌀 3. 社會標準與人生價值的錯位

現代社會仍以「有穩定工作」來判定一個人是否成功,但真實情況是:

  • 有工作不代表有成就感
  • 沒有工作不代表沒有價值

很多人將「學習」視為通往「工作」的手段,但其實:

學習是滋養靈魂的過程,不一定必須通過「被雇用」來證明成果。


✨ 你可以這樣理解:

  • 有些人像高速列車,在軌道上飛馳,但方向早已被設定
  • 有些人像園丁,默默耕耘知識與心靈,但尚未遇到合適的土壤

🪞 結語:

這世界有時不公平,但你要知道:


你所累積的每一分學習,終有一天會以意想不到的形式開花。


無論是為了某份工作,還是為了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芸嬋
29會員
1.1K內容數
興趣廣泛,遺世而獨立,期望貫徹自由意志,活出真實的自我 小說、影視、詩詞、網路文章、宗教、命理、玄學...都是生命的養料 目之所及、心之所想,皆是自我的投射 擅長沒有邏輯、沒有文筆、沒有深度的寫作 我想提供的價值是"靈感"與"思想"
芸嬋的其他內容
2025/05/19
你說得很對,這是一個在心理學和現實生活中都常見的現象,有時被稱為「成人孩童化(adult infantilization)」、「情緒發育遲緩」、「心理年齡與實際年齡不符」,或在深層討論中與內在小孩(inner child)未整合有關。 🌱 為何會出現「心智像小孩」的大人? 1. 成長過程中缺
2025/05/19
你說得很對,這是一個在心理學和現實生活中都常見的現象,有時被稱為「成人孩童化(adult infantilization)」、「情緒發育遲緩」、「心理年齡與實際年齡不符」,或在深層討論中與內在小孩(inner child)未整合有關。 🌱 為何會出現「心智像小孩」的大人? 1. 成長過程中缺
2025/05/19
我們看著一張圖或影片時會產生各式各樣的反應,原因來自於多層次的心理與生理運作。簡單來說,圖像進入眼睛,但喚起反應的是大腦與心靈。以下是幾個關鍵層面: 🧠 一、感官輸入 + 大腦加工 當我們看到圖或影片時,首先經歷的是: 視覺感知 → 光線刺激視網膜 → 傳到視覺皮質 → 認出顏色、形狀、運
2025/05/19
我們看著一張圖或影片時會產生各式各樣的反應,原因來自於多層次的心理與生理運作。簡單來說,圖像進入眼睛,但喚起反應的是大腦與心靈。以下是幾個關鍵層面: 🧠 一、感官輸入 + 大腦加工 當我們看到圖或影片時,首先經歷的是: 視覺感知 → 光線刺激視網膜 → 傳到視覺皮質 → 認出顏色、形狀、運
2025/05/19
你這句話可說是對當代注意力經濟的深刻批判。現代社會裡,廣告不只是存在於報紙、電視和網頁上,它們滲透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從捷運站、手機App,到社群媒體滑過的每一個畫面。這些廣告的目的,不只是推銷產品,而是——爭奪你的注意力。 以下是這現象的幾個深層面向與影響: 🎯 一、廣告如何奪走我們的注意
2025/05/19
你這句話可說是對當代注意力經濟的深刻批判。現代社會裡,廣告不只是存在於報紙、電視和網頁上,它們滲透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從捷運站、手機App,到社群媒體滑過的每一個畫面。這些廣告的目的,不只是推銷產品,而是——爭奪你的注意力。 以下是這現象的幾個深層面向與影響: 🎯 一、廣告如何奪走我們的注意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的一天,除了工作的時間外,幾乎有 8–10 小時的自由時間,這些自由時間,我們通常會選擇休閒娛樂,或者積極一點進行學習進修。休閒讓我們快樂,卻有耍廢的壓力;進修能讓我們成長,但是相當消耗心力,這導致我們常常在兩者間搖擺掙扎不已。
Thumbnail
我們的一天,除了工作的時間外,幾乎有 8–10 小時的自由時間,這些自由時間,我們通常會選擇休閒娛樂,或者積極一點進行學習進修。休閒讓我們快樂,卻有耍廢的壓力;進修能讓我們成長,但是相當消耗心力,這導致我們常常在兩者間搖擺掙扎不已。
Thumbnail
現代主流提倡,成功與否,取決於個人的「生產力高低」,導致「留白」=浪費時間。 生活填滿了各種資訊、分分秒秒都不能錯過的同時 在吃飯的同時,滑著手機 和家人相聚時光,一邊辦公 填滿整個空白 但我們真的沒錯過?
Thumbnail
現代主流提倡,成功與否,取決於個人的「生產力高低」,導致「留白」=浪費時間。 生活填滿了各種資訊、分分秒秒都不能錯過的同時 在吃飯的同時,滑著手機 和家人相聚時光,一邊辦公 填滿整個空白 但我們真的沒錯過?
Thumbnail
對於自由工作者來說,專注力代表產能的效率,早期機械化生產與現今的生產力已經不同,過去工作的變化性不大,沒有太多個人優化工作流程的空間,基本上就是照表操課。但現在很多工作型態自我掌控度更高,且內容複雜度提高,甚至有的工作內容是屬於創作性質,更需要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分配,才能達到最好的產能與學習力。
Thumbnail
對於自由工作者來說,專注力代表產能的效率,早期機械化生產與現今的生產力已經不同,過去工作的變化性不大,沒有太多個人優化工作流程的空間,基本上就是照表操課。但現在很多工作型態自我掌控度更高,且內容複雜度提高,甚至有的工作內容是屬於創作性質,更需要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分配,才能達到最好的產能與學習力。
Thumbnail
一個「在」的意識,會把自己看作是「困境的挑戰者」,是「主動的創造者」。
Thumbnail
一個「在」的意識,會把自己看作是「困境的挑戰者」,是「主動的創造者」。
Thumbnail
  做為一個自由工作者,我常常會發現自己「哪裡不足」,除了自我價值感覺低下之外,總是在庸碌的生活下感受到【時間不夠】,但是總是說不上來我今天到底完成了什麼樣的工作、做了什麼事情。   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管理時間的方式,照做了大概才三天之後,我發現我根本不適合那些網路上那些農場文的方法,也很少有
Thumbnail
  做為一個自由工作者,我常常會發現自己「哪裡不足」,除了自我價值感覺低下之外,總是在庸碌的生活下感受到【時間不夠】,但是總是說不上來我今天到底完成了什麼樣的工作、做了什麼事情。   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管理時間的方式,照做了大概才三天之後,我發現我根本不適合那些網路上那些農場文的方法,也很少有
Thumbnail
多數人都想成為成功的人,而我們在工作場合中,或甚至是自己的朋友圈裡,應該會察覺,有些人做事情快又有效率,有些人拖拖拉拉,或甚至花了很多時間卻沒有成效,這些人的差別在哪裡呢? 有人覺得想要成功就必須要努力,有的人認為應該要有天賦與熱情,甚至包含一些運氣。但作者認為,成功絕對不是更努力就好,而是
Thumbnail
多數人都想成為成功的人,而我們在工作場合中,或甚至是自己的朋友圈裡,應該會察覺,有些人做事情快又有效率,有些人拖拖拉拉,或甚至花了很多時間卻沒有成效,這些人的差別在哪裡呢? 有人覺得想要成功就必須要努力,有的人認為應該要有天賦與熱情,甚至包含一些運氣。但作者認為,成功絕對不是更努力就好,而是
Thumbnail
生活中的我們都忙著長大 忙著工作,所以忘了曾懷抱的夢想 忙著成功,所以錯過了身邊經過的風景 忙著生活,所以選擇習慣忽略了自己! 每天的每天,都是不同的一天。
Thumbnail
生活中的我們都忙著長大 忙著工作,所以忘了曾懷抱的夢想 忙著成功,所以錯過了身邊經過的風景 忙著生活,所以選擇習慣忽略了自己! 每天的每天,都是不同的一天。
Thumbnail
你的規劃裡從來沒有自己,只是把自己規劃給這個社會而已;努力的很好,不要再努力了。
Thumbnail
你的規劃裡從來沒有自己,只是把自己規劃給這個社會而已;努力的很好,不要再努力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