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其實並不可怕,堅持用零碎時間打造理想生活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做為一個自由工作者,我常常會發現自己「哪裡不足」,除了自我價值感覺低下之外,總是在庸碌的生活下感受到【時間不夠】,但是總是說不上來我今天到底完成了什麼樣的工作、做了什麼事情。

  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管理時間的方式,照做了大概才三天之後,我發現我根本不適合那些網路上那些農場文的方法,也很少有那種我達成我的目標的成就感,更多的是我完成後的那種虛脫乏力的感覺。


  現在也還是一直在調整自己的心態當中,我覺得我已經年過30,其實更應該要調整自己生活的步調;以前總是會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其實有點像個無頭蒼蠅一樣,現在的我更喜歡計劃,有計劃地去執行每個目標,也給自己有個休息的空間,也是因為調整心態之後更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先別給自己設定太高的目標

  一開始我總把目標設想的很宏大很美好,但是實際操作起來總是讓我產生無力感的原因主要就是:「我還要做多少才能達到我給自己設的目標。」

  每當沒達到我就會把前一天的工作移到隔天完成,這樣就會累積前一天的工作量,達成目標的動力就會減少,因為這會成為自己的負擔。


量化工作,把工作的目標拆分成小項。

  想要有好的工作效率,必須懂得把工作拆分成好幾個能達成的小項目,例如我預計一周產出一篇文章。如果只想著我一個星期要做這樣的事情我能給自己每天寫100字的目標,這樣想是不是就容易達成了?做平面設計的時候可以想成我今天就完成構圖的部分,那你達成了這個小目標,心裡得到滿足,就能想著那我今天再多做一點,明天就能少做一點的心態,每天都能超額完成。


  這也是看完【原子習慣】這本書之後開始給自己的一個小小的調整。


善用零碎時間

  從斯蒂芬·吉斯的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裡會發現,這些培養起來的小習慣跟心態是能用自己零碎時間所能達成的,因為目標小了,你在這些事情上面花費的時間就不會那麼多了,可以在原本既定的工作時間裡面塞進很多想培養的事物上。

  通常我會把我自己每天該做的小目標放在我平日工作的一點點小空檔,閒暇之餘拿來處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有做到的我就在我的子彈筆記上面做一個紀錄。


紀錄每天的小成果,適時給自己一個獎勵。

  人從小到大都是需要獎賞的,有時候我們達成目標可以允許自己放縱一點,給自己一個達到目標的小動力,鼓勵是需要的,人通過鼓勵往往能激發出不一樣的潛能,哪怕你自己前進的只是一小步,只要向前走就該給自己相對的報酬。

  通常我會在我覺得做到的時候吃買一個小蛋糕或是小甜點,大腦思考需要糖分,當然燒腦完要補充一下也可以給自己Happy嘛!(然後糖分就超標了哈)


  學著用零碎時間去達成自己該達成的小目標,我相信日積月累下來,會更貼近理想的自己,獲得更理想的生活。不花時間,事實上我這篇文章我每天就預計寫一百個字,每天都超過我自己既有的預設目標,花下來的時間不過就是這三天的5-10分鐘,其實並不難對吧。


動手比完成更重要,堅持才是王道

  最一開始,我認為比起自己一定要完成什麼目標,其實動手去做才是每天的重點,不要太過糾結自己要做到什麼程度,「萬事起頭難」你只要動手開始去做這就是值得鼓勵的事情,既然開始了就堅持,而且你把自己的工作量化之後,範圍縮小後也更容易堅持下去。

  就像我平常看一本書,其實我看書看的算慢,通常一頁我可能會反覆的去看個5分鐘,反覆咀嚼文字也把自己代入到角色裡,所以我一天也不會給自己設定一個我一定要看完一個章節,就花個10~30分鐘看個5、6頁也行。有做總比沒做好XD


  我在紀錄的同時我心情也得到一個抒發,我有完成我有做到,我很棒,而且我沒花多少時間我就做完了。當然我現在行動力還是不足,還是緩慢,寫了這麼多自己也是有怠惰的時候,但我們就慢慢地去調整就好了。


  允許自己放縱,但是不要浪費每天僅有的24小時,告別拖延從運用零碎時間開始,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


  期許自己能更自律,我個人認為所謂的自由是建立在你自身的自律身上,能夠控制情緒、安排時間,這不就是自由的真諦嗎?

我是一個SOHO的平面設計師,INFJ人,紀錄生活點滴,看過的好書分享,希望透過文字記錄下來在日常偶爾會陷入迷茫的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有人一同分享。 [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