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我們穿梭於城市中,常常帶著一種匆忙的使命感,經過玻璃和鋼鐵的外牆,天空中不時有起重機的出現。在人類這種奮鬥和不懈的勞動中,屹立不搖的城市樹木也融入了都市景觀。我們種植城市樹木,也許是出於一種模糊的公民責任,或是出於對生態需求的認可。然而,除了短暫的陰涼外,我們是否真正考慮過它們能提供什麼?
2025年5月15日,德國UFZ - Helmholtz環境研究中心和生物多樣性綜合研究中心(iDiv)等單位的科學家,在《景觀與城市規劃》發表了一項系統回顧研究的預印本: 「選擇有利於高碳儲存的樹木如何有利於城市地區的動物生物多樣性?系統評價」,讓我們在繁忙的都市生活步調中,暫停下來,更深入地思考這些安靜而堅定的綠色伙伴[1]。
生態系統服務(ES)知識樹

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城市地區是應對全球環境挑戰(特別是氣候變遷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關鍵領域。在此背景下,城市樹木成為綠色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多種【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s ,ES)】,包括碳儲存和為不同動物群體提供棲息地。
科學家們對現有文獻進行系統性回顧,主要目的是闡明樹種選擇、它們的固有特性、碳儲存能力以及支持城市動物多樣性間的複雜關係,揭示了對永續城市規劃至關重要的細緻見解。關於什麼是生態系統服務(ES),我們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詞庫/索引典(UNESCO Thesaurus)和美國國家農業圖書館敘詞概念空間(National Agricultural Library Thesaurus Concept Space, NALT)二種知識樹簡要說明如圖所示:
- UNESCO定義: 生態系統服務(ES)是指社會因生態系的功能而獲得的效益。
- NALT定義: 生態系統服務(ES)是指人類和其他生物從生態系統中獲得的益處;例如:純淨的水和清新的空氣、風景秀麗的景觀、野生動物棲息地和生物多樣性。

重要的不是樹木的具體名稱和顯赫的血統,而是樹木的特徵
該研究結果指出,碳儲存和動物多樣性的關鍵是樹木的特性和特徵,而不是單純的物種身份。具體來說,樹木的年齡和大小,特別是胸高直徑(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 [表示立木樹幹或樹幹距地面1.3公尺處直徑的常規方法]特徵與高碳儲量和各種動物群的支持呈現顯著的正相關。研究針對包括47科的184個樹木物種,進行樹種的碳儲存能力探討,共鑒定出74個具有高碳儲存潛力物種。其中,最常見的科是豆科、殼鬥科和桑科、松科以及水楊科和無患子科。最常見的屬是榕屬、槭属,其次是銀杏屬、楊樹屬、櫟屬和刺槐屬。針葉樹6種,其他68種闊葉樹種。然而除DBH外,其他樹木特徵與樹木的碳儲存潛力沒有顯著關聯。具有高碳儲存潛力的樹種平均胸徑為31.47釐米(中位數:30.06釐米)。具有高碳儲量潛力的樹種的平均碳儲量為841.04千克(中位數:354.76千克)。
本地樹,支援著不同的動物生態族群
此外,該研究強調了優先考慮本地樹種的生態效益。研究首先再次強調樹木的大小和年齡最常在文獻中被提及為增強城市動物多樣性的因素。大型的老樹越來越多地被確定為關鍵的棲息地。與此同時,最豐富的本地樹種對昆蟲和節肢動物有積極影響、當昆蟲授粉的成功率會隨著城市化程度更高的地區而降低時,那裡的本地樹種更受歡迎。本地樹種偏好性也適用於候鳥和立鳥,而入侵樹種的高豐度,則可能導致土壤棲息節肢動物的物種組成發生變化,但不一定會降低節肢動物物種的豐度或多樣性。換句話說,本地樹種,已被證明可以透過提供一致且特定的食物資源和棲息地來支持更廣泛的動物生態群落,這與非本地物種可能帶來的有限益處形成了鮮明對比。
與其他ES的協同作用
此外,該研究也探討了優化碳儲存和動物多樣性與其他基本生態系服務之間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諸如溫度調節、空氣污染緩解和文化生態系統服務等具有積極的協同作用。
- 溫度調節: 對於ES溫度調節,樹齡、位置(樹木和周圍環境)、葉形態和樹冠覆蓋率是主要因素。
- 空氣污染緩解: 樹木減輕空氣污染的能力主要取決於形態特徵。根據位置的不同,樹冠覆蓋程度會對這種ES的提供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樹木的特性,如茂密的樹冠覆蓋、高齡和較大的胸徑,再次被強調為這些額外益處的重要貢獻者。據一年中的位置和時間,不同的樹木可以不同程度地過濾臭氧等空氣污染物。此外,DBH又再次被強調,DBH的增加通常與葉面積的增大相關,從而增強碳吸收和顆粒物過濾。
- 文化生態系統服務: 大樹、古樹還具有相當的文化和美學價值等。例如老樹間的強烈文化關係包括藝術與自然互動的靈感來源,也是一些宗教儀式和一些信仰社區的重要聖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是人們對老樹情感關係的強調等。
雖然此研究歸納的文獻主要來自北半球,限制了結果的普遍性。但樹木是城市自然的關鍵元素,提供各種生態系統的服務,包括碳儲存以及不同動物群的食物和棲息地(生物多樣性)。而樹木的特徵(即年齡和大小)和環境(如位置、覆蓋物)而不是樹種,對於加強碳儲存和動物多樣性間的協同作用最相關,並點出大型老樹是關鍵。此結果不僅提供ES指標的新整合,具體而言更與城市規劃者和設計師息息相關,提供了景觀與城市規劃者他們的目標是不僅要考慮氣候變化,還要考慮城市動物生物多樣性需求城市的各項因素。
那麼,這些發現提供了我們522前什麼樣的思考呢?
城市樹木,一樹多利,它不是一個宏大的宣言,更像是園丁的耐心智慧。這表明了當我們選擇與城市生活共享樹木時,我們該超越單純的實用性或短暫的美學幻想。它鼓勵我們培養對自然緩慢積累的欣賞,珍惜古老和偉大的事物,理解樹木與環境間微妙的相互作用,並認為種植不僅是一項實際任務,而且是一個讓城市生活更加周到、更加安慰、最終更加美麗永續的機會。我們認識到,這些生物結構不僅僅是「生態系統服務提供者」,更是我們生活的無聲見證者,如果我們留意的話,它們還提供了與某種比我們自身更大、更持久事物的聯繫。一株大型古樹不僅是城市景觀中重要的生態資產,同時也提供大量的碳封存和複雜的棲息地結構,對於最大限度地發揮碳儲存和動物多樣性間的協同作用至關重要。

[1] Ramke, L., Knapp, S., & Straka, T. M. (2025). How does the choice of trees in favour of high carbon storage benefit faunistic biodiversity in urban areas? A systematic review.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61, 10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