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先生去了一趟岡山,帶了好些當地名產回來。其中目前最深得我心的,是圖中這款古見屋的「田舍羊羹」。(還沒全數品嚐過所以說「目前」)。事前我幫他做功課時並沒有發現這款羊羹,只看見各種糰子和黑豆製品。所以他能帶回這塊羊羹完全是託了別人的福。拿到時覺得手感很奇妙,隔著紙袋摸起來是硬梆梆的一大塊,原以為是有個紙盒還是什麼的,打開來才發現這款羊羹和我們熟知的羊羹完全不一樣,不是一般那種柔軟的口感,「田舍羊羹」表面非常的硬,有一層厚厚的砂糖殼,要用點力氣才能切得開,切開裡面就比較接近熟知的羊羹了,是濃郁綿密又不太甜的豆沙,覺得相當特別。
查了資料才知道,這家成立於明和元年(西元一七六四年)的「古見屋」,有著兩百六十年的歷史。落合地區因為是三條河川交匯處很早就有了河運,使用「高瀨舟」這種小型船往來內陸與岡山地區。由於上游的吉備高原盛產優質的紅豆、下游當時則是讚岐砂糖的集散地,拜地利之便很適合產製羊羹。初代店主福島太郎八是從隔壁的古見村移居到落合町,因此便將「屋號」取作「古見屋」,而他們家的羊羹則被稱為「落合羊羹」。目前這一帶共有五家店有在販售落合羊羹,身為元祖的古見屋應該算是最知名的,過去還曾經將羊羹上貢給明治天皇與昭和天皇。

落合羊羹的原料很簡單,就是紅豆、砂糖、寒天和水這四樣。水是沿用創業以來一直使用的井水,當地的井水因為是落合山麓天然湧出的,水質很好。紅豆則從當年使用的備中紅豆改成了北海道產襟裳種紅豆,據說是因為現在岡山地區的紅豆是高級品所以拿來做羊羹成本太高。從古見屋網站上的製程說明看來,不管是材料或手法似乎都跟一般煉羊羹似乎沒有太大差異。但奇妙的是,落合羊羹在製作完放置幾天後就會開始產生「糖化」作用,羊羹中的糖慢慢浮到表面形成脆殼,因此店家會建議在製作後三週再開始食用。羊羹的砂糖外殼脆脆甜甜,中間的紅豆羊羹則甜度較低(因為砂糖都浮到表面了?),濃郁滑順,不管配茶或配咖啡都很適合。我們這次吃的「田舍羊羹」是做成長方形後用竹皮紋路紙包起來再放進塑膠包裝中防潮,最後用紙袋包起來,非常樸實的外觀。另外還有以「高瀨舟」的模樣為模具,做成小船形狀的高瀨舟羊羹,高瀨舟羊羹因為形狀可愛而且體積小巧,因此很適合作為伴手禮送人,現在是當地的特色點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