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行為,其實可以從幾個層面來理解,背後可能藏著一些情緒需求與人際策略:
1. 尋求陪伴與存在感
長輩可能白天一個人在家,情緒比較空虛,等家人下班回來,是他們一天中最期待的時刻。
裝忙或瞎聊,是他們想引起注意、參與你的生活的方式。哪怕話題無關緊要,他們真正想要的是:「我還能跟你說話,你還會聽我說話。」
2. 避免被忽視或邊緣化
如果家人下班回來都各自滑手機、進房關門,對長輩來說,這是一種「被世界拋棄」的感覺。
裝忙,是一種潛意識裡的「我也有在做事、我不是閒人」的姿態。瞎聊,是在用話語把自己重新放進這個家的互動網路裡。
3. 情緒焦慮的轉化行為
有些長輩其實並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們也許焦慮、孤單、擔心子女,卻不知道怎麼說。
於是就透過「好像在關心你」「講一些有的沒的」的方式,緩解自己的內心壓力。
4. 傳統角色定位的殘影
長輩一輩子習慣「當家人中的主角」──煮飯、招呼、講話、處理大小事。
當年紀大了、身體不如從前,他們就會用「裝忙」來保有角色感與價值感,仿佛這樣才能證明「我還是這個家的主心骨」。
該怎麼看待這件事?
你不一定要迎合他們的每一句話,但可以選擇理解背後的動機。
適時地說:「媽你今天忙什麼呀?」「你講的這個我記得上次也有提到耶~」這些話雖然簡單,卻能讓他們覺得自己是「被看見的」。 甚至偶爾主動開話題,可以讓他們安心,不再用「裝忙」來博取關注。
小結
「他們不是故意煩你,而是怕自己再也進不了你的生活。」
多數長輩的「瞎聊」,其實是一種愛的表達方式不再同步的現象。他們還停留在你小時候的節奏,而你已經奔馳在快節奏的成人世界。
你不需要迎合他們所有的表達方式,但你可以選擇,不讓愛失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