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靈概略之吾見論述
開篇,先個別認識一下身、心、靈三者的關係。
這是給初學無概念的萌新學友看的,資歷深者跳過無妨。身心靈,一般分作身、心、靈三方面去理解。
吾家鍊魂師的身心靈關係圖內容,除「身」單純指身體外,「心」包含「假我」與「社會」,「靈」則包含「真我」與「靈域」,在此則不作深入講解,仍以身心靈三部份去理解即可。
「身」是身體、肉體,是生老病死的感受依據,是經由感官與身體機能相互配合,建立循環體系,與現實世界的環境密切結合,連結一切可見不可見、有形無形訊息的生命體存續運作核心。
少了身體,此世就算結束,該生命體的未來可能性將被徹底剝奪,對於這個世界接下來發生的一切變動將不再有任何干涉與參與的權利及機會。
「心」是心智、心理、心意、心念、理智、智慧、智識、意識、意志等通常認為是腦子主要功能發揮方向的指涉簡稱,亦是總稱。
實際卻不只如此。
善念、惡念、善意、惡意、正念、邪念、詭念、頹念、孬念、墮念等心念是「心」的基本功能。邏輯演繹查探歸納,愛憎欲妒恨痴狂,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緒情感與意識意欲的呈現,是「心」與「身」結合運作後的進階功能。
感悟覺知真愛好奇,自由創新求真求善,和諧平靜醒悟覺道,則是屬於「心」與「身」與「靈」結合的高階功能。
「心」本有的基本功能、「心」與「身」結合的進階功能、「心」與「身」與「靈」結合的高階功能,皆都以「心」為核心去運作,故這三者都能算是「心」的功能。
身心靈本就密不可分,互有影響,只是各有作為核心主軸的主要任務,雖將三者拆分理解,然實際運用時,若想窺見真相,三者整合探究方能感受其本質原貌。
「身」主管生命體的「存續」,「心」則主管生命體的「應變」,是生命體適應世界變化,分析當前環境,擬定應對策略,並產生催動身體行動的心源動力(情緒與情感),使生命體在混亂無序的環境中,仍可理出秩序與安適的生活條件,協助「身」的存續能夠更加持久無礙。
當「心」失去功能,生命體將失去適應能力,亦失去促使行動的心源動力,例如行屍走肉就是一種當「心」失去功能時會有的生命體狀態。
當「心」失去功能,生命體尚未完全失去未來的可能性,因「身」的存續功能仍在,但生命體對於環境變化的適應將失去主動權,僅能被動接受環境改變所帶來的後果,對於生命體的當下如何存續也難有對策,亦難產生使生命體正向存續的能量,故雖仍有未來可能性,然這個未來定然不會有助生命體有想要繼續存續下去的積極動力。
所以「心」已失去功能者,對於世界意志而言將成為可有可無,淪為廢棄物的存在。
「靈」是靈魂、靈性,也與靈氣、靈感、靈覺、靈域、靈界有關,「心」的高階功能也與之相關,神秘、奧秘、玄秘、輪迴轉世、前世今生等精神領域的事物也與「靈」有關聯,還有一些能量領域的事物也是。
「心無所住而生其心」這種無意往,訊息卻自然由心中浮現的感受也與「靈」有關。
例如體會過催眠狀態的人應該能明白,只問句「你內在正發生什麼」,就會有訊息自動浮現於腦海中,過程完全不用去想去思考,只需去觀察去體驗。
一些書上紀錄古代薩滿治病時會通靈出神,然後就會感知某些草藥的功效與使用方法,甚至是過去完全沒學過的事物,也都能得到隱晦的訊息,例如神諭。
有些靈性書籍記載,人可連結到宇宙的大資料庫「阿卡夏紀錄」。
阿卡夏紀錄(Akashic records),又譯作阿卡西紀錄、阿克夏紀錄或宇宙本源,其中「阿卡夏」一詞是由梵語akasha(天城文:आकाश 轉寫:ākāśa)音譯而來的,意譯為「天空覆蓋之下」、「空間」或是「以太」。
依照其理論,阿卡夏紀錄是一種不可知型態訊息的集合體,被編碼儲存在以太之中。換言之是一種非物理層次的存在(意即無法被知覺或體驗)。
阿卡夏紀錄被理解為既存於一切存在被創造以來、甚至在那之前,即使知識系統(例如醫學、法律等)隨著外在的時間變化有著複雜化的變化,但這些訊息均早被記錄於阿卡夏紀錄中。
「靈」在心理學中被認知為潛意識。
個人潛意識、集體潛意識、社會潛意識、無意識等均屬「靈」可探討的內容,但性質主要是超個人心理學範疇,非一般心理學所會涉及。
常規的心理學是討論「心」的範疇,在腦科學測量儀器進步後認知心理學與神經心理學則加入「身」的內容。
心理影響身體的學說盛行後,臨床心理則有結合「身」與「心」的內容產生。
但觀覽精神病史的書籍文獻,許多治療方式顯然尚未理解「靈」的內容,故而有了許多近乎虐待苦刑的離譜治療產生。
例如電擊、旋轉椅、從眼窩上方插根錐子破壞前額葉腦神經的諾貝爾醫學獎手術。
好些文學與思想巨擘都有參加過當時的精神治療,後來卻自殺了,不知是否與治療內容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如今,與靈性關聯較深入的榮格心理學之內容,在臨床心理學的治療上似乎漸有一席地位,超個人心理學雖仍未被主流心理學所接納,卻也讓心理學中關於「靈」的內容日漸豐富,假以時日,或許關於「靈」的臨床心理治療將有一門學派誕生。
「身」主管生命體的「存續」,「心」主管生命體的「應變」,「靈」則主管生命體的「昇華」。
許多超越生命體本身經驗與經歷的訊息,均與「靈」的領域相通。
有些是細胞記憶,有些是累世的靈魂記憶,有些是生命大整體的集體記憶,有些則是自身無所覺的潛意識記憶。
這些內藏記憶資訊一般意識平時難以覺察,當有心鍛鍊覺知能力,或生命經歷了某些關鍵時刻,又或某種偶然發生的契機——
例如過去開舊書店時,某位來吾家書店消費的客人就說,自己能突然擁有通靈能力,是因某天看見電視新聞迎來某位大師的舍利子,猝不及防的就突然雙膝跪地潸然痛哭,之後就能掃描別人的身體病痛了——
諸如此類的情況,就可能觸動某種潛藏的訊息或能量,致使自我的生命產生某種自己沒有料想過的「品質」昇變,令自己生命中原本習以為常的事物,從今而後都有了不同以往的觀點與想法。
甚至,可能會產生一些常人難以想像的能力。
這點,參與身心靈課程有些時日與經驗者,相信都見過一些能人異士。
雖沒有電影演得那麼誇張,但確實是常人少見又難以理解,且脫離一般常識的能力。
吾也有一些這類的能力,不過,都是常人經過身心靈課程的學習就能培養出來的感知能力就是了,還不到那些天賦異稟的人才的程度。
除此之外,「靈」與情緒及情感的昇華也有關。
「心」由個體去思考環境,「靈」則由整體去體會環境。
「心」可觀察分析歸納、判斷整合並產生好惡對錯,「靈」則可體驗感悟、接收靈感,窺見超越時下知識未能觸及的事物,並產生萬物一體性的融合感受。
「心」與「身」結合有情緒及情感,「靈」與「身」結合則有情懷與情意。
「心」在事物表層探究,「靈」則藉「心」對事物表層的研究,深入事物的深層探究奧秘。
「心」與「靈」的結合,可掌握萬事萬物的表裡深淺結構的變化趨勢,使當下意識悟見未來軌跡,亦可深入體會萬事萬物的交融共榮,令自己感受到自己是整體大環境的一員,故而對自己所生存的環境事物產生更深厚的情感,是謂「大愛」。
當「靈」失去功能,生命體將失去靈魂的連結,使生命失去彈性,也會失去與深層訊息交流的能力,對於事物的接納與吸收能力也會降低或停滯,人格品質也難再有提升的機會。
當「靈」失去功能,生命體的自我感會變得淺薄,如一個短視近利的投機份子,或是一個蒙昧愚痴的暴力份子。
雖有「心」的應變與「身」的存續,但少了「靈」的「昇華」,就會像一個為了活著不擇手段,沒有原則與道德下限,自私自利只求自己活得順意暢快的放縱人獸。
當「靈」失去功能,生命體將淪為只知解決當下問題的生存機器,可能是聰明的,可能是有魅力的,亦可能是可親的,但卻是沒有信仰的,沒有同情的,以及沒有考慮對於人事物會有何傷害的,只要能解決自己的問題就好的無情狠人。
雖然有可能適應社會良好,人際關係維持不錯,身體也許也會很健康,但很有可能私底下是個恐怖的犯罪者。
以上,大概就是身心靈的概略內容。
主要就「身」主管生命體的「存續」,「心」主管生命體的「應變」,「靈」主管生命體的「昇華」這三項。
所謂身心靈成長,就是提高這三項能力的強度,使自己的生命能更順利得到發揮,且擴展自我生命自由與幸福的可能。
至於某些身心靈成長被強調可能學到的神通,如果與自己生命的發展自由與幸福無關,通常幫助不大,就毋須理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