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後重提了古老的「劉備陰兵論」。這個陰兵是中國網路遊戲的名詞,類似官方埋在玩家間的暗樁。那個想法是說,劉備僥倖取得了徐州,之後在荀彧的計劃下,以相同的手法,投靠袁紹跟劉表,並從中為曹操製造勝機。
本來嘛,就是個結果論,不過今天來聊聊,劉備做了什麼?
劉表跟袁紹的敗亡,撇開劉備不算,還有一個形式上的共通點。就是「繼承權之爭」。附圖就是新三國裡,劉備對劉表立儲的規勸。三國志本身沒有這一段,但空穴不來風,誰也知道劉備後來就是挾劉琦以令半個荊州。
呸,真難聽,總之劉備支持劉琦,長子棒。
但比較少人知道跟注意到的是《先主傳》這句:「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先主敗績。曹公盡收其衆,虜先主妻子,并禽關羽以歸。先主走青州。青州刺史袁譚,先主故茂才也,將步騎迎先主。」
為了完整性截長一點,下附懶人包。
劉備在徐州被曹操大敗逃走後,投靠了他之前舉薦的茂才,即袁紹長子,袁譚。平常看就是劉備故事毫不重要的一段,但上面的設定把袁譚跟劉琦連在一起了。
劉備在這兩個陣營,都跟長子交好。而這兩個陣營,長子的繼承權都不穩固。
今天,一支陰兵要弄這兩個陣營窩裡反,去幫助得寵的袁尚跟劉琮有意義嗎?沒有,就是個錦上添花水到渠成之事,半點浪也翻不起來。
相反的,你就是應該要去跟長子說:大位是你的啊,自古都是嫡長子繼位啊,你不能這樣拱手讓給弟弟啊。陣營才會被撕裂。
而我之前推「劉備何時舉袁譚為茂才」的時候,我自己其實認為最可能就是「豫州牧」時期。汝南袁家四世三公,就算袁紹袁術撕破臉,袁譚的本籍很可能也還是在汝南。
豫州牧劉備舉他?合法。
至於合理性,這邊當然要說,就是曹操謀士安排的,讓劉備先施恩於袁譚,然後於困厄時投靠袁譚,進而煽動袁譚。
欸你前面不是說荀彧,這邊又在謀士三小?
因為當劉表、袁紹、長子,這三個關鍵字出現在一起時,就要想起那個人的名言。
「君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
喔錯了,這是劉備送呂布去死的名言,句型結構有點像嘛。
「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
這個才對,賈詡的名言。
當曹操問他該立曹丕還是曹植為繼承人的時候,賈詡裝模作樣地說了這句話。
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賈太尉。
離間計,是他的專門科。
我忘了補一點:曹操取下荊州後,賈詡其實也是建議,不用去打,在這邊休養生息,孫權自會來降。
就問憑什麼?腦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