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友同時罹患心血管疾病,可望透過降尿酸老藥,找到全新解方!慢性腎臟病(CKD)患者也是心血管疾病(CVD)的高風險族群,其中難被清除的「親蛋白尿毒素」累積,被視為關鍵元兇之一。國內最新研究發現,常用於治療高尿酸血症的藥物Febuxostat(非布司他),在動物試驗中,不只具有保護腎功能的潛力,還能抑制親蛋白尿毒素「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 IS),並促進受損血管的修復與新生,相關論文已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圖說:腎臟科醫師侯羿州建議,糖尿病、高血壓、有家族病史的高風險族群,最好定期監控血液「硫酸吲哚酚」濃度,輔助評估腎功能。(資料來源:偉喬生醫)
慢性腎臟病患者因腎功能衰退,體內廢物無法有效排出,其中親蛋白尿毒素「硫酸吲哚酚」易與血液蛋白結合,導致難以透過血液透析有效清除,長期累積增加體內氧化壓力,引發血管內皮細胞發炎、損害血管功能,抑制身體自我修復及新生血管的能力,大幅提升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與死亡率。

圖說:慢性腎臟病患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其中難被清除的「親蛋白尿毒素」累積,被視為關鍵元兇之一。(資料來源:偉喬生醫)

圖說:精準檢測「硫酸吲哚酚」強化腎功能評估指標,對於腎友共病發展及潛在心血管風險,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資料來源:偉喬生醫)
親蛋白尿毒素不只傷腎,更是全身健康的未爆彈,精準檢測成為早期預警關鍵!新北市耕莘醫院腎臟科醫師侯羿州指出,CKD患者常見合併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治療上更為複雜。「根據臨床觀察,血液中硫酸吲哚酚(IS)濃度較高的腎友,往往腎功能惡化速度較快,血管更容易硬化、鈣化,要有效降低IS濃度,確實是一大挑戰。」因此將「硫酸吲哚酚」納入腎功能評估指標,對於未來共病發展及潛在心血管風險,具有重要參考價值。醫師建議像是糖尿病、高血壓、有家族病史的高風險族群,最好定期監測「硫酸吲哚酚」濃度,若有異常才能及早發現、介入治療,延緩病況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