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即是色彩,凝視英國靈魂的形狀】
「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英國泰德美術館典藏
▍被浪捲入的撕裂
我喜歡透納筆下的海浪,不同於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像是「觀察世界」的凝視,透納筆下的浪像「感受世界」的撕裂。兩個人的作品都是對大自然的敬畏,但一個像是眼睛張得很大,另一個則是整個人已經被大浪捲入。

▍失重的心之瞬間
透納的畫總有種失重感,他要把心中的那團模糊卻巨大的感受,化為延續百年的瞬間,他曾親身經歷暴風,在船上目睹人類在自然面前的脆弱,他畫的浪,帶有死亡與崩潰的真實重量,是無法定義的身體經驗。
▍用身體記住風暴
據說透納在畫完《The Shipwreck》之後,曾對身邊的人說,他畫那幅畫的時候,整夜沒睡,腦中有風聲、手中有浪,他說那不只是創作,是一次災難的重演。他一輩子都相信:「畫家要用身體記住一個場景,否則畫出來的都只是圖解。」
▍從心共鳴的暈眩
透納的畫雖是靜止的,但那畫中的波動會搖晃你、讓你從心底共鳴而暈眩、會讓你懷疑這世界是否有邊界。看著看著,不確定自己是在畫外,還是早就被捲進畫裡了。而這種顫抖,正是透納畫浪的真正理由——不是為了描繪海,是要你和他一起,在那一瞬間,失去平衡。
透納劃時代實驗性的融合了水彩及油畫技法,能畫出眼中的物品映照在心中的情緒,而不是單純只畫出物體。讓人心臟一瞬間靜止、呼吸驟停、像被雷電閃擊,不是因為震攝,而是因為「這畫面就像我內心波濤的風景」,被光瞬間劃開。

▍ 世界變得模糊,只有心跳很清楚
某次透納坐在疾駛的火車裡,突然下雨,他打開窗,把整個人探出窗外,讓風和雨狠狠拍在臉上——旁人看來瘋狂,但他是為了用身體與靈魂感受「速度」在心裡形成的感覺。後來,他把那一刻畫成了《雨、蒸汽與速度》:
你看見一輛火車從濃霧裡衝來,橋墩孤立,線條幾乎看不清。但你知道,這不是描繪,是感覺。是當你決定往前衝的那一秒,世界變得模糊,只有心跳很清楚。

透納比任何人都早明白——我們看到的世界,其實是情緒與光的混合物。他不只是畫出風景,而是畫出「風景如何被看見」,這讓他跨越了寫實主義,也跨越了古典美學。
▍畫出無法說出口的那一秒
當你問透納提筆時要畫出什麼?或許他會這樣回答你:
「畫出我無法說出口的那一秒。畫出情緒還沒變成詞語前的顫抖。」

你不是去這場展覽看畫的,你是去看色彩如何捕捉神性的痕跡,和一位終身孤獨的畫家,一起在暴風中等待天光。

◍ 展覽|《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 英國泰德美術館典藏》
◍ 日期|6/27 – 10/12
◍ 地點|臺北市 中正紀念堂1、2展廳
◍ 售票|https://pse.is/7lscl6
#威廉透納 #透納展 #崇高的迴響 #泰德美術館 #中正紀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