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光灑落的窗邊,靜靜翻閱《象與騎象人》。是一場與內心大象共處的練習。
無壓力閱讀計畫:從書櫃中選出的旅程
這段期間,我給自己一個小小期許——能夠完整翻閱一本書
瀏覽書櫃時,決定重讀去年看過的《象與騎象人》
為了不讓閱讀變成壓力,我選擇了輕鬆且靜心的方式進行:每天坐下來讀一點,哪怕不小心睡著,也沒關係,就 let it go。 有時甚至一天什麼都不做,讓自己放空
意外的是,我順利地在一個星期內看完了這本書,這次的閱讀效率竟然異常地好,也讓我體會更深
不只是複習,是更深的咀嚼與內化
透過重新咀嚼文字,我發現自己對書中主旨的理解更深入,
也更能體會作者想引導我們覺察「本我、自我」之間的互動與張力。
某種程度上,我覺得我開始實踐了書中提到的:「象與騎象人」的相處模式
這本書的四大架構如下:
📍 人象對峙的原因:是什麼讓你不幸福?
📍 了解大象的力量:我們該如何與潛意識相處?
📍 馭象之道的方法:幸福來自內外兼修
📍 馭象而奔的心法:關於意義與人生的終極探索
心理濾鏡決定了我們的世界感受
書中提到,人是通過心理過濾來看這個世界的
也因此我們會產生情緒,對事件反應,甚至陷入心理疾病
莎士比亞曾說:
事情沒有好壞,是人的思想在作祟
理解「為什麼人難以改變」的根本後
我們就能放下那些用盡力氣卻沒成果的老方法, 開始練習用更有技巧、更溫柔的方式改善自己
放手追逐,轉向內在
現代人其實跟古人一樣,總在追逐那些不會讓自己更幸福的目標,
卻在盲目中忽略了最該培養的內在與精神層面
古聖賢早就說過:
「要懂得放手,不要汲汲營營,轉向內在,才能真正自由。」
要如何訓練內在的大象(潛意識)?
不是用說理去壓制,也不是靠打敗來馴服, 而是要學會「不跟大象拔河」, 用一點一滴去調整自動化的思考,慢慢轉化自己的情感回路
智慧藏於大象內隱的知識中
智慧,不總是來自外在教條,而是來自我們內在所積累的 「內隱知識」
這類知識來自個人經驗、價值觀、生活實踐,
藏於大象的身體記憶之中,是我們日常中默默鍛鍊出的生命技巧。
閱讀這本書再一次提醒我:
與其控制內心的大象,不如學會傾聽它,陪伴它,與之共舞
或許幸福,就是來自於那個慢慢學會與自己相處的騎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