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行動,前提都有個動機。在認識到這本書的前一個禮拜,我獨自一人去了趟森林遊樂區,當時走在一條人煙罕至的步道裡,周圍的景物全是樹林,連步道都是原始的石塊拼接而成,步伐不斷前行,環境安靜得只聽見自己急促的呼吸聲,但卻有種前所未有被呼喚的感覺,它著實就是種感覺,無法用任何語句來形容。
離開森林後的一個禮拜,我總會不時想起當時的情景,在略有雲霧的森林裡,大口呼吸著清晰空氣,還有腳落下感受到的每一步重量。某天看老高的影片時,正簡單描述著住在西伯利亞森林裡的原始部落,也帶到了《鳴響雪松》這系列書籍,頓時又讓我想起了一個禮拜前的森林,這種巧合性正吸引著我去閱讀它。
故事角色
泰加林長者
故事一開始提到了住在西伯利亞雪松林的兩位長者,那是作者在河道經商時所遇到的原始居民,他們帶著非常篤定的語氣與作者訴說,「有顆會鳴響的雪松所積蓄的能量需要釋放,不然這棵樹最後會帶著這些能量自焚死亡」。而這兩位長者與作者間的談話內容,將為作者日後的人生帶來巨大轉變。
企業家
弗拉狄米爾.米格列,本書的作者,也是位俄羅斯企業家。他的形象就像是用金錢與權力在生活的人一樣,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帶給人們慾望的驅使,資源掠奪,用著資本主義的世俗價值賴以為生。由於「松子油」的商機決定再次前往西伯利亞雪松林一探究竟,卻讓他成為了必須寫書的作家?
阿納絲塔夏
本書的主角正是這位名為阿納絲塔夏的奇女子,作者描述她鮮少離開過這片雪松林,卻通曉世界的任何事物,連書中內容也幾乎是出自女子的口吻才完成的創作,她是接近神性的存在,她的夢想將會引領人類連結最真實的自己。
那些不曾想像過的事物
下面會分享一些看完書籍後覺得特別吸引我的部分。
獨自一人在森林裡生活的方式
由於自己本來就很嚮往親近大自然的生活,所以在學生時期就不斷思考,「如果人類是主宰地球的生物,如果我們真的這麼厲害,那為什麼我們還需要靠著周圍的有機物生存呢?」從這個觀點延伸,我總隱約覺得或許是他們提供了我們的需要,而不是我們掌控著他們。
書中阿納絲塔夏的生活環境正呼應了這點,她住在一處沒有水泥、沒有圍牆,在我們眼裡看似塊空曠的土地上,她所需的一切都在原始的雪松林裡。在她的生活裡,唯獨身上單薄的連身薄裙,身邊沒有一樣物品是我們日常的必需品。
技術治理的世界
有趣的是,她稱我們日常的生活環境為技術治理的世界。她說到,其實我們初來乍到生在這個世界上,本應早已擁有了一切,而理解世界的本質與人類存在的意義只需要九年的時間。
但文明的長河中,讓我們的當代社會給嬰兒的是白色的天花板、圍起來的嬰兒床,等小孩長大一點可能會給他一些叮叮噹噹的塑膠玩具,完完全全地活在「人類」所創造的世界裡,而過了九歲後,他將很難理解與大自然還有生態間的關係,也將無法理解生命的本質,只能盲目地活在人類世界裡。
帶給我的深刻反思
為什麼我們需要這樣生活?
就像前面提到的,她住在原始森林裡,她所需的一切都在這片雪松林間,難道她都不用擔心吃的,不用擔心生存方面的事務嗎?沒錯,她不需要擔心,因為她與自然萬物所連結的一切令她不用煩惱,從她的日常生活看來,或許世界一開始就被創造成,人類不需要為了找食物而去浪費精神能量。
反觀我們的生活,看似什麼都擁有,看似可以為物質賦予多種選擇,但如果跳脫我們所生活的環境框架,真的有必要沒日沒夜地追求這些本應該就擁有的事物嗎?
我們只能是這樣嗎?
在書中她提到了一個概念,能夠讓我們技術治理的世界重新連結自然宇宙萬物的方式,名為建造「祖傳家園」。
如果我們剛好擁有一塊地,我們將能透過種子傳遞自己的基因資訊連結宇宙,在植物生長的過程中,會接收從宇宙中獲取我們身體所需的一切訊息,當吃下擁有自己資訊的果實後能為身體帶來極大益處甚至活化思維,同時我們也能夠在種植的過程中理解許多從沒想過的事物。
真實與虛構間的掙扎
平心而論,作者的寫書方式真的無法說服我他是個暢銷作家,而且還有可能只是個紙醉金迷的世俗人類,最荒謬的是,像阿納絲塔夏如此有智慧的人類竟然對這樣的企業家一見鍾情,然後她的夢想會透過作者所傳達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雖然邏輯上感到非常怪異也無法真正讓我信服,但書中內容的每一字句令我感到尤為激動,確實值得開始省思,做為一個人活在這世界上,我能夠讓自己擁有多深的體悟,而我是否也能夠為世界傳遞一些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