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給予還是分享?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給予是一個施與受的二元概念,我們應該改變這個觀念。

你有知識、感情或物件想要與人分享,那是你的意圖,你可以「分享」,而不是「給予」或「付出」,也不是捐贈。無論是親子、情侶、同儕或任何關係,或者陌生人偶然間的互動,都一樣。你有東西要分享,那是因為你感動、喜悅或覺得重要,別人願意一起分享,你要感謝他;如果別人不願參與你的分享或半途想要抽身,都是對方的自由。如果你不是心甘情願,那就不是分享,更不算是付出、給予或捐贈,而是虧損。

人際交流的能量,以螺旋式彈射到彼此身上,像龍捲風的形狀,但有可能是激烈的,也可能是和緩的,有可能是正能量,也可能是負能量。能量在對方那裡攪動之後,摻雜了他的情緒,再傳遞回你身上。如果持續地互動,能量就反覆在你身上攪一攪傳送到他那裡,再從他身上攪一攪彈射回你這裡。因為不斷添加新的情緒攪拌進能量螺旋裡,所以回彈的能量可能產生很大的質變。

例如,父母對小孩的愛,其中可能百分之五十是正能量,百分之三十是對自己的結晶成果的成就感、百分之十的期望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百分之十的佔有慾,每個人的數字不同;能量傳到孩子身上時,可能是百分之二十的正能量、百分之三十的壓力與百分之五十對關注的渴望攪拌在一起,再反彈到父母身上。情侶之間,可能百分之七十屬於追求浪漫的慾望,加上百分之三十的佔有慾,諸如此類,互相彈射激情、衝突或幸福的能量。

如果對於任何有形和無形的事物,都能抱持「分享」的心態,純粹地「分享」一份情感、一種喜悅、一個發現、一個大秘寶⋯⋯可以分享的越多,心靈自然越來越豐盛,消弭虧損與匱乏的恐慌。

我們有很多東西可以分享,這些東西都是心靈可以創造出來的!

♡♡♡♡♡♡

※我的Line主題頁販售網址→

https://store.line.me/themeshop/author/9638234/zh-Hant

※我的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brandyhou/videos?view=0&sort=dd&shelf_id=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回神記事
0會員
51內容數
出神,恍神,回神。 侯延卿的天馬行空。
回神記事的其他內容
2025/05/29
如果你對現狀不滿,表示你的靈魂接下了某些挑戰,但你沒跟上靈魂的腳步。 醒醒!叫醒自己,靜下心來,審視現狀,有哪些破口是你可以突破的?哪些事情是你還需要去學習的? 如果你的人生一直重複出現相同的模式,或者一直犯相同的錯誤,那就表示你必須突破自己的觀點,重新建構自己對人生的態度。
2025/05/29
如果你對現狀不滿,表示你的靈魂接下了某些挑戰,但你沒跟上靈魂的腳步。 醒醒!叫醒自己,靜下心來,審視現狀,有哪些破口是你可以突破的?哪些事情是你還需要去學習的? 如果你的人生一直重複出現相同的模式,或者一直犯相同的錯誤,那就表示你必須突破自己的觀點,重新建構自己對人生的態度。
2025/05/29
愛與品格,是人生自備的便當與導航系統。 愛的便當可以生成「不愛」(冷漠、怨恨)、「小愛」(對自家人的愛)、「大愛」(對宇宙萬物之愛)等口味,品格導航具有「邪惡」、「自私」、「良善」、「高尚」等等方位指標。 只要我們願意有愛、有品格,就可以讓它們發揮作用,差別只在於我們要發揮什麼樣的愛、什麼樣的品格?
2025/05/29
愛與品格,是人生自備的便當與導航系統。 愛的便當可以生成「不愛」(冷漠、怨恨)、「小愛」(對自家人的愛)、「大愛」(對宇宙萬物之愛)等口味,品格導航具有「邪惡」、「自私」、「良善」、「高尚」等等方位指標。 只要我們願意有愛、有品格,就可以讓它們發揮作用,差別只在於我們要發揮什麼樣的愛、什麼樣的品格?
2025/05/29
有時候,人生好像變成了公式。工作很煩,想換工作又覺得猶豫⋯⋯每天的生活千篇一律,或者一直重複同樣的模式⋯⋯前景茫茫,人生好像失去了意義⋯⋯ 我們需要的改變,其實在心裡,不在外面。 連真理都是變動的,何況日常,一定有我們與各種人事物之間的關係,正在以不同的速度產生裂隙,或產生質變。
2025/05/29
有時候,人生好像變成了公式。工作很煩,想換工作又覺得猶豫⋯⋯每天的生活千篇一律,或者一直重複同樣的模式⋯⋯前景茫茫,人生好像失去了意義⋯⋯ 我們需要的改變,其實在心裡,不在外面。 連真理都是變動的,何況日常,一定有我們與各種人事物之間的關係,正在以不同的速度產生裂隙,或產生質變。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聽到大家的對話,不經意說著「他/她應該.......」、「你/妳應該.......」,乍聽下這樣的對話是帶著關心建議,但若拆解語言背後的結構,是經由說話人的潛意識消化後,所拋出的鏡像語言。   基本上「應該」這二字本身就帶著自己的觀點、期許,而個人觀點的形成,是建構在生命過去經驗的內化,以及
Thumbnail
常常聽到大家的對話,不經意說著「他/她應該.......」、「你/妳應該.......」,乍聽下這樣的對話是帶著關心建議,但若拆解語言背後的結構,是經由說話人的潛意識消化後,所拋出的鏡像語言。   基本上「應該」這二字本身就帶著自己的觀點、期許,而個人觀點的形成,是建構在生命過去經驗的內化,以及
Thumbnail
不求回報的付出存在嗎?
Thumbnail
不求回報的付出存在嗎?
Thumbnail
溝通、談判的目的,不是「獲勝」,是取得共識。懂得多的人,反而需要負擔更多的溝通成本。
Thumbnail
溝通、談判的目的,不是「獲勝」,是取得共識。懂得多的人,反而需要負擔更多的溝通成本。
Thumbnail
作者的話: 一旦把不同設定為理所當然的基調之後,就覺得每一次相同都感天動地的。
Thumbnail
作者的話: 一旦把不同設定為理所當然的基調之後,就覺得每一次相同都感天動地的。
Thumbnail
好好說話有人說是藝術,也有人認為是學問,都對,但也可以更簡單,不矛盾說話就不傷自己與別人的心。 說話是表達、溝通的工具 善用是加分,如果用不好不止扣分,可能還會負分,這樣說話變的需要更加注意,確實是如此需要謹慎,因為說話也代表自己的人格、個性、涵養,所給人的印象及感受。 最常聽到〈
Thumbnail
好好說話有人說是藝術,也有人認為是學問,都對,但也可以更簡單,不矛盾說話就不傷自己與別人的心。 說話是表達、溝通的工具 善用是加分,如果用不好不止扣分,可能還會負分,這樣說話變的需要更加注意,確實是如此需要謹慎,因為說話也代表自己的人格、個性、涵養,所給人的印象及感受。 最常聽到〈
Thumbnail
人生僥倖活到現在的我有個感想就是「不要說教」 而不是「不要在不該說教的時候說教」 而是盡量把「說教」 改成「分享」or「建議」
Thumbnail
人生僥倖活到現在的我有個感想就是「不要說教」 而不是「不要在不該說教的時候說教」 而是盡量把「說教」 改成「分享」or「建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