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5月27日,本年全球藝術與骨董拍賣公司成交總額58.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2%,且超過100萬美元的作品較去年略減,而私洽與網路交易繼續增加,這些結果固然不出業者所料(附表一)但藝術市場是向下沈淪還是向上提升呢?

如果依照地區(附圖一)與品項(附圖二)的綜合研判:目前藝術市場獨自憔悴的頭號殺手,是美國市場的低迷,以及其領導的當代藝術市場風潮的消退。另一個旁證:是今年以來的大型藝博會,也是以美國的最為慘澹(附表二)



儘管無法涵蓋去年最亮眼的中東地區,這些資料也透露了與外界預期相左的現象:中國市場與藏家的重振。除了縱橫巴賽爾香港與Art Central,彼等於香港拍場的活躍眾人皆知;甫收官的北京的藝博會,雖然骨董攤位高於現當代藝術,但國際畫廊參與度達25%,35%的攤位也引入AR/VR 等數位展示,表示即使是內捲,中國藝術市場求新求變的企圖不減。然而,中國藏家不再對西方當代,尤其是Ultra Contemporary 像過去那樣買單,連對所謂F4 、F10也不捧場--曾梵志的面具低空掠過成交是一個例證。反而,中國藏家對較年輕,80後的本土藝術家興趣濃厚,而對傳統水墨以及珍稀骨董的蒐求更不遺餘力。特別是古書畫的藏家甚多是新一代的後起之秀,如此番在佳士得與林百里纏鬥饒介手卷歷經200口叫價的,是山東的80後富二代!港陸景氣固然迄未翻升,但中國市場本身的底氣,藏家的世代交替成果,以及爭奪藝術史話語權與審美觀的志向,是絕對不容低估的!
拍賣公司的營運反映在績效消長依然顯著:例如佳士得將春拍日期調到與香港巴賽爾藝博會期間,紐約的印象派與現代大師的上拍採取量少質精的原則,結果帶動整体夜拍氣勢,從印象派、現當代、中國古書畫、骨董都叫好叫座;反觀蘇富比,不但幾乎主要品項都被輾壓,還鬧出拍賣佛陀陪葬聖物的大爭議。對仍深陷於財務危機與人事紛擾的蘇富比來說,是雪上加霜。但縱觀多項指標: 整體產業呈現正向演進,開啟了健全復甦的契機(附表三)

根據Artprice統計:今年以來最暢銷的藝術家是達利--成交了676件,成交率接近73%,但85%是版畫。緊跟在後的是畢卡索與安迪•渥荷; 而全球最最受歡迎的女藝術家是草間彌生,她的拍賣成交率達到驚人的86%,成交金額2200萬美元,都超過了畢卡索!(附表四)

不誇張地說:草間的南瓜,幾乎像貴婦的柏金包,成為亞洲豪門的標配了!實在不禁聯想到爆紅的偶像團體AiScReam那首洗腦魔曲「愛♡スクリ~ム!」
Yeah yeah yeah この恋この愛で
Melt melty 溶けちゃうよ
ねぇ? ねぇ? ねぇ?
気づいて"my darling"
それは! アナタ!
(Yeah yeah yeah 這份戀情 這份愛意
Melt melty 快要把我給融化了
吶? 吶? 吶?
看向這邊好嗎"my darling"
我說的 就是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