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港台旅行四個星期, 暫時休耕,又重新開始筆耕我十年美國矽谷職場的體驗。
美國矽谷X公司是大學電腦系畢業生夢寐以求的聖地。
我加入X一段日子後,總結了我對X電腦工程師的看法。我不想兒子做X公司的電腦工程師。不可能吧?我是否有神經病?
我2014年加入 X公司,之后和很多很多工程師一起工作,他們大都年青,有些甚至只比我孩子大幾歲。剛開始的幾個月,我和工程師一對一會議時,經常會出現這樣場景:會議開始,我會試著聊一些非工作內容,打破沉默。他們對這種「打開話匣子」的嘗試沒什麼反應,通常會露出一種眼神:「你找我開會係想我幫你解決咩問題?你要什么?」。大部分都心地善良,肯幫人,對工作很投入。我當時覺得,他們有點似機械人多過人, 仿佛少了一種人性感。他們頭腦很好,生活無憂,X也不算是壓迫員工的公司。我很快發現他們的生活在一個扭曲的現實。多接觸後,他們很好人,只是頗多不喜歡社交。
我記得有兩個工程師: M來自俄羅斯 和J來自中國。 M 非常害羞,在大多數會議中,我覺得 M 更喜歡與電腦語言互動而不是與同事互動。經過幾個月的合作,M說話多些。 M 的說話方式不同,我還是錯過了他三分之一的觀點。 J 是一位新員工,和他一起工作很愉快。 與許多工程師不同,J 與人相處融洽,聰明而且程式編寫速度很快。幾年內J升了了兩次職,我為他感到高興。
當時X公司過半的員工是軟件工程師,是在最高層,是最受尊重的,很多決定是他們做的。我在大學也是讀電腦本科出身,然後入職幾年後「中途出家」變成經理,也算明白軟件工程師的思維。X公司員工就是頭腦太好,容易變成算死草,自以為是,會在小點上討論沒完沒了,樂在其中,無時間表,這種沒完沒了,是很煩人,大概我腦袋比這些聰明腦袋真是相差太遠太遠。
X公司有很多很多新產品,一看就是死路一條,是浪費時間。年輕員工覺得試過先知呢, 在他們眼中,有產品發佈就是成功,新產品無業職也可以升職。當年X公司有錢,化得起,我們有經驗跟他們講就像對牛彈琴,對他們潑冷水,對自己也沒有好處。現在X公司也再不能那麼奢侈,沒有那麼浪費啦。
在X公司內,軟件工程師是話事人。雖然可能不用為生活擔憂,財富大概也令人羨慕,工作也有挑戰。唯一是生活在一個扭曲的現實。
第一,世界人口計,軟件工程師恐怕不到十分一。X公司當時是一半員工都是「天才級」工程師,「天才級」工程師周圍也是「天才級」工程師。現實世界可能是一成係工程師,也要跟不同的人相處。外面世界的工程師更不是個個「天才級」。
第二,X 的工程師容易「被寵壞」,一入 X 公司做電腦工程師,已經成功,生活又舒適,薪優福利好,金手銬不容易放棄。
我是非常尊重同欣賞我遇到的天才電腦工程師。可以跟佢地共事,對公司貢獻,産品創新,對世界貢獻,是與有榮焉,非常感恩。在我跟廣泛部門合作嘅多年體驗,我唔會話其他部門跟工程部一樣重要的官方說話,X公司如果無咗頂級工程師,會玩完吧!偶爾聽到其他部門酸葡萄提出公司寵壞工程師,又或懷疑頂級工程師的貢獻,真是笑話吧!
你會唔會想過這樣生活?「當然想啦,人生順順利利,多好。」是我未入 X公司 前的答案。在X公司幾年之後,我會答「未必,年輕人可以多嘗試,發現自己,一畢業就有金手銬也不一定是好事。金錢買唔到人生經歷」。這個改變我也覺得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