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分享]關於我從零轉職成網頁前端工程師的那檔事(下)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職場故事 #網頁設計 #前端工程師 #轉職 #跨領域

raw-image



系列整理

【故事分享】關於我從零轉職成網頁前端工程師的那檔事(上)

【故事分享】關於我從零轉職成網頁前端工程師的那檔事(中)


---


八、軟體公司的前端工程師之路


新公司不是做網頁專案的,而是自己研發資安軟體的公司,主要只有一個大專案,跟很多客製化的需求。


我在這次轉職時有考慮到,我其實不太喜歡一個案子做完就結束的感覺,因為那會讓我覺得這些作品做完好像也不是我的東西,我只會想趕快把案子弄完交差了事,不會想好好地維護這個網頁──畢竟你再認真,客戶也不會多給你錢──所以我想選擇一個做自己產品的軟體公司,我才能好好花心力對待一個作品。


有發現嗎?


這次換跑道的過程中,我不只是考慮外在條件(薪水、名號),終於也開始考慮自己的心情,跟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了。


懷著感恩的心,我進入了新公司。上班的第一天,面試我的那個主管就出差一週,然後我以為會帶我的前輩,其實已經離職了。


What?


人生就是這麼曲折離奇,Fuck。


為什麼一個已經離職幾個月的人會回來幫忙面試啦!!!有什麼毛病!!!


……總之,我的前端工程師前輩離職後還很好心的回來帶了我一天,交接完就跑了,留我一個獨自面對一個超級龐大的專案。


現在知道為什麼我說最好要有自學能力,還要可以獨立作業了吧 (╯T皿T)╯︵┻━┻


後來……後來我也不知道我怎麼熬過來的,反正就從修Bug開始慢慢摸懂整個專案的邏輯、慢慢摸熟前輩們留下來的Code,大概到一兩個月後才開始有大型專案,要做新功能。沒客製案的時候我就會自己摸專案,把想優化的地方優化一下。


這樣懵懵懂懂跌跌撞撞地也是走過來了,而且成績還不錯。


我做的那個新功能在進公司的兩年內都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而且常常在會議中被業務提到,我們的產品功能跟其他家其實差不多,但是UI介面比別家好很多,所以客戶才選我們的產品。


超、有、成、就、感。


超、爽。


我在這間公司體驗到很多不曾有的經歷,也學到很多不同的思考模式,也終於對於「上班」有了不同的解釋。


對以前的我來說,上班就是整天必須跟一大群不喜歡的同事和主管混在一起,勉強地做些自己不感興趣的事,處理完各種麻煩,才能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


雖然還是有一大堆處理不完的麻煩,但至少在這間公司,同事們都很好,主管人很Nice還很尊重我,工作時我做的是我想做的事,得到的回饋都是正向的,公司福利隨著業績成長越來越多。我在裡面安逸地待了將近三年,這是我出社會後做得最久的一份工作。


但我現在也已經準備要離開了。


為什麼?因為我覺得我是時候改變了。


我有查覺到,當我的人生必須做出重大抉擇時,我的身體都會透過強烈的不適告訴我,我該離開了。


如果我忽視身體的警訊,這個警訊就會越來越強烈,強烈到我無法忽視的程度,強迫我認清「我其實很不舒服」的事實。


就如我前面所說,一份工作越爛,你走的時候就越沒有牽掛,但當它算是個不錯的工作時呢?你能輕易割捨嗎?


如果找不到合理的理由,其實很難。


所以這回,我必須明確知道「我到底想要什麼」,再繼續往前走,不能再像過去那樣走一步算一步,那會讓我走進死胡同裡。



九、什麼才是適合我的工作型態?


我考慮了半年以上,才察覺到,這次我想改變的是「工作型態」。


人在不舒適的狀態時,很常會想尋求心靈的慰藉。這次我開始研究「人類圖」,從人類圖上,我找到了答案。


當我發現我是「投射者」時,我用網頁跟Podcast找了很多老師的說明,聽著聽著才發現,原來我一直在用適合別人但不適合我的方式工作。


還記得我一開始學習網頁設計時做了什麼嗎?我試著讓自己每天八小時在電腦桌前打程式碼,儘管這個行為會讓我感到筋疲力竭,為了找到工作,我還是硬撐下來。


其實一直長時間持續的工作,就是不適合我的工作型態。


投射者擅長觀察,能夠很快地找到更有效率的工作模式,所以其實我的工作效率很高。以現在的能力來說,我只需要花其他前端1/4~1/8的時間就能完成工作,但我依然無法休息,無法安排自己的時間。


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什麼我這麼容易感到疲累,就算沒加班,回家還是會累到癱在床上不想動,原來是因為我明明是個投射者,但我卻強迫自己用生產者的模式工作。


那我現在離開了,可以去哪裡呢?


以一般思維而言,既然我的自律能力好、工作效率又高,我可以考慮遠端上班、或者接案過生活,這似乎都是不錯的選項,但我會把這些常見的方法擺到較後方的順位。


為什麼?


因為我內心隱隱約約有些不甘心。


遠端上班也好,接案也好,其實這些都是一次性的收入,我必須一直持續的工作,才能維持我基本的生活開銷。現在物價上漲的速度快得不可思議,如果繼續維持舊的思維賺錢,那我不要說買房了,再過幾年,我會不會連勉強維持基本生活開銷都很勉強?到時候,我還有閒錢吃餐廳嗎?還有閒錢買自己喜歡的小東西嗎?


我不想甘於這樣的生活。


這是我一直以來勇於承擔風險,即使撞得頭破血流也想要改變的動力。


而我也的確走過來了,反正A方法不行,我換B方法,B方法又不行,我就換C方法……我失敗時不會在同個地方跟問題硬碰硬,我也會怕,我也會退縮,但我會選擇繞個路再往前走。



十、裸辭創業耶,不怕嗎?


真正勇敢的人不是感覺不到恐懼,而是有恐懼相伴,依然願意向前跨步。


我看得到現在的趨勢,我知道哪些東西賺錢,但我一直沒有勇氣跨入。跟一般人相反,我總是在聽那些光鮮亮麗的行業有哪些辛酸,導致我待在原地發抖了好久,都不願意離開舒適圈。


那現在,我終於想脫離舒適圈了。


反正這些行業最辛苦的地方我都知道了,頂多就……那樣嘛……


總之,我決定出來創業了。


我曾經寫過小說、畫過漫畫、當過部落格寫手、設計過網頁、寫過程式碼、在網路上討論過時事、辦過展覽。我會的東西很多很雜,每種都摸一點的習慣很難成為某個領域的專才,但通才的特性對於一個準備創業的人來說,還真是方便。


全部想辦法自己來,不用找人合作、不用找員工、不用外包,從前期規劃、文案企劃、形象設計到錄音、影片製作,我可以都自己做、自己學,可以省很多成本,我基本上只需要負擔自己的生活費就好了。


……肝要注意一下就是了 😭


寫這篇文時,我應該還在前期規劃跟形象設計的部分。目前已經確定先從方格子的部落格開始經營,等年後離職時間比較多再開始經營Podcast(用Sound On上架),之後會開始做Hahow的線上課程(主要的變現方式)。


---


後記


「關於我從零轉職成網頁前端工程師的那檔事」這個系列文算是我的自我介紹。


之後我預計每週會更新2篇文章,我的主題會聚焦在「自我成長」上,包含我的學習筆記、我對產業趨勢的觀察、我的心靈成長過程分享,或由讀者提問的特定主題分享。


如果對某些主題感興趣,歡迎留言或者Mail給我哦!


---


作者簡介


S判

現役網頁設計師、資深前端工程師,熱愛吸收新知、觀察趨勢。


噗浪:https://www.plurk.com/s88431ss

信箱:[email protected]


如有合作邀約,歡迎Mail洽談。

斜槓不是為了賺更多錢,只是因為我想做就做! 國中斜槓寫小說,高中斜槓畫插畫,大學斜槓畫漫畫──現在又要斜槓寫部落格、做Podcast,到底有沒有在念書/工作呢? 這個部落格會分享我從小到大斜著向前走的過程,以及一些心靈成長、自我成長相關的故事,若有興趣歡迎追蹤訂閱,並留言讓我知道你的想法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職場故事 #網頁設計 #前端工程師 #轉職 #跨領域 五、網頁設計師要做什麼? 說實話,每間公司不一樣。 我不是只面試一間而已,光是網頁設計我應該至少投了十間以上,我問到的職務內容跟範圍不全然相同。依照公司規模和用的框架,會有滿大的差別。 網頁設計主要分成以下工作:
#職場故事 #網頁設計 #前端工程師 #轉職 #跨領域 一、為什麼想轉職? 初次踏入網頁設計這一行,是在我26歲時。 為什麼想轉行呢? 在這之前,我是個畢業於化學工程學系,每天在實驗室中跟檢體搏鬥的化驗員。你以為實驗室化驗員薪水很高嗎?並沒有,起薪23k而已,你做好幾年把考核...
1. 打造個人品牌,創造被動收入 --初期先規劃一種形象,等定位明確再加上其他個人特色 --釐清一次性收入和被動收入的差別 --了解市場需求、世界趨勢跟自己的優勢 --釐清自己的主要客群 --創造自己能提供給市場的價值 2. 部落格 => Podcast => 線上課程 --想做的事情慢慢往上加
#被動收入 #POD #印刷業轉型 #按需打印 一、POD是什麼? 我在找被動收入來源的時候查到了「POD」這個關鍵字,也就是「按需打印(Print On Demand)」,創作者可以在平台上傳自己的作品,買家可以在平台上挑選自己喜歡的圖案,下單印製成T-shirt、手機殼、馬克杯、貼紙...
#職場故事 #網頁設計 #前端工程師 #轉職 #跨領域 五、網頁設計師要做什麼? 說實話,每間公司不一樣。 我不是只面試一間而已,光是網頁設計我應該至少投了十間以上,我問到的職務內容跟範圍不全然相同。依照公司規模和用的框架,會有滿大的差別。 網頁設計主要分成以下工作:
#職場故事 #網頁設計 #前端工程師 #轉職 #跨領域 一、為什麼想轉職? 初次踏入網頁設計這一行,是在我26歲時。 為什麼想轉行呢? 在這之前,我是個畢業於化學工程學系,每天在實驗室中跟檢體搏鬥的化驗員。你以為實驗室化驗員薪水很高嗎?並沒有,起薪23k而已,你做好幾年把考核...
1. 打造個人品牌,創造被動收入 --初期先規劃一種形象,等定位明確再加上其他個人特色 --釐清一次性收入和被動收入的差別 --了解市場需求、世界趨勢跟自己的優勢 --釐清自己的主要客群 --創造自己能提供給市場的價值 2. 部落格 => Podcast => 線上課程 --想做的事情慢慢往上加
#被動收入 #POD #印刷業轉型 #按需打印 一、POD是什麼? 我在找被動收入來源的時候查到了「POD」這個關鍵字,也就是「按需打印(Print On Demand)」,創作者可以在平台上傳自己的作品,買家可以在平台上挑選自己喜歡的圖案,下單印製成T-shirt、手機殼、馬克杯、貼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一名鰥夫在工作回家後發現自己的家已經被燒毀,火場附近有具男童焦屍。鰥夫見到自己的兒子死了悲痛萬千的將其火化並骨灰隨身。 其實兒子被土匪帶走並沒有死去。 當兒子來到鰥夫的新住處叫喚著 「是誰?」 『是我,你的兒子。』 「不可能,我兒子已經死了。」 終究鰥夫沒有開門,兒子不得不離去,鰥夫自此永遠失去他的
Thumbnail
『只想著要如何排除萬難,這種感覺真的是很熱血,最終是完美的完成了任務,也讓大家的經驗值瞬間提升了10000萬倍啊!』這是緯寶最近收到BD-Nonny 與我們分享的故事,讓我們來看看他每天在緯創的工作趣事及分享吧! …………………………………………………………………………………………………………………
你聽過podcast嗎?這個近年來在台灣蔚為風潮的社群平台,儼然成為許多通勤族、上班族、媽媽族的好夥伴,你只要打開podcast 的app,掛上耳機,就可以一邊做著既定的事項,另一邊讓podcast帶你去世界各地遨遊。 Podcast對我來說是意見交流的平台、聆聽的同伴、耍廢有理的好工具,當自己成為
Thumbnail
🧱理論簡介 資料來源:https://td026544.pixnet.net/blog/post/32006146   木桶效應又被稱為短板效應,起源於管理學與經濟學,其描述的是:如果組成木桶的木板參差不齊,那麼判斷一個木桶的裝水量多寡,不是看木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片木板,因
Thumbnail
🦃故事內容   從前從前,在一座山莊住著一位獵人。某一天,他設置了誘捕火雞的捕籠,並且試圖用玉米粒吸引火雞走入圈套。終於,好幾個小時過去,獵人看見10隻火雞出現在籠子裡,不過,他並不打算收手,他仍然期待著會有第11隻火雞走進籠子裡。   然而事與願違,不只沒有新的火雞上當,反而有一隻火雞溜出來了
Thumbnail
🌽故事內容   有一天,一隻小猴子下山覓食,他走著走著,發現前方有一大片玉米田,小猴子興奮極了!三兩下功夫就竄進了玉米田裡,不一會兒,他就抱了滿滿的玉米準備回山上享用。   小猴子沿著回家的路走著走著,突然間他又看見前方有一棵大桃樹,樹上布滿一顆又一顆香甜可口的粉嫩桃子,小猴子垂涎欲滴。於是,他
Thumbnail
🧠理論背景   1968年,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Robert King Merton)提出了「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而馬太效應一詞,是源自於《新約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   從前,有位貴族要出遠門,臨走前叫來了三位僕人,並且分別給予5,000兩、3,000兩、1
Thumbnail
🧨何謂牛蛙效應?   牛蛙效應就是家喻戶曉的「溫水煮青蛙」。當一隻牛蛙被放進滾燙的熱水中時,牛蛙會嚇到趕緊跳出來。相對的,今天有另一隻牛蛙被放進一盆冷水中,並且慢慢地加熱,起初牛蛙並未有任何反應,因為牛蛙認為水溫還可以忍受,然而,當水溫高到難以忍受之時,牛蛙想跳走,卻已經回天乏術了。 🧨股市中
Thumbnail
撰寫這篇文章,並非認為股市將走向泡沫,僅為分享有趣的理論故事。 理論背景   擦鞋童理論是1927年由甘迺迪家族的老約瑟夫·P·甘迺迪所提出。當時的華爾街股市持續多頭行情多年,在當時的年代,幾乎擁有資金投入股市的人都能賺取豐厚的報酬,幾乎怎麼買怎麼賺。這樣的投資風潮不分社會階級的感染社會大眾,於是連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一名鰥夫在工作回家後發現自己的家已經被燒毀,火場附近有具男童焦屍。鰥夫見到自己的兒子死了悲痛萬千的將其火化並骨灰隨身。 其實兒子被土匪帶走並沒有死去。 當兒子來到鰥夫的新住處叫喚著 「是誰?」 『是我,你的兒子。』 「不可能,我兒子已經死了。」 終究鰥夫沒有開門,兒子不得不離去,鰥夫自此永遠失去他的
Thumbnail
『只想著要如何排除萬難,這種感覺真的是很熱血,最終是完美的完成了任務,也讓大家的經驗值瞬間提升了10000萬倍啊!』這是緯寶最近收到BD-Nonny 與我們分享的故事,讓我們來看看他每天在緯創的工作趣事及分享吧! …………………………………………………………………………………………………………………
你聽過podcast嗎?這個近年來在台灣蔚為風潮的社群平台,儼然成為許多通勤族、上班族、媽媽族的好夥伴,你只要打開podcast 的app,掛上耳機,就可以一邊做著既定的事項,另一邊讓podcast帶你去世界各地遨遊。 Podcast對我來說是意見交流的平台、聆聽的同伴、耍廢有理的好工具,當自己成為
Thumbnail
🧱理論簡介 資料來源:https://td026544.pixnet.net/blog/post/32006146   木桶效應又被稱為短板效應,起源於管理學與經濟學,其描述的是:如果組成木桶的木板參差不齊,那麼判斷一個木桶的裝水量多寡,不是看木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片木板,因
Thumbnail
🦃故事內容   從前從前,在一座山莊住著一位獵人。某一天,他設置了誘捕火雞的捕籠,並且試圖用玉米粒吸引火雞走入圈套。終於,好幾個小時過去,獵人看見10隻火雞出現在籠子裡,不過,他並不打算收手,他仍然期待著會有第11隻火雞走進籠子裡。   然而事與願違,不只沒有新的火雞上當,反而有一隻火雞溜出來了
Thumbnail
🌽故事內容   有一天,一隻小猴子下山覓食,他走著走著,發現前方有一大片玉米田,小猴子興奮極了!三兩下功夫就竄進了玉米田裡,不一會兒,他就抱了滿滿的玉米準備回山上享用。   小猴子沿著回家的路走著走著,突然間他又看見前方有一棵大桃樹,樹上布滿一顆又一顆香甜可口的粉嫩桃子,小猴子垂涎欲滴。於是,他
Thumbnail
🧠理論背景   1968年,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Robert King Merton)提出了「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而馬太效應一詞,是源自於《新約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   從前,有位貴族要出遠門,臨走前叫來了三位僕人,並且分別給予5,000兩、3,000兩、1
Thumbnail
🧨何謂牛蛙效應?   牛蛙效應就是家喻戶曉的「溫水煮青蛙」。當一隻牛蛙被放進滾燙的熱水中時,牛蛙會嚇到趕緊跳出來。相對的,今天有另一隻牛蛙被放進一盆冷水中,並且慢慢地加熱,起初牛蛙並未有任何反應,因為牛蛙認為水溫還可以忍受,然而,當水溫高到難以忍受之時,牛蛙想跳走,卻已經回天乏術了。 🧨股市中
Thumbnail
撰寫這篇文章,並非認為股市將走向泡沫,僅為分享有趣的理論故事。 理論背景   擦鞋童理論是1927年由甘迺迪家族的老約瑟夫·P·甘迺迪所提出。當時的華爾街股市持續多頭行情多年,在當時的年代,幾乎擁有資金投入股市的人都能賺取豐厚的報酬,幾乎怎麼買怎麼賺。這樣的投資風潮不分社會階級的感染社會大眾,於是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