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塔約斯洞穴的內部
塔約斯洞穴(Cueva de los Tayos)位於厄瓜多爾共和國利蒙因丹薩縣的孔多爾山脈之內。它因是夜行鳥類油鴟的棲息地而得名,這種鳥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叢林中的眾多洞穴中。
|地點
塔約斯洞穴位於聖地亞哥河以南 2 公里、科安戈斯河以東 800 公尺的原始叢林中。根據2012年使用 GPS 高度計的測量,它位於海拔539公尺處。該洞穴位於科安戈斯,那裡有一個科安戈斯小鎮和舒阿爾土著部落。 最近的城市是將軍廣場、門德斯和聖地牙哥,進入是需經過科安戈斯的塔約斯洞穴管理處許可進行的。 有幾種到達洞穴的替代方法:
- 步行或騎馬,從 Yukiantza 鎮出發;納馬戈薩河上有一座木橋,必須穿過這座橋,然後爬升300公尺,再下降到薩莫拉河。這裡還有另一座木橋,沿著這條 8.5 公里長的小徑可以到達科安戈斯。
- 乘船從 Yukiantza 出發,您可以通過聖地亞哥河到達 Coangos Bajo。
- 搭乘直升機,從馬卡斯出發,那裡有一個直升機場。

煙囪口西側的對稱走廊
|描述
進入洞穴的主要通道是通過一條稱為「煙囪口」的垂直隧道。洞口或入口寬 2 米,開口處長 15.6 米,深約 63 米。從下降開始點開始的下降垂直方向為 90 度,長度為 48.9米,坡度為 -200 公尺。下降時只能使用登山繩、安全帶和下降器。從煙囪口下來後,你會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寬 7.8 公尺、長 68 公尺的巨大空間。向東前進20公尺後,再有一個高5.6公尺的小下降,最後進入各個隧道,總長4.6公里。 走下第二道斜坡後,您會看到類似建築結構的形狀,例如巨大的門、牆壁和由水侵蝕形成的幾何隧道。它直接通往一個長2.9公里、寬約50公尺、平均高度在15至35公尺之間的巨大空間。 這些石頭的形狀呈直角、光滑、對稱,乍看之下就像是人造的。洞穴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水通過石灰岩地函的過濾作用,形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鐘乳石、石筍。
煙囪口-Tayos的洞穴
|洞穴最早的生存線索
最早在這些洞穴中居住的人類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公元前48000至12000年),洞穴在冰河時期末期提供了保護。約西元前9000年。這些人類因為氣候變好而放棄了洞穴,向南遷移,定居在秘魯沿海和智利北部。 在新石器時代(近代石器時代),從公元前3000年起,洞穴中再次有人居住。由前胡阿爾文明所發現,文明已經使用了陶瓷器物,慕尼黑大學透過碳-14測年法證實了這一點。 約西元前1500年左右。第一批舒阿爾人開始在該地區定居並與洞穴原住民混居。據記載,直至西元500年,洞穴裡就有人居住,從那時起直到1900年,每年都會獵捕一次塔約羚羊。舒阿爾人非常尊重這個洞穴,並相信他們祖先的靈魂安息於此。

亞歷克斯·奇奧內蒂(Alex Chionetti)手裡抱著一隻鳥,這隻鳥使塔約斯洞穴(Cueva de los Tayos)以西班牙語得名。
|20世紀的探索與發現
該洞穴的主入口位於海拔約540公尺處,自古以來舒阿爾族土著就曾使用過該洞穴,他們每年春天都會帶著梯子和火把下來捕捉鳥類。關於這個洞穴的書面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1860年,之後在1960年代曾有淘金者和厄瓜多爾軍事人員到訪過這裡。 薩利安神父兼義大利紀錄片製片人卡洛斯·克雷斯皮·克羅奇(Carlos Crespi Croci)在1927年拍攝了一部有關舒阿爾(Shuar)原住民的紀錄片後,在1920年代注意到了塔約斯洞穴。克雷斯皮說,他從舒阿爾部落成員收到的一系列作品都保存在昆卡的卡洛斯·克雷斯皮·克羅奇私人博物館中。這些舒阿爾人的物品照片和影片只剩下少量留存,因為大部分都被賣掉了,還有一些在1962年的大火中被盜。1982年克雷斯皮神父去世後,這些物品從昆卡的克雷斯皮修道院消失了。

卡洛斯·克雷斯皮·克羅奇 神父
一些神秘學出版物聲稱,當時有幾個國家的共濟會對尋找一座神奇的金屬圖書館很感興趣。匈牙利裔阿根廷作家亞諾什·胡安·莫里茨(János Juan Móricz,1923-1991)聲稱自己於1960年代在山洞中發現了這座圖書館。這項所謂的發現後來被瑞士作家埃里希·馮·丹尼肯在其著作《眾神的黃金》中廣為傳播。同樣,一群摩門教徒開始相信,先知約瑟夫史密斯書中描述的這些金屬板正是莫里茲所說的地下洞穴中存在的金屬板,因為史密斯書中提到的天使摩羅乃的名字與洞穴所在的省份相似:摩羅納聖地亞哥。 此後,人們對該遺址進行了一系列探險,其中最著名的是1976年由蘇格蘭探險家斯坦·霍爾組織的探險,參與者包括前宇航員和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尼爾·阿姆斯特朗,以及一些考古學、研究和厄瓜多爾軍隊的人士。這次探險隊對洞穴進行了詳細的探索,歷時約一週。此後,雖然探險次數減少了,但還是有更多的探險。上一次探險是在2012年,由波蘭探險家Yoris Jarzynski領導的,他們得出結論,洞穴的形成是自然(地質)成因。

卡洛·克雷斯皮神父和阿爾比諾·德爾·庫爾托神父與一些舒阿爾部落土著居民一起駕駛獨木舟
▪︎探險經過
探險隊聲稱他們是在其中一個主洞穴大廳內偶然發現了一些年代久遠的顯然是人工開鑿的隱藏通道。探險隊沿著其中一條通道走了大約二分之一英里,來到了一個巨大的內室,並於其中發現了金屬圖書館以及其他眾多寶藏,下是探險隊聲稱在該大廳內發現的物品:
- 藏有數千金屬書的圖書館,探險隊無法確認這些書究竟是用什麼金屬製成,但是看上去像是銀製的。每一頁上都有符號和奇怪的書寫。
- 個別書寫的部分和奇怪的符號看上去像是用金子製成的。
- 至少有數百個昆蟲、動物和人類的雕像遍佈整個大廳。
- 許多像金條和/或銀條的金屬條。還有許多用金或銀製成的兒童玩具和珠寶同樣在大廳內被發現。
- 一口巨大的石棺內有一具人體骷髏,上面飾有珠寶和黃金。
- 探險隊還發現至少有三扇門可能通往更多墓室,但是它們都被完全封閉了。
探險隊僅僅通過一家電臺公布了他們的探險發現,除此之外並沒有其它說明,因此他們的說法是否屬實,現在仍難以判斷。探險隊聲稱他們至少獲得了一些樣本,其中包括其中一本金屬書,一個金碟子和一些小雕像,但這個訊息有多種版本,因此無法確定真偽,是否跟美洲的黃金書傳說相重疊不得而知。
▪︎2006-2009年的探險
作為1960年代洞穴主角和發現者的摯友和弟子,阿根廷探險家兼電影製片人亞歷克斯·基奧內蒂(Alex Chionetti)在2006年至2009年間進行了一系列探險。2007年,經過數月穿越叢林並面對當地原住民的敵意,他終於到達了主洞穴(科安戈斯河洞穴)的深處。 基奧內蒂在塔約斯洞穴系統的地下河沿岸發現了動物圖案,以及一幅金黃色的雙四邊形雕刻。此外,在科安戈斯,他是第一個以數字方式記錄現在被稱為莫里茨門(以前稱為馮·丹尼肯門)的入口的人,突出了所謂的「拱頂石」,這一建築細節可以證明部分建築結構是根據洞穴的景觀或自然環境建造或改造的。 這位阿根廷探險家在擔任系列劇《遠古外星人》(歷史頻道、普羅米修斯娛樂) 的顧問製片人時,讓這個地方名聲大噪(2010年) 。 在他的暢銷書《塔約斯洞穴之謎》中,基奧內蒂講述了他的探索和生存歷程,當時一群舒阿爾土著決定在他們走出洞穴後攻擊他們的團隊。美國媒體在頭版報導了此事,將奇奧內蒂描述為真正的印第安納瓊斯,像電影中這位傳奇探險家一樣穿越亞馬遜雨林並被追捕。

洞穴裡發現的巨大石柱
|與至日對齊
亞歷克斯·奇奧內蒂(Alex Chionetti)帶領一支八人探險隊返回科安戈斯河(Coangos River)的塔約斯洞穴,同行的還有中士嚮導兼老闆奧斯卡·萊昂內爾·阿爾塞(Oscar Leonel Arce)。阿爾塞組織洞穴遊覽和參觀,並繼續對洞穴進行探索,每次新旅程都會帶領遊客和探險者前往他迄今為止探索過的10公里的新路段。 在這次探索塔約斯之謎的新嘗試中,基奧內蒂調查了一個讓他多年來一直著迷的現象:至日的光線(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是否會影響洞穴內某些被視為神聖的地方。 其中一個地點是被稱為「光之井」的次要開口,陽光也可以從這裡穿透。該遺址是1976年唯一的考古發現地:一座墳墓,其中有一具骨架,周圍環繞著陶瓷、裝飾品和海螺殼等文物,顯示與太平洋沿海文化有聯繫。 透過將他的探險時間定在冬至(6月21日至23日),基奧內蒂確定這些日期的光線與埋葬地點並不對齊。不過,它確實會發生變化,與12月21日左右的夏至相吻合。 叢林文明和安地斯文明都面向太陽,並與赤道子午線完美對齊。這種天文考古學關聯體現在金字塔、平台、堤道、渡槽、鵝卵石路和由托拉組成的城市。 基奧內蒂也取得了歷史性的里程碑,到達月球表面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類阿姆斯壯在1970年代中期探索洞穴時所發現的石筍。 這些活動恰逢基奧內蒂的書《塔約人的奧德賽》由 Grupo Planeta 於2024年出版,這部作品耗時30多年才完成。作者甚至在洞穴深處簽名,分享以前從未公開過的有關洞穴真實歷史和事件的信息,區分事實和虛構。 他還領導了另一支與先前工作相關的探險隊,並宣布將會發現先進文化的證據。近年來,這些預測已透過Upano河地區的光達發現得到證實。這片高地面積超過300平方公里,由數百甚至數千個托拉(半金字塔形建築)組成,在公元前數千年,這些建築曾是數百萬居民的住所和禮拜場所。 這位阿根廷探險家的另一個令人擔憂的觀察結果是,與他2006年至2009年之間的探險相比,油鴟鳥類的數量有所下降。鳥類數量的下降與探險旅遊的增加以及國內外遊客的入侵有關,尤其是在假日週末。必須進行鳥類數量統計,並評估旅遊業對這些保護區的影響,舒阿爾族視這些保護區為聖地,並繼續管理進入其洞穴系統的通道。
(部分內容參考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