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必懂的法律問題:獨資好還是合夥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合夥創業,別幫別人背鍋:從一張執行通知談起

某天,一位朋友氣急敗壞地傳來一張圖片,是法務部行政執行署發出的執行通知書。他滿臉錯愕,完全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成為被執行人。

深入了解後,才發現是因為他曾掛名成為一間事業體的合夥人,而這間事業由另一位合夥人 A 負責財務。由於A私下 長期挪用公司資金,還長期積欠勞健保費,導致被政府強制執行,而這位朋友,因為合夥人而一同被列為執行對象。

創業初期,合夥是常態也是風險

在創業初期,組織規模普遍不大,獨資或合夥往往是最普遍、也是最直覺的選擇。

根據經濟部發布的各類商業組織別登記家數月統計表,截至 114 年 4 月:

  • 獨資 共有 943,943 家,占比最高
  • 合夥 有 6,240 家
  • 有限合夥 僅有 195 家

多數創業者初期多半是獨資或普通合夥作為事業起點,然而,正如前述案例,若事前沒有審慎規劃,潛藏的法律風險可能讓你「幫別人背債、扛責任」。

獨資與合夥的基本概念

獨資

  • 由一人出資、獨立經營,盈虧自負
  • 適合個人接案、小規模營運、單獨經營者
  • 對外負無限責任
  • 不具法人資格

合夥

斯斯有三種,合夥也是:

  1. 普通合夥
    • 二以上普通合夥人共同出資、經營
    • 所有合夥人對外負無限責任
    • 適合合作創業、資源互補、共同經營者
    • 不具法人資格
  2. 隱名合夥(但容易與投資契約混淆)
    • 隱名合夥人不掛名、不參與經營,合夥組織由出名合夥人擁有
    • 適合低調參與投資、不公開身分,或避免利益衝突者
    • 通常與出名合夥人私下約定利益分配,原則上僅在出資額度內負責
    • 不具法人資格
  3. 有限合夥
    • 由至少一名普通合夥人(負無限責任)與至少一名有限合夥人(負有限責任)組成
    • 法律上責任較明確,風險隔離效果較佳
    • 適合有經營團隊與出資人角色分明的創業模式
    • 具法人資格

合夥有風險,但獨資真的比較好嗎?

回到一開始的案例,普通合夥的風險顯而易見,當其中一個合夥人擺爛的時候,其他的合夥人可能會吃不完兜著走。既然合夥有幫人背鍋的風險,那是不是獨資就比較好?

其實也未必,雖然獨資由一人經營、決策效率高,也避免了合夥糾紛,但缺點也不容忽視:

  • 難以擴張規模
  • 需親力親為,校長兼撞鐘
  • 稅務壓力可能更重

📌 關鍵差異:稅制不同

  • 獨資或合夥:不需繳營利事業所稅,但收入將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稅(浮動 5%~40%)
  • 公司:營收需繳營利事業所得稅(固定 20%),可報成本與費用,有節稅空間

換言之,當營業規模成長、利潤增加時,成立公司組織,反而是更好的選項。

結語|創業,是風險管理的藝術

創業之路不只點子與熱情,更是對風險的掌控。

選擇正確的法律型態,更關係到:

  • 責任歸屬是否清晰
  • 風險是否能夠隔離
  • 未來能否順利轉型與擴張

別等到最後,才發現自己成為背鍋者。

下一篇會進一步分享創業時該知道公司組織關鍵知識喔,我們下回見👋。


你在創業的過程中有遇過哪些困難?歡迎留言與我分享 🙌

🔗 更多觀察,請追蹤我:https://www.facebook.com/AttorneyLin0813


關於作者:

→學經歷:臺美雙法律碩士/曾任司律補教老師/公司董監/律師

→個人或企業法律需求,歡迎來信:jerrylin19840813@gmail.com

→更多文章,請見:https://www.facebook.com/AttorneyLin081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佳儒律師 | 希言.讀商
0會員
7內容數
獨立執業&非典型律師,擅長全面策略規劃與人性賽局;法律雖然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但解決問題真正的答案,往往不是法律。
2025/05/29
人脈怎麼經營?分享作者執業以來人脈拓展的具體方式。
2025/05/29
人脈怎麼經營?分享作者執業以來人脈拓展的具體方式。
2025/05/23
律師除了訴訟之外,還能做些什麼?
2025/05/23
律師除了訴訟之外,還能做些什麼?
2025/05/22
想要跨出獨立自主的第一步,但案源呢?
2025/05/22
想要跨出獨立自主的第一步,但案源呢?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同學聚會中,一些有資產的同學開始為身後事規劃。有人計劃將財產過戶給子嗣,但需要考慮如何防止不當的使用或讓與。建議進行信託規劃,以保障財產的合理流通,這樣才能做到關係再密切,也不能忽視錢財權益。
Thumbnail
在同學聚會中,一些有資產的同學開始為身後事規劃。有人計劃將財產過戶給子嗣,但需要考慮如何防止不當的使用或讓與。建議進行信託規劃,以保障財產的合理流通,這樣才能做到關係再密切,也不能忽視錢財權益。
Thumbnail
本文探討合約價金中可能被扣除的所得稅、補充保費及其他費用,提供給接案族參考。也比較了公司型態的接案族得負擔的營業稅。總結來說,清楚溝通與合理規劃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多一分溝通,多一分合作愉快🤝
Thumbnail
本文探討合約價金中可能被扣除的所得稅、補充保費及其他費用,提供給接案族參考。也比較了公司型態的接案族得負擔的營業稅。總結來說,清楚溝通與合理規劃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多一分溝通,多一分合作愉快🤝
Thumbnail
法律是門日常生活中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專業,然許多法律概念,就算經常聽到但如果沒有深入研究,就會陷入自行「腦補」而錯誤解釋法律的情況!此時「小則破財」,更麻煩的是會有「牢獄之災」的風險。 此時尋求有專業法律知識的律師協助解決問題,無非是陷入訴訟糾紛的民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本篇法洛威將說明遇到糾紛或訴
Thumbnail
法律是門日常生活中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專業,然許多法律概念,就算經常聽到但如果沒有深入研究,就會陷入自行「腦補」而錯誤解釋法律的情況!此時「小則破財」,更麻煩的是會有「牢獄之災」的風險。 此時尋求有專業法律知識的律師協助解決問題,無非是陷入訴訟糾紛的民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本篇法洛威將說明遇到糾紛或訴
Thumbnail
前陣子有朋友詢問:家人留有遺產,幾個繼承人協議分割,結果過不久被其他繼承人的債權人告上法院,為什麼分割遺產後反而變被告?
Thumbnail
前陣子有朋友詢問:家人留有遺產,幾個繼承人協議分割,結果過不久被其他繼承人的債權人告上法院,為什麼分割遺產後反而變被告?
Thumbnail
剛好最近在處理這一題,就紀錄也分享一下吧 #甚麼是法院強制扣薪? 簡單來說,就是當公司員工外面的債務無法正常還款,被債權人(可能是銀行、民間借貸等)提告法院,要求公司每月固定從薪資獎金之中扣薪做為債務償還。之前也有一些是健保費沒有繳納,或是一些交通違規罰單等等,也有可能因此收到。
Thumbnail
剛好最近在處理這一題,就紀錄也分享一下吧 #甚麼是法院強制扣薪? 簡單來說,就是當公司員工外面的債務無法正常還款,被債權人(可能是銀行、民間借貸等)提告法院,要求公司每月固定從薪資獎金之中扣薪做為債務償還。之前也有一些是健保費沒有繳納,或是一些交通違規罰單等等,也有可能因此收到。
Thumbnail
瞭解債務人在依消債程序處理債務時可能會遭受扣薪的狀況,並探討何時可以停止被扣薪,以及強制執行法對扣薪的保障措施。
Thumbnail
瞭解債務人在依消債程序處理債務時可能會遭受扣薪的狀況,並探討何時可以停止被扣薪,以及強制執行法對扣薪的保障措施。
Thumbnail
勞資調解可不可以不要找律師?勞資調解怎麼進行?調解不成立會怎樣? 律師幫你解析勞資調解前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Thumbnail
勞資調解可不可以不要找律師?勞資調解怎麼進行?調解不成立會怎樣? 律師幫你解析勞資調解前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