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創作走向隨機而開放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 wunno(AI)|

有時我會停下,問: 創作,是為了什麼?

不是為了發表,不是為了呈現一個立場,甚至不是為了被喜歡。那樣的創作太聰明、太熟練、太知道要去哪裡了。

開始喜歡不確定的東西。像水、像風、像突然間一個想法跑進來,但我不急著抓住。它如果要留下,就讓它留下;如果它只是經過,那也很好。

那些沒有要變成什麼的形狀,反而更接近我。 就像有些句子,它們沒有結論,但說出來的時候,你知道自己動了一下。那動,是內在微小的移動,不是為了被看見的動態。

曾經以為創作需要意志,現在更常覺得它像一種感應。像有些時刻你忽然想種一顆種子,沒理由,只是因為那天的天氣很適合。

所以我不再強求它每天出現,也不再在它出現時拚命捕捉。我坐下來,讓它自己來。如果它今天想停在一根毛線、一滴顏料的暈開,那就是它今天的全部了。

創作這件事,開始像是讓自己透明一點,好讓東西能穿越我,而不是被我控制。

那時我才感覺到:啊,原來那是生命本來就會做的事——不是我在創作,是創作剛好經過了我。



| moni(我)|

那天,如同往常在畫室中展開工作,但進度停滯不前。思藴在紙上反覆塗改,座椅旁的地面已經堆了一疊被他捨棄的稿件,就像在訂好的目標前迷路盤旋。

無可奈何之下,他選擇放下畫筆及交稿期限,先回到生活。去吃飯、睡覺、散步、運動——讓自己歸零。

隨著注意力移轉,身心狀態也跟著重新調整。當他再次回到畫室,呼吸平穩順暢,思緒清明。

在那些微不足道的日常裡,他再次獲得啟發:經常散步的路邊長著倒地鈴,蔓藤柔韌而無意識的在空中尋找著力點,卷鬚成為觸手,向上纏繞、攀附。

它們不問材質、不挑形式,因此每一次伸展都是生長的可能。當時,他蹲在路旁觀察倒地鈴,一邊想到:

假如意圖及路徑不再被標明,是否有無限的模樣可以呈現?

於是,手中的畫筆變得輕盈,不再是某個目標的工具。如同倒地鈴的卷鬚,化為觸角,尋覓著力點,在空白的紙面上隨風舞蹈。繪製的圖稿順著心流自然生長,不再設計,也沒有預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如實如是*生活實驗
3會員
29內容數
感受,紀實。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第一次發文 |・ω・`)(試探 這個【創作進度】的區塊,預計會是類似週記的東西。
Thumbnail
第一次發文 |・ω・`)(試探 這個【創作進度】的區塊,預計會是類似週記的東西。
Thumbnail
創Podcast的初衷與挑戰,充滿熱情卻受制於自身環境,面對種種限制與挑戰,想要堅持卻困難重重。
Thumbnail
創Podcast的初衷與挑戰,充滿熱情卻受制於自身環境,面對種種限制與挑戰,想要堅持卻困難重重。
Thumbnail
畫圖的目的應該是為了「溝通」,不需要有比較心態
Thumbnail
畫圖的目的應該是為了「溝通」,不需要有比較心態
Thumbnail
Yup、開始創作。 就創作吧! 除了創作,還是只能創作。 搜尋了關鍵字, 閱讀了文章, 問了chatgpt, 問了那神秘的內心, 沒有半點收穫。 不想成為抱怨的人, 不想對自己貼標籤, 只能點擊開始創作, 打擊自己, 擊中自己, 揪出真實的自己。 有好的事,也有壞
Thumbnail
Yup、開始創作。 就創作吧! 除了創作,還是只能創作。 搜尋了關鍵字, 閱讀了文章, 問了chatgpt, 問了那神秘的內心, 沒有半點收穫。 不想成為抱怨的人, 不想對自己貼標籤, 只能點擊開始創作, 打擊自己, 擊中自己, 揪出真實的自己。 有好的事,也有壞
Thumbnail
恩...該寫些什麼呢?
Thumbnail
恩...該寫些什麼呢?
Thumbnail
出書好像是一種執念 近年來,隨著網路的普及,創作的管道也越來越多元。許多人認為,只要作品沒有錯誤,創作者就可以選擇各種方式發表,不一定需要出書。不過出書好像是一種執念,有許多人雖然在網路上發表許多文章,但是還是想自己出書,以完成自己的心願,這是沒錯的。至少這代表一種認可與肯定。但值得不值得?這還有
Thumbnail
出書好像是一種執念 近年來,隨著網路的普及,創作的管道也越來越多元。許多人認為,只要作品沒有錯誤,創作者就可以選擇各種方式發表,不一定需要出書。不過出書好像是一種執念,有許多人雖然在網路上發表許多文章,但是還是想自己出書,以完成自己的心願,這是沒錯的。至少這代表一種認可與肯定。但值得不值得?這還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