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晶片
這幾天,黃仁勳又來台了。他一句話讓台積電壓力倍增,一句話又讓台灣社群吵翻天——「AI發展要靠核電,不然會沒電跑不動。」
當台灣這邊還在辯論時,另一頭的美國科技巨頭,早已悄悄動了起來:Meta直接簽下 20 年核電合約,只為 AI 長期供電做準備。
讓我們一起看看科技現實案例囉。🛡️影音快速版
🧠 第一則|AI晶片太搶手,連台積電都怕擴太快

TSMC
在 COMPUTEX 展上,黃仁勳向台積電喊話:「快點準備產能!」但魏哲家這次沒馬上接招,他很謹慎地表示:「AI 晶片需求強,但也不能貿然擴產,重演供過於求。」今年台積電資本支出預估將高達 400 億美元,但將採取「客戶與終端客戶」雙層評估模式, 確保不是一時熱潮就拼命投資。
🔍 知識點補充:
- AI 晶片製造需大量先進封裝(如 CoWoS),產能調度難度高
- 台積電曾在車用晶片過度擴產後遭遇庫存風暴
- 雙層盤點策略能降低誤判,但也拉長應變速度
👉 生活化說法:
黃仁勳像是急著辦展覽的活動主,催促餐廳趕快備菜;但主廚台積電說:「我怕你人沒來就囤一堆菜,最後浪費。」
⚡ 第二則|黃仁勳喊「投資核能」反被罵?

黃仁勳
面對 AI 伺服器高電量需求,黃仁勳說出了真話:「台灣要投資核能,不然我們的超級電腦跑不起來。」但這句話瞬間引爆爭議。支持者說這是實話;反對者認為這是干涉台灣內政。 輿論、社群、政界全數沸騰。
🔍 知識點補充:
- 台灣 AI 機房未來 3 年用電預估將突破 300MW
- 當前穩定電力來源仍倚重天然氣與核電
- 台灣能源議題向來政治高度敏感,言論容易遭攻擊
👉 生活化說法:
黃仁勳只是說:「冰箱不夠,要不要多買一台?」結果整家人開始吵起來,有人怕沒空間,有人怕電費貴。
🌍 第三則|Meta直接簽20年核電合約,為AI做長線佈局

Meta
就在台灣為核能吵得火熱時,Meta 已行動。他們與美國星座能源簽下長達 20年核電供應協議,直接向伊利諾州的核電廠買電,支撐旗下 AI 資料中心運作。
Meta 執行長祖克柏表示:「我們要使用零排放能源,才能打造下一代 AI 模型。」
🔍 知識點補充:
- 核電為 AI 資料中心提供穩定且長期的電力來源
- Meta 今年資本支出已預估上看 720 億美元
- 微軟、Amazon、Google 也已陸續投入小型核子反應爐建設
👉 生活化說法:
台灣還在辯論要不要裝冷氣,Meta 已經開始鋪設中央空調,還簽了 20 年合約,準備一路吹到 AI 再進化兩代。
💬 我的觀察|AI長大,不只是模型進化,背後是基礎建設革命
很多人以為 AI 只是網路上的一堆模型、一堆對話機器人, 但事實上,AI 是工業革命的一環,它吃電、吃算力、吃資源。當全世界的晶片廠、電力公司、資料中心都為它忙碌,我們正在見證一場「科技基礎建設戰爭」——
Meta 用錢搶電,黃仁勳喊話催產,台積電猶豫不決,
而你我家裡的電價,遲早也會被這些決定影響。
這一切的核心問題其實很簡單:當 AI 想要長大,人類準備好了嗎?
歡迎訂閱我們,掌握最新AI資訊^^也歡迎與我們進行更多合作唷~


